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4 15:51:00 来源:戏说三国

有部分人对部分历史事件有些疑惑,为何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心生怜惜,而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至于为什么有人会这样说,还得从两个朝代灭亡的原因说起。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明朝灭亡的原因

第一:天灾带来的后遗症

在明朝末年,全世界都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当时整个明朝都处于千年来最冷的时期,因为气温的原因,让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粮食减少,会导致百姓放生动荡,会产生流民,国家会陷入混乱,因为明朝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小冰河引发的种种后遗症,所以明朝陷入了动荡。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第二:统治者无能

崇祯帝从小没有接受过皇帝方面的培养,要不是因为实在没人了也不会让崇祯帝上。一个从来没有学过怎么做皇帝的人会把朝政弄得一团糟也很正常。崇祯处理了魏忠贤,打破了明朝原本互相牵制的政党,而且他自己还没有实力牵制东林党,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东林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第三:和邻居关系不好

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不止对明朝产生的眼中的影响,对生活在草原的蒙古也有很大的影响,蒙古人没有食物只能掠夺明朝,在加上日本对中原的窥伺,位于东北的满清也想要借着小冰河时期分一口羹。在这个时候,明朝成为了周围邻居眼中的肥肉,明朝一个王朝要处理蒙古,还要提防日本,还要小心满清,尤其是明朝因为小冰河的出现国力正在逐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处境自然艰难。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第四:百姓手中没有地

这种事情会在每个朝代的末年出现,这种事情属于常有的事情。一般一个王朝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出现百姓手中无田,地主豪绅因为土地赚得金钵满盆。在这种情况下百姓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在灾年甚至还有倒欠地主豪绅的钱,一旦时间久了自然会有百姓对地主豪绅发起进攻。而且百姓手中无田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在农耕社会,土地和百姓对一个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这个国家的部分力量因为百姓的原因会全部丧失。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第五:管理者愚蠢

在灾年,百姓能够获得粮食就少,连平常的税收都难以满足。在这种时候,崇祯不说安抚百姓还要增加税收,这种行为是直接把百姓往绝路上逼。所以明朝内部就有了各种起义。

明朝内部百姓不满在到处起义,明朝外部还有邻居对虚弱的明朝虎视眈眈,尤其是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还让一个不了解皇帝,这个职务的人掌权,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灭亡是相当的理所应当。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清朝灭亡的原因

第一:统治者愚昧

在清朝时期,世界都已经摆脱过去开始进去近代社会,只有清朝还停留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不肯改变。在当时农耕已经不是社会的主流,也不能为国家带来利益,可是清朝的统治者就是死活不改变国家的性质。列强看碟下菜,于是清朝就成为了那盘菜,被多个国家一次又次的剥削,连反抗都艰难。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第二:民族关系破裂

清朝在历史上最大的关系就是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但是在当时清朝已经自身难保了,那些依附清朝的民族自然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了。本来清朝作为当时的中原王朝,虽然是异族入侵,但是依旧是以汉人无主。但是清朝满人对汉人进行压制让两个本来就得过且过的民族差点鸡飞蛋打。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第三:思想愚昧

清朝统治中原王朝使用的是,中原王朝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儒家思想。但是在清朝末期,儒家思想已经明显不适合统治国家了,西方思想的出现,对儒家文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就算这样,清朝还是死抓儒家思想不放,试图在儒家思想中找到挽救清朝的方法。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第四:统治者的不作为

慈禧统治清朝简直就是直接将清朝往毁灭的方向推,看看慈禧统治下的清朝就知道为什么清朝的皇帝千叮咛万嘱咐不允许女子执政了。目光短浅的要死,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都敢做,有敌人来了,第一反应就是抛下一切先跑,这种人,怎么可能会得到民心。

明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可惜,清朝的灭亡让人觉得大快人心

第五:土地兼并严重

在清朝末年,当时清朝的百姓和明朝的百姓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因为各种原因饿死,同样是无法负担起国家的税收。不过不同的是,明朝的百姓不用想清朝的百姓一样背负沉重的国债。

通过上述内容大家应该能够看出明朝灭亡和清楚灭亡的不同之处了吧!明朝的灭亡天灾要占很大的因素,清朝的灭亡愚昧,落后,不思进取。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灭亡会人感到可惜的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4 1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明朝的资讯:
明朝面积有多大?都依据什么
...此在朝代的开端都会伴随着互相猜忌和怀疑。▲谭其骧的明朝版图前言中国明朝时期,领土面积大约为40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表示的只是朱元璋在位时期到朱棣离世之前的明朝时期,并不能表
2024-10-17 13:04:00
...过东北,那么为何要说东北是清朝的嫁妆呢?问题就出自明朝。明朝虽然管辖过东北广大地区,但对于广大的黑龙江流域只管辖了20多年。此后,女真就和明朝开始了漫长的战争,直到明朝灭亡。
2024-04-29 21:15:00
明朝是如何统治越南的
明朝时期,中国与越南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将以明朝统治越南的策略为核心,分析明朝如何通过政治手段、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实现对越南的统治。一、政治手段:以德服人1.册封制度:明朝在对
2024-12-09 20:54:00
真实的明朝疆域变迁地图:完整展示明朝276年的疆域变化
目前,在网上流传着许多明朝的地图,大多数都不能客观反映明朝疆域的真实情况。目前流传最多的明朝地图时谭其骧的版本,但是谭老的历史向来以地图开疆闻名,其可信度十分值得怀疑。如谭其骧版
2025-02-20 16:43:00
吕宗俊入使,暹罗如何向明朝朝贡?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之一,而明代史料上所说的暹罗,则是现在泰国的古称。两国之间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拥有了贸易之间的往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国之间又变成了朝贡的关系。这种关
2023-04-16 07:50:00
明朝为何被称为硬气的王朝?明朝的君王又有何特点呢
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王朝,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和硬气的气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那么,为什么明朝被称为硬气的王朝?明朝的君王又有何特点呢?首先,明朝被称为硬气的王朝,主
2024-11-16 20:01:00
明朝十六帝综合来看,应该怎么排名呢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分别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
2024-06-23 22:21:00
从明朝忠臣到叛贼,建州女真为何在明宪宗时期被两次攻打?
在1616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发布了出征去讨伐明朝的七大恨,他们就是想要和明朝做出一个决断。从这个七大恨就可以看出来,明朝和清朝之间存在很大的仇恨。他们的关键点就是努尔哈赤的家族惨
2023-05-03 05:44:00
明朝对湖广土司的文化涵育及其影响
明朝时期,湖广地区是土司制度的重要实践地。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制的一种形式,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行政管理制度,目的是以特别优惠政策来吸收少数民族贵族,保持他们对朝廷的归附
2024-10-14 10:24:00
谭其骧绘制的1582年的明朝非常值得玩味,这时候的明朝已经进入了晚期了,但是地图上显示明朝还拥有青藏高原、东北黑龙江流域等地区,而且东北地区已经延伸到了库页岛,越过外兴安岭实现了
2024-04-29 17: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