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幼儿手足口病也进入了上升期,孩子特别容易“中招”。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邵金霞医生提醒家长朋友,这个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平时注意多观察孩子口、手、足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手足口病
邵金霞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10 天。患者会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和臀部皮疹等。
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表现为细小沙粒状皮疹、单部位皮疹或无皮疹。少数病例可能出现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甚至出现肺水肿、肺出血或循环功能障碍等,病情进展迅速,可致死亡。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
手足口病是怎么患上的?邵金霞称,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常见。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隐匿感染率高、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有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和饮食传播。虽然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但成人也有感染肠道病毒的可能。因此在夏季流行期,且进入高峰期,预防和消毒很重要。”
邵金霞称,儿童患手足口病后,绝大多数的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可以自愈,少数患者会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说明病情可能进展为重症了。第一种情况为孩子持续高热,体温大于 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有时出现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第三种情况是孩子呼吸急促、四肢发凉、出冷汗、皮肤湿冷。出现以上三种情况,家长们就不要在家观察了,建议立即就医。
可接种疫苗进行适度预防
那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邵金霞称,首先要保持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与其他生病小朋友密切接触;其次儿童玩具和常接触的物品如食具、奶具、毛巾、牙杯、床上用品、衣物等应定期清洁消毒。可选择对肠道病毒有效的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阳光充足时也可置于太阳底下暴晒以消灭物品表面病毒(肠道病毒不耐高温);家长自身也需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很可能成为隐性传染源),尤其是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不湿、处理大小便后都要勤洗手。
最重要是选择接种疫苗也是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至少有20多种,但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的主要“元凶”。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所以,建议6月龄-5岁的儿童接种手足口病毒疫苗。5岁以上的孩子,随着体内免疫能力增强,患手足口病的几率小,不建议打疫苗。
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今后还会得这病吗?邵金霞称,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它们之间没有互相交叉免疫。即使打了疫苗,也可能还会得手足口病。但只要是打过疫苗,出现重症的可能性就非常小,所以,EV-71疫苗还是要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0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