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河南人陈胜去北京密云戍边,为何要绕道安徽大泽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4 21:2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读《史记》知历史,今天小雨继续为大家带来《史记》讲解。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公元前209年,900闾左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途经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南)为连日的大雨所阻,道路不通,而按照秦法:“失期,法皆斩”。

河南人陈胜去北京密云戍边,为何要绕道安徽大泽乡

在所有人当中,陈胜和吴广。属于有头脑的人,在这个命运抉择的时候,陈胜就和吴广商量说:“秦法严苛不讲情理,咱们到密云也是死,不到也是死,倒不如造反,赌一把,或许还有生路,即使没有生路,也壮烈一回,没有窝囊的死掉。

于是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大雨中,二人联络了900闾左里的激进分子,最后组成了临时革命团体,向几个监军发动了袭击。

杀死敌人后,陈胜站在瓢泼大雨当中,登高呐喊:”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不是,他们的地位也是靠艰苦奋斗得来的。如今也到了咱们艰苦奋斗的时候,我们要么去北京密云送死,要么和秦帝国的官员战斗至死。

你们选什么?

大家面面相觑,仔细思量着陈胜的这段话,这确实是事实,秦国的奖励机制,不论你什么出身,只要你肯努力工作(上战场的时候奋勇杀敌,在田间认真劳作),就能有荣华富贵。

河南人陈胜去北京密云戍边,为何要绕道安徽大泽乡

若是在战国时期,陈胜吴广的这个口号,绝得不到人的响应。因为那会儿荣华富贵还属于世袭,”王侯将相另有种乎“的价值观还没有得到普及。

在这种狂呼乱喊当中,大家看到富贵扑面而来。陈胜、吴广以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登高一呼,各地百姓纷纷举起了反抗暴秦的义旗,秦嘉、朱鸡石于在淮北,项梁、项羽于吴县,就连刘邦也跟在陈胜后面集结一帮兄弟,加入了抗秦大潮,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

在这次起义运动中,陈胜以“到密云是死,不到也是死”让900闾左选无可选,最终加入到起义队伍。

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在秦朝,戍卒失期到底用不用斩首?

河南人陈胜去北京密云戍边,为何要绕道安徽大泽乡

根据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简》记载说:朝廷征发徭役,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如遇到大雨,可免除征发。

也就是说,普通徭役迟到并不会斩首,最多就是惩罚,而且遇到大雨,是可以免除征发。所以如果陈胜带起的这一群人是徭役,那“失期,法皆斩”,就是陈胜编造的谎言。

但当时的徭役点多在内地,一般都是土木工程,如修皇陵等,而陈胜带的这一批人要去的是北边的密云,由此可知,陈胜的这一批人带有军队性质,适用的应该是军法。

所以,“失期,法皆斩”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并非是信口胡言,而且还有人能从鱼肚子中认出“陈胜王”,说明当时这群人里是有人识字、懂法的,并不是轻易能忽悠的。

其实由此也说明陈胜绝对不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

河南人陈胜去北京密云戍边,为何要绕道安徽大泽乡

2006年,文学家二月河先生在游览陈胜墓地时曾疑惑:如果陈胜真的是贫农或者是雇农,他怎么会又有名,而且还有字,还能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样有文化的话,即使这句话有经过后期的文学修饰,但从理念也可以看出他的背景绝对不简单。

《史记》中多次提到陈胜的身份是“闾左”。“闾左”是指秦代在政治上遭受处分、社会上受到歧视的一些人,秦国以右为尊,豪强权贵邱宅都在闾里右边,贫民在闾里左边。

最后,二月河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他应该是楚国亡命流徙避祸的家庭里出来的。”作为文学大家二月河先生提出陈胜的出身属于贵族后裔的说法,在史学界得到了共鸣。

从陈胜知道“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这样的秘闻,百姓还不知道扶苏已死”,因而诈称“公子扶苏”这一系列事情,可知陈胜对秦朝的政局是十分清楚的。

河南人陈胜去北京密云戍边,为何要绕道安徽大泽乡

而且这一批人中,陈胜担任的是管理50人的屯长,起义后,陈胜先后带人攻下了河南淮阳、铚县、酂县、苦县等地,也可以看出陈胜具备普通农民所没有的战略意识。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者,阳城人也,现在普遍认为阳城是今天的河南登封,而吴广阳夏人,也在今天的河南。

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会户籍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并不像今天这样籍贯是A城,最后在B城上班。

根据《秦律》,一个人想从A城搬迁到B城,那是必须到户籍管理中心去进行籍贯更改登记,所以陈胜肯定是河南阳城人无疑了。

既然如此,河南人的陈胜、吴广要去北京密云,为什么要绕道安徽大泽乡?熟悉地理的都知道,这路线绝对是舍近求远?

河南人陈胜去北京密云戍边,为何要绕道安徽大泽乡

而起义后的重要干部葛婴、朱鸡石、伍徐、宋留、董绁都是安徽人,这说明这支部队并不是在河南集结的,而是从安徽集结。

而河南人陈胜、吴广是被秦朝官府调配到安徽的,《汉书》记载:“秦时以谪发之,名谪戍。也就是说,陈胜应该是犯了错,才被派到安徽,当屯长的。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起义点是在安徽在,而不是在河南了。

当然这只是我看了《史记》中这个故事后的一些个人之见,希望大方之家为我指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陈胜吴广2人前往渔阳,为何会路经安徽大泽乡
...胜吴广2人河南人前往渔阳,怎么会绕一大段路经过安徽大泽乡?我们小时候都读过陈胜吴广起义,但是很多问题总是草草放过。史书上说,陈胜吴广是河南人,他们要去的地方是渔阳,也就是今天
2024-04-13 20:20:00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误读与真相
...:那就是陈胜、吴广被征召去渔阳戍边之时,是顺道途径大泽乡之时,杀官造反的。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在上学之时,也是觉得大泽乡这个地方,应该是在陈胜、吴广老家到渔阳这个地方,中间的一个
2023-10-24 14:02:00
...召起义,迅速组织了一批农民为主的队伍,并占领了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刘村集),史称大泽乡起义。陈县是东周陈国的都城,又是楚国末期的国都。陈胜在占领陈县后自立为
2024-04-23 10:05:00
秦末农民起义产生了哪些影响
...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反秦起
2023-10-18 14:56:00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点燃秦末农民起义的烽火
公元前209年的秋天,陈胜和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大泽乡镇,杀死了押解戍卒的军官,然后发动了起义。陈胜和吴广发动的起义,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023-11-17 06:48:00
陈胜吴广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他们被杀是可悲的也是可恨的
陈胜吴广起义也叫大泽乡农民起义,这是在秦朝末年,秦二世在位时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掀起了农民战争的序幕,也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21
2023-02-15 16:19:00
陈胜吴广起义:点燃反抗暴秦的烽火
...),他们的名字叫陈胜和吴广。人算不如天算,队伍走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大泽乡镇)时,天降大雨,道路不通。计算时间,他们已注定无法按照规定期限到达目的地。按照秦朝严苛的法律,一旦
2024-04-20 12:21:00
历史上4句造反豪言,第1句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
...,陈胜和吴广一行九百人,因奉命戍边渔阳,临时集结在大泽乡。我们不知道这些人来自哪里,但我们知道他们都是奴隶,所以,陈胜和吴广都是奴隶。反正命运让这群素不相识的人相识了,然后他
2022-12-30 22:25:00
陈胜起义失败的根源,取信于民众,却失信于民众
...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可当队伍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陈胜等人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按照秦律,延
2024-10-26 11: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