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幽州总是成为叛军的根据地,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基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13:55:00 来源:戏说三国

东汉年间,彭宠于幽州暗结匈奴,集结大军准备造反;唐天宝年间,安禄山于幽州誓师,伙同契丹等族,对唐王朝发起进攻;

幽州,自汉朝起就不太平了,不同朝代的叛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此地作为造反的根据地。假如朱棣没有当上明成祖的话,他就会被写成是一名试图篡位的叛臣。所以,为什么偏偏都要选在幽州呢?

幽州总是成为叛军的根据地,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基础?

气候优势,险要地势

《周礼》有载,“东北曰幽州”,但此“东北”,并非现在意义上的“东北”,而是指河北之北。所以,古时幽州并不指代一个具体范围,大体位置就在现在的北京那边。

首先,幽州位于北方,寒冬各种恶劣条件让这个地方变得易守难攻。南方的大军如果要顶着寒冬北上杀敌的话,战斗力一定会下降的,因为南方的将士无法适应北方的寒意。

虽说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寒冷,但其余时节的温度还是温和宜居的。温润的气候也让幽州适合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假如占据了幽州的话,就不用愁行军所需的物资补给了。

幽州总是成为叛军的根据地,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基础?

其次,幽州还位于北方的险要之地,幽州与群山峻岭相连,这些连绵起伏的山脉就变成了幽州天然的地理屏障。北方关外兴起的异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由于自然条件寒苦,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要想大力发展农业,那就必须从幽州进入中原。因此,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幽州是守住王朝命脉的一道门户。

而且东面邻海,西南靠山,只有南方,直通中原。所以,自汉武帝起就安排了中央官吏来这里驻守了,守住了幽州,就相当于守住了北方。

幽州地远,也不用担忧被中原帝王知晓。就算被察觉了,攻下幽州的难度系数也极高。

等到兵强马壮之时,幽州的叛将就能带着大军挥师南下了,而此时的中原王朝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幽州总是成为叛军的根据地,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基础?

强悍民风,勾结异族

除了气候优势与险要地势外,幽州还有着强悍的民风。由于幽州与关外草原相接,这里的人们时常都要应对异族的偷袭。久而久之,这里就变成了全民皆兵的状态了。

另外,虽说汉人与关外人是处于对峙并存的,但在这摩擦的过程中会有极大的概率酝酿出爱情,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多都身形高大,汉人与他们通婚之后,生下的孩子也会继承游牧民族的血统。

所以,幽州的士兵大多都人高马大,身材壮硕。由这些士兵组建而成的军队,战斗力可不容小觑,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这支军队的获胜几率。

幽州总是成为叛军的根据地,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基础?

除此之外,幽州的掌控者他不单单指放眼幽州内部,在发动叛乱之时通常会联合关外异族,就拿将唐王朝拖入了深渊之中的安禄山来举例好了。

公元755年,安禄山勾结契丹、罗、奚等少数民族,集结了一支15万的大军,对唐王朝发起了进攻。

就像上文提到的,由于关外苦寒,土地贫瘠,不适合农耕发展,这样就会限制这些少数民族的发展壮大。而且如果一个地方的草被马吃得差不多了,这些游牧民族就要向别处迁徙。

频繁的迁移,还怎么发展经济。这也是为什么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极少能像中原帝王一样建立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他们都无法安定下来。而这些关外的游牧民族与中原叛将的联合,也恰好给了他们进入中原发展的机会。

幽州总是成为叛军的根据地,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基础?

幽州偏远,退守关外

此外,由于幽州是北方边陲之地,即便是一朝天子,他在幽州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也不会很大。对于幽州的百姓和士兵而言,他们更愿意追随驻守在这里的将帅。

这就会造成一个不良的后果,倘若这名将帅是忠诚于中原帝王的,那么王朝就能长治久安,一旦将帅生出了谋逆的野心,中原王朝就会有危险。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时皇帝都会安排自己信任的将军驻守在此。由于幽州是北方的门户,皇帝也是不能削弱此地的兵力的。

并且,皇帝还会拨很多军饷给到幽州的将士,这也是怀柔政策的体现。因此,幽州的统帅他的手中既有兵,还有钱,很难按耐住野心的滋长。

幽州总是成为叛军的根据地,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基础?

