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方春英 王芳蓉
金秋稻香浓,丰年喜事多。近日,长顺县鼓扬镇交麻村今年引种的节水抗旱稻“旱优78”迎来测产,亩产量达到644.5公斤。
吃上自己种的大米,是交麻人民祖祖辈辈的愿望,也是交麻人民从来都不敢想的事情。
地处麻山腹地的交麻村,山高坡陡、土地破碎,石漠化严重、水源匮乏,全村8000余亩耕地没有一块水田,村民主要种植苞谷。“我们交麻人要吃米,一直都是拿苞谷换。如果一家人种一亩地的苞谷卖了去换米,只能够吃3个多月,剩下的就要自己找钱去买了。”交麻村党支部书记陈天象感慨道。
为保障粮食安全,2022年10月,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交麻村落地实施,其中“旱改水”项目占438亩。推平高坎、填平沟壑,交麻村将涉及“旱改水”的600余块破碎的土地整合为280余块大田,实现了集中连片。宜机改造、连通管道,交麻村从此有了可以种植稻米的水田。
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接下来要种什么稻米品种变得尤为关键。考虑到交麻村的主要灌溉水源板从水库仍在建设当中,即便改造的水田全都配好了管道,也只能是望天吃水,于是长顺县农业农村局重点选择了“旱优78”节水抗旱稻,由交麻村合作社示范种植30亩。
据了解,节水抗旱稻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团队经过近30年的选育,将旱稻的抗旱基因引入水稻育成,是一种新类型的栽培稻。“节水抗旱稻在有水灌溉的条件下产量与其他杂交水稻相当,但在无水灌溉的田块或旱地种植,就具有明显的抵御干旱的能力,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产量。”长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万福介绍。
根据春播季节的天气,农技人员决定在交麻村青杠寨示范点采取盖膜干谷直播的播种方式。在5月12日雨后,趁着土壤湿润,组织村民在田地上盖上地膜,然后再挖坑直接播种干谷种子。“原本能在交麻村种植稻米就已经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不育秧移栽直接种干谷的方式更让大家十分疑虑。所以在青杠寨示范点,我们最开始只种了3亩地,剩下1亩多地准备下大雨把田淹上后再移栽秧苗。一直等到6月10多号还是没有下雨,但却发现5月份种下的稻子长势良好,所以又赶紧把剩下的地补种上了。现在,5月份种下的亩产超过了1200斤,推迟1个月种下的虽然长势不好但预计也有600多斤的收成。”陈天象无比珍惜地捧起眼前的稻穗,他告诉记者,节水抗旱稻一直在打破村民的传统认知,村民们不敢想象,如此贫瘠的旱地上干谷亩产量可以超过1200斤。为了纪念,村民们在稻田旁的大石头上写下了醒目的标语“交麻人民从此吃上了自己种的大米!”
“旱优78”节水抗旱稻在交麻村试种成功,产量喜人,也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2024年,交麻村计划发展节水抗旱稻500亩,涉及农户250余户。
“一个历史上从来不种水稻的地方,种植面积都可以达到500亩。这就是我们推广节水抗旱稻的目的,只有选准适宜的品种,才能保住粮食种植面积,才能端稳手中饭碗。”杨万福告诉记者,长顺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10万亩,其中40%都是望天水田。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干旱情况严重,导致望天水田减产甚至绝收,农民收益没有保障,已有撂荒土地的趋势。
为此,长顺县引进了节水抗旱稻“旱优78”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监测,不同种植管理模式下,节水抗旱稻与普通水稻相比,节水50%到75%。在同一区域的望天水田,当普通水稻品种因干旱减产50%时,节水抗旱稻产量基本不受到影响,当普通水稻基本绝收时,节水抗旱稻能稳住50%至70%以上的产量。
节水抗旱稻表现出了突出的耐旱特性,2023年长顺县“旱优78”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此外,2022年至2023年长顺县还在广顺、长寨、代化、鼓扬等乡镇进行了旱地干谷直播、旱田旱地移栽、水种旱管等试验示范,探索适宜长顺节水抗旱稻最佳种植管理模式。“通过科学推广节水抗旱稻,我县不仅可以保住现有水稻种植面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县的水稻种植面积有望突破13万亩。”杨万福说。
高榜田、缺水源,天不下雨、农民可怜。解决好望天水田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长顺县的责任,也是整个贵州省的使命。
贵州山多地少,全省920余万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当中有410万亩属于高榜田,只能望天吃饭。在这些区域,节水抗旱稻就展现出了独特的品种优势。“‘旱优78’是我们从上海引进的,这两年在长顺、惠水、赤水、台江等地推广种植,均表现出了突出的抗旱性和稳产性。”贵州富邦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宇惠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旱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推广节水抗旱稻是应对可能发生的干旱灾害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可以做到有备无患,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这一观点得到了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分子育种研究室主任龙武华的认同,“节水抗旱稻具有水种高产、旱种稳产的优异特性。目前,贵州的水稻平均亩产量为440公斤、我国的水稻平均亩产量为471公斤,此次交麻村测产的“旱优78”亩产量为644.5公斤,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应用节水抗旱稻保障贵州粮食安全,哪怕全省400多万亩的望天水田每亩增产100斤,每年就可以为贵州增加4亿斤的稻谷产能。”
省农业农村厅农推总站高级农艺师曾涛表示,目前节水抗旱稻已在贵州多年多地开展生产示范,并取得成功,成为应对干旱天气、稳定稻谷生产面积及产量的重要技术储备。下一步,贵州将加强节水抗旱稻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探索集成适合本地化的节水抗旱稻栽培技术,切实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