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9 20: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六年(前241年),由春申君黄歇牵头的新一轮的合纵伐秦在这一年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燕国和齐国果然置身事外。

这是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次合纵,参与者和作战经过都不明朗。《资治通鉴》采录《史记·春申君列传》的说法,合纵5国分别是楚、赵、魏、韩、卫,楚考烈王为纵长,也就是联军名义上的领袖,春申君担任联军统帅,攻取寿陵,一直打到函谷关。结果秦军出关迎战,联军吃了败仗,各回各家。但《史记·赵世家》的记载是,合纵联盟不是5国,而是赵、楚、魏、燕4国,联军统帅不是春申君,而是赵国大将庞煖。联军攻奉,寸土未下,竟然掉头攻打齐国去了,拿下了齐国的饶安,位置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

为何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

两种记载差异太大,很难确定孰是孰非,但《春申君列传》提到联军攻取寿陵,寿陵是秦孝文王的陵墓,华阳太后也葬在寿陵,联军如果真能打到寿陵,秦国就离亡国不远了。从地理位置上看,也不可能先打下寿陵,再兵进函谷关,而是相反,先要攻克函谷关,才能打到寿陵。函谷关曾经是秦国的东方大门,但时过境迁,这时候的山东六国要想靠近函谷关都已经不容易了。

无论我们采信哪种说法,综合来看,合纵联军应该没能从秦国那里讨到任何便宜。《资治通鉴》沿袭《春申君列传》的记载,说经此一役,楚考烈王很埋怨春申君,渐渐疏远了他。

一个叫朱英的人来向春申君谏言,先为春申君鸣不平说:“人人都认为楚国很强大,在您当政之后才由盛转衰,但我不这么看。先前秦国对楚国友善,20年不进攻楚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受限于地理条件嘛——进攻楚国的话,要么需要穿越险阻,要么需要借道,把后背露给韩国和魏国。”

朱英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基本意思并没有错。毕竟形势比人强,楚考烈王和春申君就算再怎么能干,也已经回天乏力了。那么在现有局面下,与其合纵抗秦,不如自求多福,而自保必须迁都,拉开战略纵深。

朱英继续分析,说现在版图变了,秦国很轻松就能出兵伐楚。魏国眼看着要亡国了,肯定会把许城和鄢陵那些地方割让给秦国,到了那个时候,秦国距离楚国都城陈郢可就只有160里了。

为何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

朱英的意见得到采纳,楚国迁都,从陈郢迁到寿春,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成为了新的郢都。春申君则离开国都,到自己的封国去了,但仍然行使楚国总理的权力。

这段记载有点费解,按说春申君既然被楚考烈王疏远了,又离开国都,退居封国,显然离开了政治中心,不可能仍然行使楚国总理的权力。事情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楚考烈王只是给春申君保留了国家总理的职位和待遇,没撕破脸,但实权已经收回来了,要么春申君并没有离开权力中心,而是跟随楚考烈王一道去了寿春。

本年度的第二件大事,是秦国对魏用兵,夺取朝歌和濮阳。卫元君带着亲族迁至野王,今天的河南省沁阳市。

这段内容很让人费解,杨宽先生有考证说,迁到野王的并不是卫元君,而是秦国另立的卫国国君卫君角,秦国把朝歌和濮阳并入东郡,而另立卫君角意味着把卫国变成了秦国的附庸。

所谓附庸,大约相当于藩属国。卫国之所以能够以附庸的身份继续存在下去,直到秦二世时代才终于绝祀,大约有3个原因:一是卫国早已经习惯了放低姿态,二是卫国过于微不足道,留它一条命也不必担心它能掀起多大的波澜,三是宗法习俗还在,灭人之国可以,但不要轻易断了人家的香火。

转过年来,始皇帝七年(前240年),秦国继续伐魏,又有斩获,夏太后和蒙骜先后过世。

为何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

始皇帝八年(前239年),魏国不知道为什么把邺城送给了赵国,也许是想改善两国关系吧,韩桓惠王在同年过世,韩王安继位。

始皇帝九年(前238年),秦国由杨端和接替了蒙骜的事业,继续伐魏,不断攻城略地,竟然把魏国打穿了。这样一来,秦国的东部边境已经跟齐国接壤了,山东六国从此不再有合纵这个选项了。

正在秦国高歌猛进的岁月里,国内忽然出现灾情: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

夏日严寒,这段记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我们今天很难理解这种自然灾害,但古人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之下,对各种离奇的自然现象都有很高的接受度。汉朝学者刘歆解释秦国的这次严寒,说国君如果控制力弱。朝政由臣下把持的话,那么对应的天象就是反常的酷热,反之就对应着反常的严寒。

嬴政刚刚继位的时候,年纪还小,朝政由太后和吕不韦主持,后来太后和嫪毐(làoǎi)通奸,朝政由嫪毐决断,秦国冬天就会打雷,而当嬴政成年之后,处决了嫪毐,对嫪毐的党羽实行了血腥的大清,洗,所以天气由暖转寒。明明是夏天却冻死了人。可见在古人的理解当中,这一次夏日严寒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关联着嬴政亲政和嫪毐之死。

为何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

《资治通鉴》本该在这一年的条目下依次记载嬴政的冠礼和亲政,然后是嫪毐的叛乱和被杀,最后才是严寒。《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说法就清晰得多,以上几件事全都发生在这一年的4月,一切结束之后才有杨端和伐魏,攻取衍氏。但司马光大概在刻意避免汉朝人的迷信思维,所以首先记载了夏日严寒,然后才提到嬴政行冠礼和杨端和伐魏,最后才讲到嫪毐之乱,完全把次序搞颠倒了。

