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王超:枣农的“好保姆”
本报记者 杨静然
田间地头就是王超(左一)的课堂
位于沧县崔尔庄的沧州市科普惠农服务总站,是王超几十年来待得比家还多的地方。除了出差和开会,他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为农民解答关于枣树种植的各种问题。
53岁的王超,是沧州市枣树研究会会长、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红枣科技志愿服务队队长。种植枣树、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种植经验……他在枣树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这条路上奔走了30多年,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帮助农民创造了十几亿元的经济效益,却分文不取,被大家亲切地誉为“枣农的‘好保姆’”。
年纪轻轻的农业技术员
“喂,请问是枣树研究会的王超会长吗?这些天,俺们在修剪枣树枝时突然发现表皮有腐烂的现象,这是咋回事啊?”焦急的求助声很快得到了王超耐心细致的解答。
这样的电话,他每天至少要接上几十个。有的还驱车几十公里赶过来,只为了能得到王会长的技术指导。在大部分枣农的心里,王超就是大家的“定心丸”。有他在,任何枣树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沧州具有悠久的枣树栽培历史,产区遍及沧县、献县、泊头等多个县市。沧县更是被誉为中国的“金丝小枣之乡”。曾几何时,仅沧县金丝小枣的种植面积就高达76万亩,年产量高达4400万公斤。不言而喻,对于这里的农民来说,枣树是“摇钱树”,更是他们的命根子。
对此,还是孩童时的王超便已深有感触。
他出生在沧县高川乡王码头村,年幼丧母,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两个妹妹要上学、要吃饭,十几岁他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自家地里的400多棵枣树,便是王超生活的全部希望。
彼时,王超还在上初中,学校里的课程帮助他获取到种植枣树的知识。他喜欢向老师发问:“果树怎么种植?”“树枝如何修建?”“病虫害是哪里来的?”而老师也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听说县农林局组织枣树管理培训班,王超便骑着自行车赶过去,成了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日复一日地思考和学习,王超逐渐掌握了种植枣树的技术。谁也没想到,仅仅几年时间,他就从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一位枣树管理能手,还被乡镇聘为技术员。1990年,县里拍摄宣教片,王超成了种植枣树的技术“示范”。那一年,他才20岁。
当时,王超经常给枣农们讲课,进行技术推广。高川乡是沧县种植枣树面积最大的地区,几乎家家都有枣树。当拥有多年种植经验的枣农们看到一个年轻人来讲课时,一脸鄙夷和惊讶:“一个小孩儿会什么,还给我们讲课?”
得不到认可,王超就在村里成立了技术服务队,免费帮乡亲们剪枝。但往往是前边剪,后边就挨骂。一年后,经他点拨的枣农们迎来大丰收。尝到了科学管理的甜头后,大家终于对王超心服口服。也是从那时起,王超成了四里八乡的“名人”,乡亲们遇到枣树问题都来找他,他也有求必应。
农民把种子播撒在田地,而王超却把自己变成了一颗种子,种在了科研栽育枣树的林田里。
“吃的苦多,育的果才甜”
随着技术不断精进,王超声名远扬——沧州市枣树研究会会长、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会长、“沧县十大杰出青年”、“省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但他所做的事却从未改变:指导农民种好枣树。
枣树每年春天需要“开甲”,但“甲口”愈合不好,枣树就会枯死。一棵枣树从栽种到挂枣需要好几年,因为“开甲”而枯死太可惜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枣农们,也让王超十分苦恼。经过几年实践,他找到了解决办法,并摸索出一套“桥接技术”,能把即将枯死的枣树救活。
有一年,献县李尚庄村一位老汉专门来找王超,他家的枣树“开甲”过度,60多棵枣树愈合不了,眼看着即将枯死。老人拉着王超的手说:“全家都指望这些枣树,枣树死了,我也不活了。”说着,眼泪夺眶而出。
多少年过去了,这句话始终刻在王超的心里。“枣树是乡亲们的命,救树就等于救人。有了枣树,一家人就有了活路!”
当时,王超带着几个人黑白忙活了两天。那年秋天,老人家的枣树不仅没减产,还获得了丰收。
一项项有效的技术,让枣农们燃起了希望之火。可谁也不知道,王超为此付出了多少。
每天天蒙蒙亮,他已经奔走在去果园的路上;午间,匆匆吃口饭,又一头钻进试验田里;夜晚,枣农们进入梦乡,他依然在看书学习,编写枣树技术教材;他的课堂,在枣农的炕头、在绵延的枣树林里。风吹日晒的脸庞,镌刻着他日积月累的辛劳。
时至今日,每当说起枣树的病虫害“红蜘蛛”来,枣农们仍心有余悸。几年前,沧县崔尔庄一带的枣树提早落叶、落果,严重影响到了产量。乡亲们焦急地找到了王超。
那是个炎热的夏季,他带领团队的技术人员每天晚上就守在枣树林里,拿着放大镜和灯探寻“红蜘蛛”的行踪。汗水顺着脸颊滴落,浸湿了衣服,也毫无怨言。两个月的坚守,终于摸透了这种病虫害的规律,并找到了治疗的办法。王超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
比起这些辛劳和汗水,他更在意枣农们的收成和红枣的产量。
钟情枣树 心系枣农
2017年,一群远道而来的新疆枣农慕名找到了王超。
彼时,新疆大枣由于品质连年下滑而丢掉了市场,一些枣农亏损严重,可谁也找不出原因。王超听说后很心疼,第二天便跟随他们踏上了西行之路。
陌生的土地、陌生的环境,可一颗为农之心是火热的。走访一段时间后,他制定了新的管理方法,为每亩红枣园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枣树的病虫害,红枣的品质也得以提升。一位枣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自家的枣园里做试验。一年下来,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均好于往年。
从此,王超把科研多年的红枣种植技术带到了新疆。那些年,每年有一半时间他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王超有一身赚钱的本事,他却看得淡然,把所有的知识和智慧都献给了农民。这些年,经他指导的枣农连年增收,日子越来越好,而他却依然穿着十几年前的旧衣和鞋子;他把时间都给了枣农,而留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却少之又少。
但令王超欣慰的是,他亲身实践总结出的枣树种植技术不仅受到枣农和业界的一致认可,还为枣农避免了损失,增收受益。
2013年夏天,雨水较多,王超和团队人员敏锐察觉到异常,便发短信提醒枣农注意“甲口”的愈合时间,要勤打理。结果,听取他意见的人当年照常丰收,没听的幼果大面积脱落。
还有一年,本打算去东光县司庄村授课的王超因为大雨临时改变了计划,可盛情难却,村支书接连打电话邀请他。傍晚,他开车赶到了村里,一进村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几十位男女老少打着伞在村头站着,炽热的眼神充满了期盼。他鼻子猛地一酸,泪水溢满了眼眶……那一天,他在村委会讲课到凌晨1点,从育种、修剪到打药、采收,老乡们围着他,没有一个人离开。
万籁俱寂的乡村,那盏摇曳在风雨中的灯明亮地照在乡亲们的脸上,也照进了他们的心里。
平日里,王超走到哪里,听他授课的人便追随到哪里。有的从河南坐飞机到新疆乌鲁木齐,再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到阿克苏;还有的开车数百公里到沧县,只为听听王超的枣树课程。他免费为全国十几个省市、30多个县的枣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十几亿元,解决了许多枣树种植中的难题,让农民懂得了科学种植管理的重要性。
这些年来,每当有人说起沧州的红枣,吃着那绵密香甜的金丝小枣,乡亲们都会念叨起他的名字:“枣农的‘好保姆’”——王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