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韦衍行)5月19日,“看·见殷商”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对公众开放。展览全景呈现殷商文化面貌、揭秘殷商文明密码,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
展览汇集来自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338件(套)珍贵文物,涵盖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类别,不少文物为首次来京“出差”。展览分为“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式范后世”四个部分,从商王世系入手,进而展示殷商时期的生产、生活、社会组织与精神生活,最后展示殷商时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殷墟出土的一对青铜鸮尊,在今天实现了数十年后的首次聚首。鸮鸟,即猫头鹰。《诗经·商颂》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对鸮尊以独特造型与多重象征,成为解读商代宗教、军事及性别角色的关键物证。而在山东苏埠屯出土的一对“亚醜”铜钺也在展览中实现了多年后的“同框”,它们是古时的作战兵器,也被认为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今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缔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展览的结尾特别设置了一个“彩蛋”,以影片中的形象和道具为线索,一众文物原型在此集结。据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策展人高红清介绍,影片中的结界兽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铜人头像、青铜鹰形铃等文物相似,此次展览特地将它们“请”到了现场。此外,敖光的武器、结界兽的武器也可以在展览中看到。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亚醜”铜钺。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牛尊。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龙形觥。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陶人。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八角形衡饰。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玉刀。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展厅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的两件鸮尊隔空“对望”。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9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