嬴政的冠礼是秦国这一年里的头等大事,所谓“王宿雍”,指的是嬴政离开咸阳,暂时住在雍城。前边讲过,秦国历史上经常迁都,但在建好雍城之后,足足200多年在这里用心经营。但随着秦国的势力不断向东推进,相形之下,雍城的位置就显得越来越偏西了,不方便。秦人只有继续迁都,先后迁到泾阳和栎阳,在商鞅开展第二轮变法的时候,才把都城从栎阳迁到咸阳。

都城虽然迁到了咸阳,但雍城200多年的经营,宗庙可不是说迁就能迁的,所以一些重要典礼还是需要回到雍城去办,嬴政行冠礼正是这种情况。冠礼就是成年礼,嬴政行完冠礼,头上戴冠,腰间佩剑,就意味着长大成人,可以从长辈的羽翼下走出来,开始亲政了。

难题马上就出现了:长辈们真的舍得交出权柄吗?

为何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

这几年里,当权的长辈主要有3位,这3位偏偏是很复杂的三角恋关系:一位是太后,嬴政的亲生母亲;一位是太后的老情人吕不韦,他被嬴政尊称为仲父,但有可能是嬴政的亲生父亲;还有一位名叫嫪毐,是太后的奸夫,是嬴政有实无名的继父。嫪毐和太后如果仅仅通一下奸倒也罢了,但太后竟然给他生了两个儿子,这就等于给嬴政添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更过分的是,嫪毐还恃宠而骄,左右秦国朝政,简直要压吕不韦一头了。

别看就这么几个人,但关系既很混乱,又很糟心。

怎么理清这些关系,是嬴政亲政之后所面对的第一道难题。

嬴政会怎么做呢?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思路呢?还有一个细节问题:嫪毐这个名字,为什么看上去这么古怪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00: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朝的故事。虽然《大秦赋》的主角,是秦始皇嬴政等秦国的君臣,但是,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秦国和山东六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所以,在《大秦赋》中,其他诸侯国的人物,也给我们
2024-06-03 06:37:00
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齐国为何没参加
...齐国可以说一直都是最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一个国家了,与秦国对抗的一直都是另外的五国,齐国几乎没有什么出场的时间,而齐国也是最后一个灭亡的,这又是为什么呢?齐国对待其他五国的态度一
2024-06-28 16:56:00
谈秦说汉,他成为战国四公子结局最惨的一位
...能之士,也有逃亡罪犯与鸡鸣狗盗之流。田文曾经担任过秦国的丞相,遭秦昭襄王猜忌,在鸡鸣狗盗之辈的门客的帮助下,逃回了齐国。后来,田文又担任了齐国的丞相,合纵齐、韩、魏三国之兵打
2023-06-21 13:14:00
...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在《大秦赋》这部古装历史剧中,秦国多方周旋绞尽脑汁,嬴政甚至可以放下仇恨,假装与赵偃冰释前嫌,结盟示好。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迷惑赵悼襄王赵俨,嬴政指引赵国
2024-06-02 20:00:00
战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无功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战国时期,齐国、楚国等国家为了与秦国争夺天下,曾经多次选择联合在一起发动合纵战争。虽然一开始六国各自与秦国的单打独斗有胜有败,但是随着后期秦国的实力已经锐不可当,他国发动的联合攻
2023-07-08 15:23:00
...帅,缺的是治国理政的大才,而这个人就是吕不韦,他在秦国主政十余载,对秦国了如指掌,而且他与嬴政分歧很大,他主张缓图,而嬴政渴求急进,吕不韦主张行郡县兼分封,而嬴政则重郡县夺封
2024-06-03 06:21:00
楚考烈王在战国后期的复兴之路:救赵国,退秦军,灭鲁国
...在吴起变法后走向强盛。不过,楚怀王在位时,楚国在和秦国、齐国的较量中屡战屡败。比如在垂沙之战、丹阳之战、蓝田之战、鄢郢之战等战役中,楚国就遭到了重创,因此走向了衰落。但是,让
2023-02-27 15:53:00
...除了吕不韦的相邦一职。而这,促使秦王嬴政真正掌握了秦国大权,得以开始一统天下的大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韩国在公元前230年被秦军消灭。在韩国灭亡之后,王翦率领大军进攻赵国,
2024-06-01 17:56:00
春申君黄歇是如何让楚王宠爱的妃子怀上自己的孩子的
...信任。公元前298年,楚国是楚顷襄王在位时期,这一年,秦国派出大军气势汹汹地攻打楚国,楚国难以抵抗,节节败退。至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鄢郢,楚顷襄王迫于无奈只能选择
2024-03-18 20: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
大禹文化①丨大禹是神还是人?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08 16:50:00
“逃”暑热
《逃暑帖》《暑热帖》任淡如绍圣二年(1095)的盛夏,米芾不堪酷热,逃暑于山,他给好友章惇写信,道:“我今避暑于山中,甚为安心舒适
2025-08-08 17:18:00
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萧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显德五年舍利铜塔之一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是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两座铜塔分别于1966年、1967年出土于萧山祇园寺的东
2025-08-08 17:19:00
长留学士住西湖
西泠印社“岁青岩”西泠印社“四照阁”孤山“四照亭” 孤山岁寒崖《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吴山“感花岩” 净慈寺东坡问茶亭孤山“白苏二公祠”杭州历史上能被称作“西湖长”的
2025-08-08 17:49:00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 第六期精彩回顾
8月8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走进张养浩纪念馆,展厅内的古籍拓片
2025-08-08 22:3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