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 刘永书
播州区(原遵义县)团溪镇采矿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成化(1465—1488)年间,据时任刑部右侍郎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载:“成化二十二年,本州﹙播州﹚原有铁户八十六户,递年自行炼铁营生。﹙杨爱﹚擅开尚、瓮寨等处铁治二十四处,令伪太监曾保烧炼熟铁,专造军器。”
1941年春夏之交,团溪张王乡乡绅肖明久不识锰矿,误采硬锰矿当作铁矿进行土法冶炼锻造农具失败。于是,肖明久带着“铁矿”样品前往遵义求教于浙江大学教授。当时浙大史地系教授叶良辅和讲师刘之远疑是锰矿,便送到实验室化验,后确定为优质锰矿。
1941年7月,刘之远带领施雅凤、蔡钟瑞、杨利普三个学生去团溪实际考察,发现了洞上、金盆栏、黄泥堡等矿点,并草测矿区情况,写出《遵义团溪洞上锰矿附近地质简报》,引起重视。
从1941年至1944年四年间,刘之远先后四次组织尹赞勋、湛义容、朱夏、秦鼐等人到团溪考察,将调查研究成果写成《遵义县团溪之锰矿》,详细说明了团溪锰矿的分布及储量情况。
当时,大片国土沦陷,出产锰矿之湖南、湖北先后被日寇占领,军工所需之矿产资源十分紧缺,当团溪发现锰矿的消息传到重庆,民国政府各需锰矿机关十分高兴,先后经由资源委员会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测绘矿区,呈领矿权,划归公营。私人厂家,闻风兴起,派员测绘,取得矿权者,有渝鑫钢铁厂、华新冶金公司、中国兴业公司等数家。到1943年春,停工采挖,计采毛砂2000余吨,精选净砂数百吨。
凡矿砂夹带泥土者,投池浸渍,再用水冲刷,成分稍可提高。继渝鑫钢铁厂之后,有资源委员会委托资和钢铁冶炼公司(后改并为资渝钢铁厂),筹备采运事宜,1943年5月,在青龙嘴开始动工,露天采挖,设办事处于团溪,取其金融与行政之便利。1944年秋停采,专注选运工作,计采毛砂4000余吨,经选成净砂有1000余吨,净砂由矿区挑运至团溪,从团溪运往重庆,迄1945年秋季止计有200余吨,后因抗战结束而停办。华新冶金公司,曾于1943年5月,在团溪成立采运处,在梯子岩、枫香坪、五龙溪等地动工开采,惜矿床多为残余碎块,锰矿散漫地表,集中矿石较少,到1944年仅采毛砂300余吨,精选成净砂100余吨。至1945秋,大部运往重庆,供给冶炼与电气事业之用,随即停办。此外中国兴业公司,派员在白杨湾测有矿区,因质劣量微,至1945秋也未曾动工开采。
1943年1月成立遵义锰矿筹备处,派陈培铨主持处务,筹备采运,内设总务、工务、会计、营运四部门,职员30余人,矿工200余人,矿警50余人,规模较大,人员较多。陈培铨于1943年3月初到遵义,先在团溪筹设办事处,随即在瓮岩矿区动工,在大土矿、潘家寨等地露天采挖,该地矿砂大部分系硬锰矿,成硬块,不需冲洗,选得之净砂,由工人从矿区挑运至龙岩接运站,再装竹笼由龙岩沿公路到达遵义,继车载行川黔公路至松坎、赶水,然后转运至大渡口钢铁厂。据统计,从1943年至1945年秋季止,团溪锰矿计采毛砂6500余吨,净砂有3000余吨,运输至厂之净砂有2300余吨,矿山还留存1000吨左右。
1945年秋,团溪锰矿随抗战结束而奉令停止开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