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种下幸福和希望(逐梦)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5-05 06:12: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黄军峰

种下幸福和希望(逐梦)

图①为食用菌园区远景。

图②为食用菌大棚内景。

图片均为李玉亮摄

早餐简单素朴,馒头,玉米粥,再配点儿自制的小咸菜。

趁着吃饭的空当,孙士玉叮嘱丈夫任建新:“立春也过了,你去棚里拾掇拾掇,过两天该上袋子了。”

任建新扒拉一口饭:“今年闰二月,估计还得冷段时间,不晚!”

“赶早不赶晚,省得到时候顾不过来。”孙士玉又想起一件事,“雇的人也要提前打好招呼,都忙起来,不好找。”

任建新稀里呼噜喝着粥,嗓子眼儿里“嗯嗯”着。

吃罢饭,任建新出了门。孙士玉追到大门口再三叮嘱:“记得把要雇的人定了!”任建新应承着,向村外走去。

春寒料峭,山上积雪尚未完全融化,斑斑驳驳,深深浅浅。太阳红彤彤挂在山头,风里夹杂着泥土苏醒的味道。孙士玉深吸一口气,双手叉腰,举目远望,又一个春天来了,新的奋斗开始了……

收拾好碗筷,孙士玉决定去找丈夫任建新。这么多年操心惯了,啥事不亲自看一看,她心里不踏实。

出村不远,便是食用菌棚区。贫薄的数百亩土地,如今早已被一个个宽大的黑色蘑菇棚覆盖。走近这里,很多往事便在孙士玉脑海里浮现出来。

食用菌棚区建于2015年。在此之前,土地是河北省阜平县龙王庙村人的依赖,每人七八分地,是家家户户最大的希望。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从地里抠出来的收入只能满足温饱。

为了让日子过得好些,村里的男人们不得不撇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

机会像一股看不见的春风,突然就刮进了村。那几日,村里的大喇叭响个不停,“土地流转”这个词一遍又一遍钻进人们的耳朵,也撞击着龙王庙村人的心门。那块土地,是他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寄托。如今要转给别人承包,怎么会愿意?

孙士玉不这么想。她文化不高,却有着不一般的胆识和魄力。那天,她召集全家人开了一个会,任建新哥哥和弟弟两家人都来了。这一大家子,除了年节还是头一次以“开会”的形式聚到一起。

“咱们都在电视上听说了吧,这是国家的好政策,应该积极响应。”孙士玉率先表明了态度。

任建新耷拉着脑袋不吭声,大嫂最先开口:“没了地,吃啥喝啥?难不成都出去打工,咱七十多岁的老娘谁照顾,孩子们谁管?”

大嫂的问题很现实,不过孙士玉早就考虑到了这些:“我觉得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土地流转了,每亩一千元流转金,比咱种地强多了;棚区建起来,肯定需要大量劳动力,到时候守着家门口打工挣钱,家里的事也不耽搁,两全其美嘛……”

孙士玉的话有理有据,大嫂一时不知如何辩驳。这时,坐在屋门口马扎上的任建新的弟弟小声嘟囔着:“要不咱再等等,看看别人咋弄?”

声音如蚊子嗡嗡,孙士玉还是听了个真真儿。“机会不会等着我们,更何况大势所趋,咱家可从来没给村里扯过后腿。”

全家人都不吱声了。看大家都不表态,孙士玉说:“我们先试试如何?将来要是落埋怨,你们都冲我来。”

散会后,孙士玉径自去了村委会,第一个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了字……

往事追逐着脚步,孙士玉来到自家蘑菇棚。任建新正在收拾。挨过一个冷冷清清的冬天,棚里温度还很低,开工前,得把棚里温度先提上来。有的铁丝架略显松动,任建新正拿着钳子拧来拧去。

“这两天晒晒棚,温度上来了,把白灰撒一撒……”孙士玉像个监工,一边用手晃晃任建新刚拧好的铁丝架,一边“下任务”。

“你就省点儿心吧,忘不了!”任建新扭头看看妻子,憨厚的笑容里满是疼爱。

前期工作不复杂,只半天工夫,蘑菇棚检查完毕。

夫妻俩往回走,孙士玉又开了话匣子:“你去大哥家看看呗,咱商量好了一块开工,往年都是这么干的。”“行!”任建新像个时刻接受新任务的士兵,步履坚定,应声铿锵。“今年找人也要找手脚利索、干活仔细的……”对于媳妇的唠叨,丈夫从来不厌其烦,他知道,对于这个家,孙士玉付出的太多了。

