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于2021年5月15日着陆于乌托邦平原南部,其搭载的火星次表层穿透雷达,用于探测地下结构和可能存在的水冰。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最新研究发现,证实火星上曾有海洋。
那么研究主要成果是什么?
火星曾有液态水存在意味着什么?
总台记者
采访了该项目主要研究团队
一起来看↓↓↓
火星地下沉积物与地球高度相似
根据该团队研究,表明位于火星北半球的地下10到35米深处的地质特征与地球海岸的沉积物高度相似,为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提供了迄今最直接的地下证据。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海:这一发现表明该区域曾持续存在稳定的大型水体环境,而非短暂的融水事件。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这表明火星可能曾经拥有适宜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我们发现的海岸沉积物证明了水体存在的时间相当长。
研究团队:多种因素导致火星海洋消失
那么
为什么火星的海洋
最终会消失了呢?
火星又是否会存在生命呢?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海:火星失去海洋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性,包括磁场减弱导致大气被太阳风剥离、火星核部活动减弱等。这些因素可能共同导致火星从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火星曾经存在生命。
为未来火星基地的水资源利用提供可能
此次发现的最大意义在于如果火星曾存在海洋,那么随着气候变迁,大量水分可能以地下冰的形式被封存,为未来火星基地的水资源利用提供了可能。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海: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的探地雷达数据,获取更丰富的地下散射信息,更精细地了解火星地下浅表层的地质结构特征。
【编辑:曹子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