在这些叛将看来,如若反叛失败的话,他们还是退守幽州。这里地势险峻,中原之师也是很难攻下来的。一旦有城破的苗头了,这支叛军还能逃亡关外,皇帝就不能拿他们怎么办了。

刘邦的发小卢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起初,他是全心全意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在刘邦建汉后,为了安抚人心,他分封了8个异姓王,他们都是为刘邦的帝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

但在汉朝江山稳固后,刘邦就想要收回这些异姓王手中的权力了,他先后杀了3个异姓王,就连韩信都遭到了刘邦的毒手,这可把燕王卢绾吓坏了,觉得刘邦肯定会对自己下手。

为了不让自己的悲剧上演,他就与匈奴勾结,带着家人来到了关外。而卢绾的封地就是在幽州。

幽州总是成为叛军的根据地,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基础?

幽州,有着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就变成了古代叛军的根据地。就连朱棣,他也是将幽州当作大本营的,而他没有被当成叛将,是因为他造反成功了,成为了继任之君了,改写了历史。

而后,朱棣知晓幽州的重要性,就将明王朝的都城迁到了这里。至此之后,北京就变成了明清两朝的都城,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幽州的问题,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5: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古代幽州总成为叛军的根据地,这是为什么?
...乱如上述所言,幽州是很多人反对中原王朝、割据一方的根据地,这一现象从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明朝。比如,三国时期有公孙瓒,他仅仅在当地阻止了一支白马义从,就成了18路诸侯
2023-05-04 10:46:00
幽州这个地方究竟是有多么大的魅力
...中,它一次又一次被叛军势力给看上,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幽州处于我国北方地区战略核心幽州自周朝时期就已经被纳入中华文明的版图之内,《周礼
2023-05-11 11:36:00
古代幽州地名变更背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价值
...汉。他率2万兵将在蓟(今北京)击败幽州牧朱浮,并以此为根据地扩张势力范围,北上与匈奴和亲,自称燕王与东汉王朝对峙,此次叛乱历经一年时间,最后以彭宠被家奴所杀而告终。东汉武帝刘
2023-12-08 06:58:00
古代的幽州在什么地方,为何幽州会成为叛军的根据地?
穆雨晴回家了,回到了自己生活二十多年的土地。随着疫情的解封,穆雨晴终于能在春节后回到娘家,跟自己一起的还有爱人,刘斯威。一路的高速,一路的心驰神往。新婚的穆雨晴开始了走亲戚的步伐
2023-06-05 10:32:00
东汉末年为何没有看到游牧民族出现呢
...曹操北上途中一直没有扩大声势,导致曹操大军到了乌恒根据地柳城两百里外乌恒人才发现曹军到了。因此曹操大军和乌恒,大军直接在柳城两百里外发生一场遭遇战,但是这虽然是遭遇战,却也是
2023-05-15 15:28:00
看看七万中原步兵对战三十万契丹骑兵结果如何
...的竞争者,平定动乱后自称皇帝,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既然内部已经安定下来,耶律阿保机于是将目光放向南方,想要夺取燕云地区,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01.公元917年,此时
2024-05-28 10:11:00
北汉为什么如此强大?从郭威到赵光义四代帝王才将其消灭
...唐帝业的大本营。在唐末乱世之中,李存勖正是凭借这块根据地建立的后唐政权。石敬瑭和刘知远也是凭借此地建立的后唐和后周政权,刘崇占据河东称帝,无疑是守住了沙陀人的大本营。 所以
2023-01-12 09:11:00
唐朝末期中原王朝的边疆为何混乱不堪战争不断
中原王朝的北疆防卫问题由来已久。由于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差别,北方的游牧民族自古代开始就不时南下侵扰。从早期的戎狄、匈奴、柔然到隋唐时的突厥、薛延陀,这种侵扰从未停止过。唐末五代
2024-02-23 19:49:00
石勒首席谋士张宾为“后赵”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
...310年,石勒进攻江汉平原,击败晋军,想长期据守,建立根据地。张宾反对:“江南湿热,北兵(羯族)不习惯,且缺乏根基。不适合久留。”石勒不听,结果军中缺粮,疾病流行,被王敦、王
2024-07-12 16: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