孙士玉当年嫁给任建新后,发现家里的状况并不乐观。

彼时,任建新的哥哥已经结婚,另立了门户。家里有几间灰砖房,可是架不住人多,公公、婆婆、未结婚的小叔子,还有他们两口子,五口人挤在一个屋檐下。

公公几年前出了车祸,不能干重活,小叔子刚成年还没工作,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丈夫常年在外跑长途。而且,家里还欠着三万块钱外债……

日子艰难,孙士玉偷偷掉过几次泪。但,抹泪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从小要强的孙士玉在心里安慰自己:“只要肯干,苦日子终会熬过去的。”

婚后,夫妻俩有了女儿,紧接着又添了一个儿子。喜悦之余,夫妻俩更多的是担忧,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捉襟见肘。

家要照顾,债要还,日子还得过。刚开始那两年,丈夫在外跑车,孙士玉一个人操持着家里的各种事情。丈夫的收入,除了养家还要还债,剩不下一分钱。

一家人的日子,就这样艰难前行。

土地流转顺利完成后,食用菌棚区建设提上日程。那段时间,棚区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待遇很可观,很多在外打工的村里人都回来了。

有一天,丈夫跑车很晚才回家,孙士玉还没睡下。这些年,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丈夫回来的日子,即便再晚,她也是一定要等的。

“跟你商量个事!”孙士玉开门见山,“咱把车卖了吧。”

猛然间听到这样的话,任建新心里咯噔一下。卖了?难不成家里又出了什么事?任建新惊愕地看着妻子。

“村里好多人都回来了,守着家不少挣钱,孩子们也都不用挂记。咱俩人干总比你一个人挣得多吧……”

“我跑车挺顺当的,你在村里打打零工不是也挺好?”任建新说话的时候,没有注意妻子的表情,扭过头来,才发现她的眼圈有些泛红。

“怎么啦,出什么事了?”任建新赶忙过来,想要安慰,却不知如何是好。

孙士玉说:“你整天在外跑车,知道家里人多担心吗?万一有个好歹,这个家可咋过!”

这是孙士玉的真实想法。谈起这些,她告诉我:“平常人家过日子,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平平安安最重要。”

任建新明白这个道理,更明白妻子的意思,他没有再说什么,尊重妻子的意见。

2021年正月,孙士玉东凑西借筹得五万块钱,租了两个蘑菇大棚。

说起来,孙士玉租大棚,还是受了大哥大嫂的影响。

食用菌棚区建成使用后,任建新的哥哥和嫂子一直在那里打零工。头一年,哥嫂俩没少赚钱,但和那些自己种蘑菇的人家相比,还是少多了。

管理上有政府扶持,技术上有专家指导,资金不足还有小额贷款……这么好的政策保障着,哥嫂俩眼看着租大棚的乡亲们日渐富起来,心里着实有些不甘心。

2020年,哥嫂俩通过小额贷款有了资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租了两个大棚。头一年,哥哥家就有了几万块的收入。这些变化,孙士玉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

年底,正当孙士玉还未拿定主意的时候,哥嫂俩登门了。

哥嫂的建议很明确,鼓励他们租大棚、种蘑菇,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干。

“不能光看见挣钱了,看不到赔钱啊。”孙士玉的担心不无道理,她这样的家庭,“赚得起,赔不起”。

“怎么会赔呢?政府有保险政策在后面支持,即便种植上出了问题,即便行情不好,政府都给咱们兜底呢……”

那天,哥嫂俩和她谈到很晚,最后,孙士玉双手一拍,恢复了往昔的乐观:“得嘞,等开春了,我们也租俩棚……”

这年,孙士玉家挣了四万多块钱。多少年了,孙士玉头一次见这么多属于自己的钱。说起这些,她朴实的脸上又挂上了笑容:“5月份出蘑菇,10月份结束,那段时间睡觉都能笑醒,每天几千块的进账,感觉日子过得特别有奔头……”

一年挣了四万多元之后,本以为苦日子终于过去了,谁想到有一天孙士玉在路上出了车祸,伤了十根肋骨,尾骨骨折。就这样,辛苦赚来的钱都花在了治伤上。更糟心的是,往后她不能干重活了,说好年底还的账,也只能拖一拖。

家里的变故,让任建新开始打退堂鼓,“要不明年不租了!”

