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断崖式衰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2 08:33:00 来源:戏说三国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明朝绝对是其中最为熠熠生辉的一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皇帝,他白手起家一步步从家奴乞丐和尚这样的社会底层身份,翻身做起了至高无上的皇在帝。

后来在朱家子孙殷勤的治理下,中国国力在明朝达到了世界顶峰状态。可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却在200多年的时候突然分崩离析,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还是一个勤政爱民的不可多得的贤君。

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一个贤明有远见的皇帝,这样的组合怎么会导致明朝灭亡呢?其中的原因不过四个,最后一个是谁都没有办法改变的。

大明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断崖式衰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一、朝廷内部出现腐败

当时的明朝,根本不把欧洲小国放在眼里。至于美国,更是还没有出生,不值得一提。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明朝在当时都是绝对的霸主地位。能与其争锋的国家寥寥无几。

明朝之所以短时间内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和开国皇帝朱元璋脱不了干系。也许是因为经历原因,朱元璋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历经千辛万苦,才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不允许任何人再从他手中将权力夺走。

朱元璋上位之后没多久,就果断的对可能分化自己皇权的官员们下手了。首先他杯酒释兵权,将一直以来跟随自己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拉下了马。这样朝中就不会有人威望过高,威胁皇权了。

大明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断崖式衰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其次,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宰相是辅政官员中权力最大的,所以自古以来,皇权与相权相争的事情屡见不鲜。朱元璋废除宰相,直接从根源杜绝了这样的事情。更好地将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朱元璋这样的举动,就像是少去了中间商赚差价一样,皇帝可以直接和各个部门沟通,能够完全将自己的想法落地。但这样也有弊端,那就是对皇帝自身素质考验极高。

朱元璋本身是苦出身,非常的能吃苦。废寝忘食的处理政务,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继位。显然出生在皇城内锦衣玉食长大的朱允文,就没有祖父这样的魄力了。在他执政时期,权力明显出现了分化。

大明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断崖式衰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不过朱允文执政时间很短,后来他的叔叔燕王朱棣造反登上皇位。朱棣和朱元璋性格很像,也喜欢紧握权力。所以朱元璋的铁血政策,在儿子这里得到了传承。

但是像朱元璋和朱棣这样有能力有魄力,而且对权力欲望极大的皇帝毕竟少。接下来继位的皇帝,许多都安于享乐,将自己手中的权利分化了出去。希望依靠大臣执政,而自己沉溺于温柔乡。

被压抑许久的大臣们,突然手握重权,就开始了报复式的消费权利。贪污、腐败、买官欲爵,等等事情开始渗透在明朝朝廷内部。并很快,就将强盛的明王朝啃食的只剩下一个骷髅架子了。

可以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手段是明朝兴起的绝对原因,也是明朝走向灭亡的根源。

大明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断崖式衰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二、统治者与农民阶级之间出现矛盾

朱元璋是从底层走出去的皇帝,所以他深知百姓不易。在朱元璋统治时期,非常的体恤民情,无论是税收还是徭役都属于正常水平。

但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不再将百姓视为国之根本,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榨干百姓的血汗钱,以供皇室享乐。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兴起。

不少百姓靠着海外贸易或者做生意赚到了钱,明朝的经济结构由之前农业占大头,变成了工商业经济占大头。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赚到的钱也越来越少。但是国家并没有及时对农民做出补贴,反而还加重了赋税。

大明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断崖式衰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这导致了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出现矛盾,农民起义频发。为了能够缴纳足够的税额,农民不得不改种经济作物。大明王朝人口众多,如果农民都去做经济作物了,粮食短缺就成为了首要问题。

民以食为天,连饭都吃不饱,明朝又怎能稳固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将朱元璋捧上了皇位,也将大明王朝推到了谷底。

大明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断崖式衰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三、周边忧患不断

从朱元璋开始,明朝整体呈现重文轻武的局面。因为比较担心声望高的武将谋权篡位,所以明朝一直将武将的地位压得很低。这自然而然也就导致了,明朝军事力量衰减。

明朝早期,国盛民强四周小国不敢来犯,可等到中后期事情发生了反转,满族、蒙古族等等周边民族早就对明朝虎视耽耽了。趁他病要他命,在明朝国内农民起义频发的时候,周边的这些小民族,率兵入侵明朝。

明朝内部文官掌权,武将在朝廷上连话都不敢说。虽然曾出现过像袁崇焕这样的军事奇才,但还没有等他在战场上一展雄风,就已经死在了文官手里。

连个将军都没有,又怎么能抵抗入侵者呢?

