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生命之歌(图)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6-08 04: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大家读书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生命之歌(图)

张陵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生命之歌(图)

《“八百壮士”今何在:我们时代的哈工大》,陈聪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作家陈聪的长篇报告文学《“八百壮士”今何在:我们时代的哈工大》,写一座百年高校的历史,更写一座百年高校的精神。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任哈工大校长李昌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为把哈尔滨工业大学办成中国工程师的摇篮,下决心依靠自己国家的力量,培养一批自己的教师和科研人员。800名平均27岁的青年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从祖国各地奔赴哈工大,组成了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开启了哈工大第一个黄金时代。校长李昌把他们称为“八百壮士”。短短十余年,他们创办了24个新专业,培养了大批国家建设急需的工程师,为我国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几十年里,哈工大“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成为中国一所最强的大学,而“八百壮士”却都渐渐老了,不少人去世了,但他们这个群体书写的哈工大历史,铸就的哈工大精神,却永远不会老去,永远不会被忘记,永远是这所著名高校的不竭能量和动力。本书写的就是这种精神,寻找的就是由“八百壮士”守望着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精神。

作品回望“八百壮士”历史,感受一代人青春的涌动。他们每一个人,都从旧时代走到新中国,经受过国家积贫积弱、人民水深火热的时代苦痛,也感受到民族解放、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幸福。虽然物质上还很匮乏,条件还很艰苦,但他们仍然努力学习、忘我工作,担当国家重托,取得突出的成绩,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例如,1957年,陈光熙教授就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智能计算机,填补了国家电子计算机研究的空白。在新中国航天业诞生“元年”的1956年,哈工大就开始探索服务航天的新路子,一批航天人才从这里起步,一批相关和专业学科在这里设立。而中国核物理专业和激光专业的创始人马祖光也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冲击世界先进科技高地。还有大批毕业生,走上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岗位。如有着“中国核潜艇之父”之称的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一生隐姓埋名,为国家的国防工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品重点讲述的是“八百壮士”创造的辉煌。第一个黄金时期,是在新中国时代,而“八百壮士”的辉煌时期,则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思想解放经济改革推动着科学春天的到来,而“八百壮士”也步入了中年,正是出成果的好时候。我们看到由中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开拓者沈世钊团队于1985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打开了中国工业智能化的广阔空间。“中国天眼”、500米射电望远镜的研制成功,有一项全球首创的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以沈世钊院士、范峰教授、钱宏亮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完成的FAST项目的主动反射面结构系统。1981年,刘永坦开启了研制新体制雷达的设计。这项高新技术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时国内还无人做出,而国外发达国家又实行技术封锁。是刘永坦院士率先在理论上突破,终于在2011年,研制出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新体制雷达。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绕月探测、火星环绕探测,哈工大与国家航天始终携手共进。中国航天从总指挥到科研人员,40%以上都来自哈工大。校友孙家栋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八百壮士”的时代故事说不完,就像璀璨的星空一样。

作品还倾心讲述新一代人传承与弘扬前辈精神的故事,展现了我们时代的哈工大的精神风貌。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到新时代走上工作岗位的硕士博士,在“八百壮士”精神鼓舞下,不断攻关,不断突破,成长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科技栋梁人才,在他们身上,生动而鲜明地传递出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信息。例如,1981年,18岁的曹喜滨考入哈工大金属材料与工艺系,毕业后,他放弃所学的专业,改行做小卫星,选择了“卫星总体设计与仿真”这个难度较大的方向。如今,他已成长为我国微小卫星研究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并向世界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八百壮士”的身影。

书中梳理了“八百壮士”从一个教育科技群体提升为一种哈工大精神,一种与时代共命运同奋进的科学家精神的发展线索,表达了历史奠定现实,现实来源于历史的先进历史观,把“八百壮士”的精神与我们时代先进思想融为一体,从而解读了“八百壮士”精神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作品讲述的故事里,有几点被凸显出来了。

一是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他们当中流传着一句话:手中有个纽扣,就想着如何为国家做件大衣。沈世钊先生说:“振兴国家就是最重要的抱负。”刘永坦先生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追求。”王光远先生说:“我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科学救国,教育救国。”这种民族脊梁意识、国家栋梁意识,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哈工大人。这是“八百壮士”最可宝贵的性格。

二是坚持科学家精神。他们当中还流传着一句话:把冷板凳坐热。刘永坦40年的新体制雷达研究非常典型地体现出科学研究的规律。35岁的马晶和34岁的妻子谭立英一起走上了卫星激光通信研究道路。这是一条在中国还没有人走过的充满荆棘和险阻的道路。2011年,我国首次星地激光链路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空间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空间高速传输这一航天高技术尖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年,马晶已经55岁,谭立英已经54岁。整整20年,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国家战略,献给人民的科学事业,无怨无悔。

