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淝水之战这场经典战役,诞生了哪五条成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淝水之战这场经典战役,诞生了哪五条成语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

当时的社会背景,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民不聊生。分封在南方的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而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纷争迭起,最后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公元357年六月,前秦暴君苻生想要除掉苻坚,但是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坚决不称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一统北方。但是王猛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并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而且东晋还有一道天然屏障长江天险。直到王猛去世后八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进攻东晋。

淝水之战这场经典战役,诞生了哪五条成语

关于这场经典战役,诞生了五条成语,足以说明战场的发展变化及结局。

一、投鞭断流

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多年战乱,百姓贫困不堪,民心不稳,冒然发动战争,不占天时,而且有长江天险,不占地利,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不占人和;但苻坚却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区区长江,足可把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么好怕的?”后人以“投鞭断流”形容军队阵容鼎盛,或实力强大的机构人才辈出等。

出处:“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这个成语形成的同时,也间接表明了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战争的三大要素一条都不占,所以,苻坚必败。

淝水之战这场经典战役,诞生了哪五条成语

二、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不止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心惊胆战。连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苻坚的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能力挽狂澜。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经常在会稽东山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才能出众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出来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实在是呼声太高所以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出处:《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正是由于谢安执政,平衡了两大士族桓家和谢家,使得东晋势力空前强大,人心向齐,有了此役战胜的先决条件。

三、草木皆兵

前秦的先头部队被晋军偷袭成功,败得溃不成军,不光让秦兵士气受挫,还使一向骄傲的苻坚信心动摇。他得知东晋军队正向寿阳方向前进,便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动静。只看见对岸的晋兵,排列整齐,训练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随即大惊地跟苻融说道:“晋兵是一支这么强大的对手,你怎么说他们是老弱残兵呢?”后来,人们以“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经过敏及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还有人说“风吹草动”也是,出自此处。

淝水之战这场经典战役,诞生了哪五条成语

四、风声鹤唳

前秦苻坚的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残兵败将拚命逃回北方。当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面穷追不舍,个个变成了惊弓之鸟,他们日夜逃跑,饥寒交迫,当他们回到北方时,百万大军已失去了十之七八。后人便以“风声鹤唳”形容人在受过刺激后,心灵变得脆弱不堪,一旦风吹草动都会受不了,或者亦可形容岌岌可危的处境。

出处:《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淝水之战这场经典战役,诞生了哪五条成语

五、折屐齿又称屐齿之折

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人送来捷报。当时谢安正在家与客人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没有心思下棋了,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于是就兴冲冲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他的兴奋心情同样也按捺不住,在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地,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又称作屐齿之折)的来历。

出处: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淝水之战这场经典战役,诞生了哪五条成语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七大战例之一。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谢玄、谢安、谢石等人青史留名。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无是处,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为淝水战败,使得已经和平的中原,再次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盘点前秦和东晋淝水之战中乌龙事件
...敌方的军人,这也就衍生出了一个新的成语:风声鹤唳。淝水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最终东晋凭借自己区区八万士兵战胜了八十万的庞然大物秦军。八十万军队中有七十万被歼灭或者溃退。其实东晋的
2024-07-04 21:58:00
安徽成语“猜一送二”啦!剧组再送15个大皖“小蓝孩”抱枕!
...一个贴出答案,还给大家解释了“围棋赌墅”的典故出自淝水之战,形容面临巨大压力时,依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此处应该有掌声!话说,公元357年,前秦主苻生欲除掉大将苻坚,苻坚却先
2024-08-01 19:47:00
东晋肥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
2024-05-23 21:20:00
“安徽成语”故事第一季已更毕,旁友们,江湖再见!
...答案就在其中—— 屐齿之折。这三个典故也一样,出自淝水之战,后世运用颇多,可谓耳熟能详。公元383年10月,前秦攻克寿阳,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计划等后续
2024-08-02 18:53:00
最奇异的战役:淝水之战符坚打败,完全是谢安的好运气
...最离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至今我都无法理解的就是秦晋淝水之战。王猛死后,符坚继续按照王猛的治国路线治理国家,前秦的国力日益增加。符坚心胸宽广宅心仁厚,俘虏敌国皇帝一律不杀,在长
2023-05-03 05:24:00
...九任皇帝。庙号烈宗,谥号孝武皇帝。公元383年,晋军于淝水之战大胜。历史功绩这是执政初期的地图司马曜继位是年仅十一岁,这么点的小孩除非神童再加上有忠心耿耿的大臣辅佐,否则就是
2023-03-17 14:52:00
淝水之战遗址在哪里
淝水之战古战场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在八公山脉中的卧龙山、卧龙湖良好生态;卧龙山北侧采石形成的山体。景区大门位102省道上,距高速公路淮西出口3.5公里,距蔡家岗火车站4.5
2024-07-04 21:41:00
回顾:东山再起,究竟是哪座东山?历史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步恢复了活力,为之后抵御外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淝水之战:八万对八十万的震撼奇迹 谢安最为人称道的成就,便是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的统治者符坚带领二十五万大军南下,
2024-08-10 21:14:00
淝水之战背后的故事:东晋的北府兵与前秦的百万雄兵对决
淝水之战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别的不说,留下的那一堆成语,就够我们折腾的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功败垂成这4个成语,就和淝水之战有着直接的关系。投鞭断流,讲的是前秦天王苻
2023-11-11 08: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