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寻龙记 |平原狂草“龙门”的传说与新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6 09:54: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梦晴 李庆都 孙文丽 实习生 王秋玉 通讯员 宫玉河

寻龙记 |平原狂草“龙门”的传说与新生

青砖灰瓦,红漆大门、楼上飞檐翘起、栏杆上雕刻着龙的形象……这是位于平原县新华南路和龙门路交叉口的龙门楼,坐落在琵琶湾西畔,是平原县的标志性建筑,其历史源远流长,初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历经修缮、拆除,于2008年重建。随着农历龙年的脚步越来越近,2024年1月初,龙门楼重新对公众开放,登楼眺望,平原县城的美景可以一览无余,让人心旷神怡。

龙的形象贯穿着中华大地数千年的文明演进,渗透进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寄寓着吉祥、繁盛、腾飞的愿景。1月2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龙门楼,感受扑面而来的历史。

一个传说

因刘关张的故事而得名

据讲解员吕宁宁介绍,龙门楼的名称来自于一个传说。

传说,三国时期,张飞一怒之下鞭打贪官督邮,惊动了太守,第二天,连夜兵围平原城,要提拿刘、关、张兄弟三人。刘、关、张骑马连突四门,见突围无望,只得从城东南角放水的门洞中逃脱。这才有了日后与曹魏、孙吴抗衡的蜀汉昭烈皇帝。后人为纪念这位“勤政”“恤民”的仁德之君,便将刘、关、张逃脱的水门洞命名为“龙门”。

龙门楼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修建的时候与刘备坐平原也已事隔一千三百余年,但它的修建却顺应了历代人民追思先贤的愿望,传承了历史文化,为后人提供了登高望远,凭今吊古之所。

龙门楼建成后,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重修一次。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南巡路经平原,诗兴大发,留下了"大都龙门务辞工,传奋乃至失公平"的诗句,故而又进行了第三次重修。后来,龙门楼被拆除,其城墙的基础曾一度被用作平原师范广场的主席台。改革开放以后,龙门楼遗址变成了宽阔漂亮的新华路。2008年重建,上层为文昌阁,下层为龙门楼底座,2024年1月初,龙门楼重新对公众开放。

寻龙记 |平原狂草“龙门”的传说与新生

如今的龙门楼,总高19.6米,城台高9.35米,城台上建三间两层阁楼,二楼为通德展览馆,作为平原县的一家百年企业,2006年,“通德号”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09年,其传统酿造技艺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艺名录。三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区,展示了平原剪纸、铅笔画、核雕技艺、葫芦画等多种非遗项目,展示着平原县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块碑刻

一笔而就的“龙门”狂草

寻龙记 |平原狂草“龙门”的传说与新生

记者看到,在龙门楼正面,有一青石“龙门”二字碑镶嵌在洞楣之上,碑刻“龙门”狂草一笔而就、龙飞凤舞、苍劲酣畅、颇有特色,“龙门”碑刻的原石被珍藏在平原县图书馆内。

“龙门这两个字到底是谁写的,有很多传说,有人说是张飞所写,但并不可信,能确定的是,这块碑刻在明万历元年,也就是公元1573年,龙门楼刚修建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平原县图书馆副馆长杨纪华告诉记者,在1978年,“龙门”碑刻原石在琵琶湾畔的一口水井旁被找到,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物沦为垫脚石,之后,就被一直珍藏在平原县图书馆,多年来,致力于挖掘其在历史、书法、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寻龙记 |平原狂草“龙门”的传说与新生

“2000年之后,我们推出了摆件、书法卷轴等文创产品,目前主要用作对外文化交流,很受大家欢迎,像这件摆件是一件漆器。”杨纪华拿着“龙门”摆件向记者介绍。记者看到,摆件的一面画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因此一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地址就在平原,另一面是拓印下来的“龙门”二字以及龙门楼的传说。

殷殷桑梓情,很多老平原人一提到“龙门”就会想到平原。“早年出国的,留在日本、韩国、美国的一些老平原人,回国探亲的时候,会专门将‘龙门’拓片装裱起来,从平原带走,以此纪念家乡、怀念故土,这是一种文化认同,能带来亲切感,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的文创产品。”杨纪华说。

一种文化

潜移默化影响着平原人的生活

电子黑板,暖气空调,音乐、舞蹈、科学,书法等功能教室,报告厅、图书阅览室、室内体育馆,应有尽有,平原县文昌小学始建于2017年,2018年9月1日正式启用,建校规模36个教学班,是平原县龙门小学的分校区,是县里为了解决城区大班额而重点建设的小学。

“文昌小学和龙门小学的名字就受到了龙门楼的影响。”杨纪华向记者解释,文昌阁中的文昌二字指的就是文昌星,作为天上星官的名字,民间认为它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另外,原来的龙门楼附近,是旧时的地方官学——“学宫”位置,因此,“龙门”还带有督促、鼓励学子们勤勉学习,实现“鲤鱼跳龙门”人生目标的寓意。所以,用“文昌”和“龙门”作为学校的名字。

