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外国人称呼中国人是“契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8 15:47:00 来源:戏说三国

外国人称呼中国,主要有两种称呼,一种称呼是“Kitay”,意思是契丹;还有一种称呼是“China”,意思是瓷器。

称呼“China”是因为中国当年瓷器非常出名,曾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这给予了西方人很强烈的印象,因此把中国称为“瓷器之国”,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是理解的。

但是,为什么西方人还称呼中国人是“契丹”呢?

外国人称呼中国人是“契丹”

我们知道,契丹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而且是一个已经灭亡的民族,它怎么可能代表中国呢?

这就得讲讲,咱们中国对古代世界的影响力。

中国对古代世界的影响力,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军事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是中国最主要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影响力。中国当年开辟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文化影响力,影响西方国家的。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通过丝绸之路到达西方;中国的四大发明等文化成果,也通过丝绸之路影响西方,从而对西方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西方近代航海业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的形成,是得益于中国的四大发明的。如果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方的航海业就不会很快发展起来。西方的航海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西方的近代工业文明也不可能很快发展。

严格说起来,中国古代,尤其是中原国家,对西方社会的军事影响力是比较小的,因为中国在历史上并不具备强烈的领土扩张意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国家,几乎没有主动攻打过其他国家。

外国人称呼中国人是“契丹”

但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就不一样。由于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以来生存就比较艰难,因此他们一直试图走两条路线,一方面就是南下进攻中土国家,占领中土国家的土地;另外一方面就是往西打,进攻西域的国家,占领西域的土地。

但是由于中土国家很强大,因此他们南下往往会很受限制,没有获得很多的成功。虽然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匈奴、突厥等强大的北方民族,但是在中土国家的打击下,这些北方民族最终没能变得更为强大,而且渐渐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北方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符号,乃至于对中土国家以及对西方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就是契丹族。契丹族可以说是第一个真正成熟壮大的全球性的民族。

契丹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个,主要是因为南方汉民族的衰败,尤其是在唐朝中后期及之后的五代时期,中土的向心力不足,国家四分五裂,因此契丹族得以壮大起来。

五代的时候,石敬瑭曾经把契丹人引入中土,帮助他夺取了江山,建立了后晋。但是代价就是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并且石敬瑭还当了契丹人的儿皇帝。后来契丹这个老子国家,更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南下灭亡了后晋。如果不是后来刘知远复国,契丹就早于蒙古人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由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了。

外国人称呼中国人是“契丹”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北宋。北宋虽然极力抗争,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是不但没有收回来,而且还和契丹人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向契丹定时上供钱粮布匹。

这两点对于契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北方一直是一个游牧民族,没法固定下来,也没地方种庄稼,所以他们不可能发展壮大。但是等到他们拥有了燕云十六州以后,就有了耕种的土地,可以自己种庄稼。这样他们就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同时,北宋每年给予他们的钱粮,能保证他们的皇族,过比较优裕的生活。

所以,契丹成为北方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强大起来的民族。

后来,金国灭掉契丹,再接着蒙古人灭掉金国。这些民族,都是在契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如果没有当年契丹的壮大,也就没有后来的金国与蒙古。

契丹的影响力还不只是在东方,在西方也有强大的影响力。金国灭掉契丹以后,耶律大石带领一支队伍往西域进攻,最后在西域建立了西辽。而西辽的强大,也让世界真正的第一次认识到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总之,契丹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他们对西域国家的征服,使得西域国家认为,契丹就代表中国,因此也一直用“契丹”这个名字来称呼中国。

总结一下,以上所讲的这些,至少说明两个道理:一是中国一直就不是一个喜欢侵略别国的国家;二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和中国一直是一体的,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土国家的战争,只可能是内战。而这些也够构成了咱们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品格。

(参考资料:《契丹史》《宋史》《旧五代史》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18:45: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使用中国这个专名来称中国,有时只是用作一般的泛称。外国人称中国则有他们自己的叫法。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和我们发生接触、文化交流最频繁、文献记载保留最多的国家,莫过于印度。我们
2023-08-17 15:46:00
为何英国禁止中国使用“夷”字
...多中国人头一次见到金发碧眼、高鼻梁,与中国人大异的外国人,纷纷传说这些人是地狱的魔鬼所生,于是民间就用洋鬼子来称呼外国人。 这个称呼流传很广,即使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穷乡
2024-06-21 20:05:00
中国的英文名为China,China的称呼其实来源于秦朝
大家都知道,在英文的字典中,外国人把中国称为“China”,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外国人为何将中国称为“China”,而不是“Dhina”或“Chani”呢
2023-01-07 17:25:00
唐朝享国289年,灭了多少国家你知道吗?
...卫安西四镇长达53年之久,战至最后一刻仍不屈。为什么外国人眼中的唐朝那么强?为什么从唐朝开始历经宋、元、明,世界各地都将中国人称为“唐人”,称中国姓氏为“唐姓”,称中国服饰为
2023-06-19 11:15:00
中国人为何称日本人为“鬼子”
...称呼他们。当然,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大量涌入中国。中国老百姓看到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西方人特别像传说中的“鬼”,便以“洋鬼子”称呼他们。后来日本人与西
2023-11-09 10:56:00
普通外国人眼中的汉朝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并成功将影响力投射到西方。那么除了媒体杂志,普通外国人眼中的汉朝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秦皇汉武从不同网站搜罗了美日网民对汉朝的一些主流观点认知。美国网民对汉朝存在不少误解,甚至
2023-01-03 19:34:00
探究古代中国皇帝女儿的不同称呼,公主、帝姬与格格的起源与发展
...源远流长,历史积淀深厚,厚实的历史文化,羡煞了多少外国人,更是让韩国人羡慕妒忌恨。我国历史悠久,现代中国人对古人的生活、文化都很感兴趣,古装剧更是红火,追剧成为了很多中国人必
2023-09-15 01:16:00
唐朝时很多外国人在中国为官,他们被统治者一视同仁吗?
唐朝时期外国人在中国为官,成为了现象级的存在,相比于我国历史其他时期,唐朝的外国官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为官的人数众多,据史料记载,整个有唐一朝,外国人为官的人数,在整个官员
2022-12-22 12:40:00
汉唐时期都很强,为什么我们自称汉人而不是唐人呢?
...叫做汉人,称自己的服饰是汉服,自己的文字为汉字;而外国人却习惯性称我们为唐人,并将有中国人集聚的地方喊作唐人街,管我们的服饰叫唐装?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种不一致又是如何而
2023-06-15 13: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