三是一代代哈工大人传承着不变的校训精神: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每一个哈工大人,都必须遵守校训,形成严实的为学、为事、为人的规矩和传统,也形成这座不断迈向世界第一流高校独特的思维、思想和文化。计算机科学家洪家荣得了晚期结肠癌,离生命的终点只有3个月,但他以超常的意志,强忍着剧痛,在病床上坚持写一本关于机器学习理论专著,把自己最后一点气力全部倾注在科研上,直到在书稿上写下最后一个字。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为科学献身的传统,令人肃然起敬。

在作家笔下,“八百壮士”是一个过去时代的传奇,更是指向未来的一座丰碑。“八百壮士”的精神,是哈工大的先进知识分子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中国精神。作品追寻他们走过来的足迹,唱响的是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命之歌。

作者为文艺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09: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水美中国 健康中国 节约用水 科学饮水公益宣教活动》主题晚会在京举办
各民族人民踏歌起舞《水美人生 水美中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各民族服饰与书法《水美人生 水美中国》T台走秀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
2024-03-23 15:04:00
《战火中的青春》让“刚毅坚卓”精神走进当代青年 “
...。八年多里,西南联大师生秉承“刚毅坚卓”之校训,用知识分子的方式,践行抗战救国之志。自1937年长沙建校,至1946年三校复员
2023-05-15 23:39:00
翻译家杨苡:岁月呼啸 美无倦意
...传》是杨苡唯一口述自传,这是一位女性的成长史、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一部个体见证下的百年中国史。杨苡,原名杨静如,1919年生于天津一个大家族,祖辈有四位在晚清中了进士,点了
2023-05-10 08:28:00
...来亲切。她的《〈读书〉十年》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解放史,其间风物、饮食、人情,桩桩让人沉醉。《采绿小辑》《棔柿楼杂稿》皆短文妙章,含蓄蕴藉,自有深广的学问蕴
2024-03-30 07:20:00
听,田野里动人的科技之歌——科技特派员制度浙江20年实践纪实
...心换真心的“双向奔赴”。20年来,大批科技特派员带着知识分子报效国家的使命感和对农民的真切感情,田间治学、服务“三农”。“农业研究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产业中
2023-07-15 19:52:00
电影里的民族精神
...屈、不惧牺牲的精神。在《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从一名知识分子成长为坚强勇敢的无产阶级战士,最终走上革命道路。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与何兰芬为了革命事业和信仰扮演夫妻进行情
2024-03-29 15:27:00
向极微观深入,拓展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新知·把握科学研究新趋势)
...记者 喻思南《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3日 第 18 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
2024-09-23 06:05:00
书博会活动云集:大家的书,大家来读
...心4号馆D13区作家、文史学者刘宜庆专注于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及人文青岛,著有“西南联大三部曲”、“百年中国三部曲”、《青岛风物》、《山大的故人们》等。在最近出版的新书《
2024-07-26 15:54:00
...乐器坐火车到北戴河,从一个寻求个人自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蜕变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奋斗历程,让处在青葱岁月的我热血沸腾。那年冬天,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终于等
2023-07-13 09:34: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拉开帷幕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火热开赛。此次赛事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毽球分会执行
2025-10-02 13:54:00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参与“威海市中小学生科技节”
近日,由威海市教育局、威海市科协共同主办的“威海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携多款自主研发产品精彩亮相
2025-10-02 13:5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夏露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我家大门常打开
2025-10-02 14:04:00
为月亮穿新衣,为祖国绘长卷 双节活动童趣与情怀满格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夏梦迪)在双节同庆之际,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工幼儿园精心策划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025-10-01 09:51:00
“政策+案例+实战”闭环教学 湖北建院为城市更新精准赋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刘君怡、李夏、周鼎)近日,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5-10-01 09:51:00
全国推介!湖北建院探索“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罗庆丰、于婷)近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党支部探索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模式
2025-10-01 09:51:00
“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大学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
大河网讯 近日,“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团市委及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开展了一场以促进民族团结、深化青年友谊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
2025-10-01 12:45:00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助力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
大河网讯 9月22日,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在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来自省内外的百余名专家领导齐聚一堂
2025-10-01 12:45:00
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研究院工作纪实
大河网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高校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构成部分,日益成为服务地方发展
2025-10-01 12:45:0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
大河网讯 从队列式到军体拳、匕首操、实战演习......历经近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9月25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交入学第一份“答卷”
2025-10-01 12:45:00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2025-10-01 12:45:00
童韵传承,航空路小学师生共筑强国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罗薇)9月30日上午,江汉区航空路小学全体学生用自己最美的声音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2025-10-01 14:33:00
化身“月球漫游家”,开启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钟徐婉萍、李龙凤)当国庆的红旗遇上中秋的明月,当古老的嫦娥传说牵手现代航天梦想
2025-10-01 14:34:00
萌娃 “趣” 迎双节!亲子携手绘团圆、颂祖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近日,江汉区小精灵幼儿园以“国庆中秋寻雅趣 亲子携手共创美”为核心,组织全园师生与家长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025-10-01 14:34:00
山东协和学院入选驻济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能力提升项目
近日,山东省红十字会发布《关于驻济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能力提升项目拟入选对象公示》,学校大学生急救协会申报的“救”在身边·校园守护—山东协和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护能力提升项目成功入选
2025-10-01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