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20:18:00 来源:戏说三国

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开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明史·太祖本纪》

元朝末年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导致百姓民不聊生,遂民怨四起,农民皆揭竿起义,反对元朝的统治。在这一波波的农民起义中,一个农民脱颖而出,他就是朱元璋。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却有着超越常人的见识,他虽以平民的身份参加到了农民起义之中,但是他的心中却是心怀着天下的万千百姓,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赢得一个太平盛世,结束这个残暴的统治王朝,让人民能够真正的安居乐业,为此朱元璋做了哪些准备,付出了哪些努力呢?

朱元璋先是寻到了一个投奔之所,在郭子仪的麾下效忠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因此郭子仪十分器重看好朱元璋,并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离开了郭子仪,慢慢壮大羽翼扩充势力。后来郭子仪病重离世,朱元璋作为郭子仪的女婿再加之他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使得朱元璋成为了郭部的继承人,他率领着郭部不断的发展,陆续占领了诸多的要地。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

1367年朱元璋大胜,攻克了平江并且灭掉了浙江的方国珍,于1368年正月初四在应天府(今为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又进行了北伐西征,并且八次深入漠北,最后天下才得以统一,明朝才初步成立。在朱元璋的称帝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一、天资聪颖

刘伯温原名为刘基,是一个让我们寻常人都羡慕的天才少年。他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在父亲的教导下,刘伯温年少时据说有“一目十行”的本领,他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考中了秀才,后来入学府学习也被老师多次表扬,称赞其为神童。刘伯温虽然天赋异禀,但是却并没有像“伤仲永”一般“泯然众人矣”,而是在天赋的驱使以及自己的勤奋努力下不断的进步。

在他二十三岁时便一举考中了进士,但是刘伯温本人为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所以在官场上总是会被人所陷害,刘伯温面对这样的局面心灰意冷,于是辞官返乡,开始了自己隐退的生活,此时也许你会说这又是一个“陶渊明”,其实刘伯温比陶渊明幸运一些,因为他这匹千里马,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伯乐。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

二、三请之策

我们都知道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其实朱元璋也曾三请刘伯温出山,只为让刘伯温能够发挥才能,助自己平定天下。刘伯温辞官刚刚回到自己的老家青田,他的家乡那时还没有遭到战争的侵扰,所以人们都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稳生活,但是刘伯温作为刚刚归乡的人,他深知外面的世界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当他回到家乡,看到人们安稳的生活时,内心并没有感到平静,反而是在这强烈的对比之下,心生焦虑,他担心着外面的世界,挂念着人民的安危,或许也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让朱元璋的三请之策奏效。

那时朱元璋正在攻占处州,但是却困难重重久攻不下,正在朱元璋发愁之际,有人向他推荐了刘伯温,说起刘伯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能。朱元璋听了之后,颇为心动于是派人去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见到来人并问明情况后,起初十分惊讶,后来冷静下来慢慢观察这名使者,他通过这名使者判断出朱元璋是一个注重礼仪,简朴但是却有干劲的领导者,尽管如此,刘伯温还是拒绝了。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

朱元璋得知后,又派了与刘伯温有些交情的孙炎前去,不料还是以身体精力不好的理由推辞了。后来宋濂向朱元璋献计,让刘伯温的朋友写信推荐朱元璋,于是一封封的信,不停的送到了刘伯温的手上,最后刘伯温在朱元璋的三请之下终于出山。刘伯温出山之后,被朱元璋任命为身边的重要谋臣,刘伯温也不负众望,帮助朱元璋先后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并且建议朱元璋自立势力,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正义之士,此举一出为朱元璋不仅扩充了军事势力,也赢得了大把的民心。

之后刘伯温参与并为朱元璋制定了灭元的计划,最终帮助朱元璋取得了胜利,让朱元璋成为了天下之主,而刘伯温也成为了明朝的开国之臣。明朝初建由于多年的农民起义与各方征战,导致明朝国库实力羸弱,急需养精蓄锐。于是刘伯温为帮助朱元璋恢复生气,发展明朝的国力,先是提出了“劝君买善”,让朱元璋处理积累多年的冤假错案,并且大赦天下,因此让朱元璋在登基之后便赢得了民心,也让官场的风气得到了改良。