“有国家的好政策,我们还要继续干!”孙士玉执拗起来,任建新从来都是默默配合。那年冬天,夫妻俩跑了东家跑西家,筹来了租大棚的钱……

装车,卸车,消毒,菌袋上架。任建新、哥哥、嫂子,还有几名雇工,正在蘑菇大棚里忙碌着。孙士玉在摆好菌袋的铁架间走来走去,看着摆列整齐的菌袋,她瞅瞅这个,摸摸那个,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

时至谷雨时节,花开了,树绿了,孙士玉的蘑菇大棚也生机勃勃,一个个枕头样的菌袋里钻出大大小小的家伙,一排排,一列列,它们挺直了腰身,腰身上顶着圆乎乎、胖嘟嘟的小脑袋,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争先恐后地生长着。

去年,孙士玉租的两个大棚都挣了钱。今年她又一鼓作气租了三个大棚。按照这些年的行情,孙士玉给我算了一笔账:去除租金和各项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个大棚纯利润两万多元,三个大棚就是六万多元。孙士玉一手扶着腰,一手轻轻抚摸着菌袋,她告诉我:“今年年底,就能还清外债了。我这叫啥?叫租来的是大棚,种下的是幸福和希望……”

临别前,孙士玉又对我说,明年她要再多租几个大棚,往后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好。说话的时候,她目光坚定,充满期待。我被她的目光所感染,也坚定地点了点头。

版式设计:汪哲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5 0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蘑菇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的发展,从起初的小打小闹发展为规模化种植,并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牛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祥明介绍说,蘑菇种植地共10余亩,拥有6座大棚1.1万袋菌棒,最多一天能出平
2023-06-28 00:17:00
蘑菇大棚里春意浓
...,积极助推农牧民群众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种植平菇等食用菌,年产值达到28万元,小蘑菇撑起群众增收致富“幸福伞”。“我们4个人一年都在温室大棚里干活,工资以月按时结算,每月工资
2023-02-24 15:23:00
...头很猛。”近日,在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驰骋种植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基地,正在查看食用菌长势的合作社负责人宋战斗对记者说,今年行情好于往年,他的干劲十足。在蘑菇大棚,记者看到一垛垛菌
2023-02-13 07:16:00
“菇”足干劲助增收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青山镇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鼓励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菇”足干劲助增收■陈家俊近日,走进安源区青山镇乌石印象生态园蘑菇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
2023-12-25 07:43:00
汶上农商银行:小蘑菇撑开群众“致富伞”
走进汶上县次丘镇拴庄村食用菌平菇大棚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便映入眼帘,有着多年蘑菇种植经验的马大哥正在大棚内查看平菇的生长情况。菌棒上,密密麻麻的平菇迎着第一缕晨曦争相探出了“小
2023-12-07 12:43:00
...飞”进大市场 □本报记者 皇甫秀玲近日,记者跟随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食用菌创新人才团队赴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开展食用菌科技服务。在武川县
2023-07-28 02:55:00
...,沂南县砖埠镇山南头村村民的好日子也随之到来,三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产出的蘑菇是当地餐桌上抢手的好物,新春第一茬鲜嫩的菌类将唤醒一整年的味蕾盛宴。“请大家将菌种均匀撒在培养
2024-02-15 15:50:00
种植小蘑菇 播下“幸福种”
...四处旅游,也曾在保险公司上班,最终决定扎根乡村种植食用菌。在创业的路上,他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失败的低谷,但不变的是,他都选择坚持下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2023-11-08 01:03:00
和美连队入画来
...470余座设施大棚正利用季节差异,更替进行育苗和果蔬、食用菌种植,种植大棚作物已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新途径。该团以培育“一连一品”为契机,以亿元产值连队创建为目标,依托资源、
2024-05-02 01:45: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