大明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断崖式衰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四、天灾人祸

俗话说,阎王爷要你三更死,你活不到五更天。明朝的灭亡,也有几分天意的推波助澜。明朝末年,天灾四起。当时整个明朝,都被旱灾寒潮笼罩着。

那几年的严寒期特别长,有不少人都没有熬到春暖花开,就冻死在了自己的窝棚里,而那些熬过了严寒的人,也没有过的更好。长时间的霜冻,让农民错过了绝佳的种植期。粮食刚长出来没多久,就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霜冻。

天气温暖一些的南方,虽然霜冻烦恼比较少,但是天气大旱,连人喝的水都没有,更别说浇地了。所以在明朝末年,整个国家都没有粮食进账。

冻死饿死的人遍地都是,人们从一个灾难之地逃往另一个灾难之地,有不少人还没有见到下一座的城墙,就倒在了路上。这样一个国家,又怎样能不灭亡呢?

大明王朝从盛极一时到断崖式衰落,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总结

明朝虽然是在崇祯皇帝手中走向灭亡的,但他并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崇祯皇帝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可惜的是明朝政府早已是一具被啃食干净的白骨了,纵使是勤政爱民的崇祯皇帝也无力回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2 12: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末代皇帝如果是朱元璋的话,大明王朝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吗
...王朝是不是就只有灭亡一条道路了呢?如果此时的皇帝是朱元璋是否会力挽狂澜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一下大顺和南明灭亡的原因。大顺政权完全可以说是自己作死的,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成功后
2024-06-20 16:00:00
大明王朝共历17帝,他们的血缘关系是怎么样的
...缘关系很清晰,传承有序。大明王朝存国263年,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到明思宗朱由检止,共历17帝(有说16帝,没有计算明代宗朱祁钰),皇位一直在朱家子孙中传承,只是其中有嫡有庶,
2024-06-09 15:54:00
朱棣在临终前留下的一道圣旨,让大明王朝硬气了两百年
...,就不得不想到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开国的皇帝朱元璋了。明朝是我们国家古代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国家,也是建立在中原的王朝,历史上明朝从开国道国破一共经历了十
2022-12-19 17:22:00
揭秘明朝宦官权力:从王振到魏忠贤
...的权利为什么能这么高呢?今天就让我们细细探讨一番。朱元璋在1368年创立了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大明王朝。而刚开始的朱元璋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皇帝,凡
2024-02-16 11:50:00
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看,会发现一个神奇组
在乱世中,蒙古族压迫汉族,后者备受歧视。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家,目睹父母饿死,为生存苦苦挣扎。成为僧侣后,他游历江湖,目睹百姓疾苦,决心终结乱世。投奔义军后,得到郭子兴赏识,成为
2024-10-17 09:58:00
朱瞻基登基后让太监读书识字,给大明朝留下了大隐患
...总体来看,明宣宗朱瞻基接手明朝皇帝宝座时,明朝历经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和朱高炽四位帝王,已经非常强大,朱允炆和朱高炽在位时间比较短,没有太大建树,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讨论。我们只
2023-02-14 19:40:00
大明王朝的兴衰与皇帝名字的玄机
...延续了两百七十六年,历经十六位君主。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子嗣的命名格外用心。有些人发现,将这些皇帝的名字连起来,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常见的名字背后蕴含着玄机和深意。然而,这其
2023-09-02 14:19:00
...的辉煌时代。然而,当我们提及明朝,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朱元璋的残忍、明武宗的荒淫、嘉靖皇帝的炼丹成仙。但这真的是明朝的全部吗?大明王朝的真实世界又是如何?难道历史中的明朝只有这些
2023-10-29 19:50:00
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多少年?刘伯温怎么回答的
...流行,以至于,明朝也出现了一个袁天罡式的人物。作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刘伯温成为了百姓眼中的明代袁天罡。人们相信刘伯温可以预知未来,于是,便给他编造了一个预测国运的故事:当年,
2023-07-23 20: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韩家集歼灭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4 19:54:00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
壹点笔墨|无棣朱氏溯源考
2019年清明节期间,我曾倡导并组织青州衡王府的衡恭王后裔族人,举行了首次集中、统一、大规模的“衡恭王后裔祭祖恳亲”活动
2025-08-23 18:34:00
8月23日,“河北五超”承德主场对阵保定,“皇上”又来给承德加油,上次喊出夹子音,这次直接上设备!
2025-08-23 21:45:00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