三、用诗保命

伴随着各种改良整治措施的落实,大明朝的国力蒸蒸日上,朱元璋的疑心病也越来越重,由于存在功高盖主的顾虑,所以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自知自己的存在难免会像其他人一样,为了消除朱元璋的疑虑,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现如今此诗大多数人会背,究竟是什么样的诗保住了刘伯温的命呢?当刘伯温察觉到朱元璋对自己的忌惮时,便以辞官的方式来让朱元璋对自己放心,可朱元璋的疑心太重,纵使是辞官也无法活命,于是刘伯温想到了用假死的信息来让朱元璋放过自己。

当刘伯温病逝的消息传出后,果然朱元璋的疑虑有所减少,但是他也怀疑消息的真假,于是他想要前往刘伯温的家一探虚实。当朱元璋快到刘伯温的家门时,在旁边的庙宇墙上发现了一首诗:“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在这首诗的旁边,还画着一个背着大布袋的和尚,朱元璋看到这个画这首诗之后,就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于是长叹了一声,并命随从将此诗抄下来,一同带回了京中,刘伯温也因为这首诗逃过了一劫。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

这首诗里的“得道多助失道亡”也成了千古名句,何为得?何又为失?如何才能让王朝更加持久稳固,又是什么会让一个王朝顷刻覆灭,这深刻的道理,都在这只言片语中淋漓尽致的得到了体现,朱元璋也恍然大悟。其实万事都存在一定的度,元朝的覆灭是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超过了百姓的忍耐程度,所以大家揭竿而起反对元朝统治。

结语

朱元璋因为疑心过重,杀了诸多大臣的行为,若也超过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必定会使君臣不和,臣子对君王失去信心,不敢直言相劝,长此以往又何谈国富民强。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也要把握好度,对于心情的调节亦是如此,一根弦绷的时间久了也是会断的,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要因为过了度,而让小病变成了恶疾,学着去调节,去灵活应对,做生活的智者而不是做负能量的奴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23: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诛杀功臣,刘伯温用一首诗保全性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杀功臣,而刘伯温则以他的智慧和才能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之间的一首诗,保全了刘伯温的性命,并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传奇。本文将从
2023-12-18 14:51:00
刘伯温死前告诫子孙的什么预言成真了
...是古人就有这样的牛人啊,比如刘伯温。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助他一统天下,位登九五,明朝的开国元勋里面数一数二的人物。
2022-12-13 17:32
朱元璋去挖刘伯温的墓,上面写了什么
众所周知,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乱世中最终一统江山,除了他个人能力和魅力出众外,还离不开手下良臣名将的鼎立支持,而其中刘伯温是他成了帝王之业的最大功臣,立下了汗马功劳。刘伯温是个被
2023-05-23 11:54:00
诸葛亮留下一个宝盒是什么,朱元璋看了都惊叹连连
...将宝盒带在身边,时不时地拿出来研究。后来刘伯温跟随朱元璋,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平定天下,建立的大明王朝。明朝建立后,他不求名利,刚正不阿,因此很快便受到胡惟庸等人的排挤,洪武四年
2023-04-26 10:08:00
明朝开国功臣的爵位之谜:刘伯温为何待遇最低?
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六人被封为国公,二十八人被封为侯,几天后又加册封两人为伯爵。在这些功臣中,刘伯温的爵位竟然最低,俸禄也是最少的。按理说,刘伯温对明朝开国,做出了极
2023-10-10 22:32:00
刘伯温晚年为何和朱元璋玩起了哑谜
刘伯温是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重要谋士,他曾为大明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非常重要,他不仅是自己的智囊,更兼自己的至交好友。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晚年却
2023-05-11 06:13:00
朱元璋疑心杀功臣,刘伯温妙计留真传
明朝的统一可以说有刘伯温一半的功劳。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推翻元朝一统天下,他是朱元璋的智多星。有句话这样称赞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是多么的重要。
2024-04-18 16:47:00
刘伯温的睿智:从朱元璋虐杀功臣中全身而退
刘伯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开始大肆虐杀功臣,而刘伯温却能全身而退,这不仅要归功于刘伯温的睿智,还要归于刘伯温把朱元璋看清得入骨三分。《传奇皇帝朱元璋》里的刘
2023-10-02 19:50:00
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到菜以后为何说自己死定了
刘伯温也是自知之明的人,觉得朱元璋对他如此好,肯定是要下黑手。在古代社会,一个人只要当上皇帝就会屠杀功臣,就是怕功臣胜过自己,把自己打下。当朱元璋对他好时,他就会想到屠杀自己,他
2023-07-22 14: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