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贺州日报 □苏有华
李伯,65岁,有高血压病史,本年度健康体检三大常规、各项生化指标、彩超、胸片、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异常,但近1个月以来在抱孙子时反复出现短暂性胸痛。医生告知李伯很可能是心绞痛,需要住院进一步检查。结果住院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均提示心肌缺血,冠脉CTA显示冠状动脉管腔重度狭窄约90%,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明确,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和长期调脂抗血小板治疗。李伯很是疑惑,他每年都会进行年度体检,结果都是正常的,这不是说明身体没事吗?这次他也是完成年度体检不久,就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对年度健康体检结果正常,不能及早发现致病隐患,这涉及如何正确对待健康体检的问题。
一、健康体检要遵循一定的个体化原则
简单地说,体检对象在体检时要如实向体检医护人员提供自己的病史(包括基础病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医生会根据你提供的病史,结合目前的身体状况,在常规体检项目的基础上,会进一步开展针对性检查项目。就像前面李伯的情况,如果他能如实把现患高血压及平时是否偶有胸部短暂性不适告知体检医生,体检医生在看到其心电图无异常时,必然会进一步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A、动态检测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等,及时了解是否有心肌损伤缺血、心功能不全、心脏房室增大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数的慢性疾病只要留意,平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征象。当然也有少部分老年人冠心病,即使发生心肌梗塞也没有胸痛。
二、健康体检结果“正常”,也不能麻痹大意
客观看待、认真研读年度体检报告和结论,不能因小失大。有些人对少许的异常不上心,甚至还错误认为每年的结果都如此,身体无大碍,自我感觉良好,依然我行我素,不良的生活习惯照旧。对待检查结果,要奉行“断其一指和伤其十指”并重。这里所说的“断其一指”就是某一疾病症状明显,要尽快治疗而防患于未然;而“伤其十指”就是小问题较多,也要重视。比如一个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患者,体检结果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与所谓的“正常值”相差不远,未予重视,最终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实际上对于有基础疾病者,各项检查结果都有其严格的“标准值”。比如前面的李伯已患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极高危人群,今后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而不是以血压<140/90mmHg、低密度脂蛋白<3.4mmol/L为目标。
三、健康体检千万不能“走过场”
在有些人理念中,健康体检费时又耗资,大家往往根据“单位要求”“走个形式”,做完基本项目(包括三大常规、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超声等),随大流,检过就行,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部分单位组织全体员工体检统一套餐,平均每人几百元应付了事,结果很多人员每年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或“差不多”,导致很多潜在的危险无法发现,特别是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无法及早发现,所以健康体检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当然费用会有所增加,这要根据个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关于费用问题,自然会想到“医保”。实际上,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或职工医保都有一项“门诊统筹基金”,这项基金是可以用于支付因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的费用。
总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进行健康体检是大众消除致病隐患、保护健康的一种常用的方式,要养成良好的体检习惯,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害怕健康体检。由于全社会还不能广泛普及医学健康知识,大家在选择体检项目时,难以避免盲目性,所以“正常的结果”,并非身体就健康。因此,应推行精准体检为主体,基于循证医学的预防性医学服务理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渗透应用,也是未来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贺州分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6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