寻龙记 |平原狂草“龙门”的传说与新生

文昌小学、龙门小学、龙门中学、平原县龙门街道、龙门路……通过这些名称,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龙门楼不仅起到了政治军事作用,还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着每一个平原人的生活,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如今龙门楼重新开放,杨纪华很是开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不管哪里的高楼大厦总是相似的,而龙门楼作为平原县的标志性建筑物,从文化底蕴来说,重新对外开放,加大宣传,能增加大家对平原历史文化的了解,希望逐渐将其打造成平原对外交流的名片,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未来一提到龙门楼,大家就能想到平原。”杨纪华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听说这事,仔细端详了峡谷的山水走势后,就把峡谷叫龙门峡,镇守峡口的山叫龙门山,山下的庙子叫龙王庙,山上的庙子叫龙门寺,河水转弯回旋处叫龙门沱,古河道形成的小平原叫龙门坝,左
2024-02-14 00:42:00
平原龙门水库出现20余只白天鹅
近日,平原县龙门水库出现了20余只白天鹅在水面栖息,这是近年来龙门水库首次发现白天鹅。此外,现场还有大量其他鸟类,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平原县龙门水库主管李凯谈到:
2023-03-13 21:49:00
“情暖龙门·幸福市集”平原县龙门街道幸福市集成功开集
...,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9月14日,德州市平原县龙门街道在光明社区北城公园成功举办“情暖龙门·幸福市集”,此次活动以活动聚民心、用服务暖民意,让居民在这里能学、能玩、能
2024-09-17 12:38:00
...大众日报为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德州平原龙门街道以最积极的态度、最坚定的信心、最有利的举措,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抓牢抓实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
2022-12-27 15:53:00
黄葛树丨“龙门浩月”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今日之龙门浩石梁“龙门浩月”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文/姜孝德解读巴渝十二景,我们绝对不能就风景论风景,如果离开了“十二景”产生的时代背景,离开了当时文人的集体无意识,我们永远无法
2024-10-17 06:53:00
向新闻史上著名烈士致敬!德州两处“竹如书屋”揭牌
...的烈士李竹如的革命事迹。当天,在该校图书馆和平原县龙门中学阅览室,两处“竹如书屋”同时落成。书屋由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共建,来自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2024-04-03 14:58:00
黑龙门任务联盟流程
黑龙门任务联盟流程如下:1、任务大致流程为黑龙的威胁-真正的主人-[黑石深渊]找温德索尔元帅-打便笺收集两个情报-护送元帅-暴风城揭发奥妮克希亚-巨龙之眼-[黑石塔上层]-获得[
2023-04-29 23:30:00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教育集团2023年小学新生入学线下报名平稳有序进行
...市市区小学新生入学线下报名的第一天,早上7:30,郑州龙门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参加新生报名服务工作的老师们已做好了各项服务准备,以饱满的工作状态迎接每一位辖区内新生家长和孩子们的
2023-08-24 15:21:00
【两会·新生词】越剧《新龙门客栈》破圈后 黔剧也能时尚么
...众传媒时代的传播力造就新生词层出不穷。传统越剧《新龙门客栈》突围破圈,各地文旅官方视频号被网民@着“内卷”,小程序短剧更是风靡竖屏网络……传统的,正在革新;新生的,努力灿烂。
2024-01-23 22: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巧设诈降计 杀敌显神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齐世铭故居。(资料图片) 如今,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有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叫窑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地区抗日游击队队长齐世铭的故居就在这里
2025-08-26 07:49:00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二)“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仓卒离家
2025-08-26 08:00:00
山河历劫难 燕赵赤子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中,燕赵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2025-08-25 08:21:00
8台抗战时期缝纫机亮相永清 再现烽火抗战岁月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庞趁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近日,位于永清高新区的缝制工具博物馆举办专题展
2025-08-25 11:23:00
主创:王信 王瑜 杨梦云 杨云飞 蔡城池一审:余从源二审:姚腾 余旭三审:唐全寿
2025-08-25 11:29:00
齐风载典,那些定义齐文化精神的传世著作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齐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这片诞生了姜太公、管仲、晏婴等贤才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025-08-25 15:25:00
长图|御外敌,建功业!99岁老兵参与见证世纪变迁
百岁烽火心,一世报国情从远征军战士到新中国建设者,樊超群用一生诠释忠诚与信仰跨越硝烟与时代他始终屹立,始终坚守始终与民族生命同频共振滑动屏幕跟随这位99岁抗战老兵的人生记忆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英雄致敬
2025-08-25 15:34: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韩家集歼灭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4 19:54:00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