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李悝变法”,思想前卫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1 23:13:00 来源:戏说三国

春秋晚期,随着“三家分晋”局面的形成,历史的车轮进入了战国时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代,新兴地主阶级作为一种新政治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一历史时期,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活跃在各诸侯国推行各种改革,试图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李悝变法”,思想前卫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图1:春秋后期形势图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礼贤下士,大量招揽人才,重用李悝为相,开展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变法,使魏国实现了数十年的“富国强兵”,还一度企图一统天下。但可惜历史只给魏文侯留下了一厢情愿的期许,当然,封建专制制度的局限性,必然要让位于历史的进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李悝变法”,思想前卫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图2:魏文侯画像

单从“李悝变法”的内容来看,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变革,但实际上它的思想和方法论相当前卫。如果把战国初期与中国近代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形态相比较,你会发现历史是何其相似。看到了“李悝变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思想与方法论上的局部统一,便容易理解为什么二者都能取得成功。

01历史背景的相似性:乱则求变

首先我们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近代的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统治阶级软弱无能,世界列强虎视眈眈,正一步步吞并和侵蚀国土,已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后又是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急需一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变革,来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让中国人民真正地“醒过来”、“站起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李悝变法”,思想前卫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图3:“五四运动”场景浮雕

而“李悝变法”也是在一个混乱求变的时期诞生的。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的国君身份,得到了名存实亡的周天子所承认,走完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名正言顺的新兴国家。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李悝变法”,思想前卫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图4:战国初期形势图

不过,魏国在瓜分地盘的时候似乎运气不太好,魏国的国土基本都位于中原腹地,可谓东齐西秦南楚北赵,夹在中间的魏国,可谓身处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外部环境上,诸侯之间的征战日烈,外部的军事压力日益增大;内部经济上呢,魏国本身又处于原晋国中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富庶程度上,不如韩国,在军力的强悍程度上,又不如赵国。为了增强实力,魏文侯只能选择变法图强。

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李悝变法”都是在乱中求变,试图通过变革,在国弱邻强的历史大环境中寻找出一条安身立命、富国强兵的图存道路。

02变革思想的局部统一性:颠覆与挑战

1)在目标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是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李悝变法”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尽地力之教”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扎实的经济基础来稳定上层建筑,从而实现富国强兵。历代变法无一不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但提出“尽地力之教”通过利用有限的生产资料最大限度的开发来发展生产力,实现富国富民目标的,“李悝变法”是历史上的头一遭。故而从变革目标方面来看,二者首先有了“发展生产力”这一局部的统一性。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李悝变法”,思想前卫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图5:李悝画像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消除一切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统治制度,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于不能彻底反帝反封反资,无法移走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将革命进行到底。

而战国时期,魏国虽处于封建社会,君权高于一切,封建主义统治力量是历史选择的必然。但在封建社会,同样存在该时期不平等的剥削和压迫,那便是世袭制度。“李悝变法”力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的食禄制度。变法取消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采用见功有赏、因能授官的办法委任职官,招徕四方贤才,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制度,吸引了大量人才,吴起、乐羊、西门豹、翟璜、公孙衍、庞涓都是在变法后被重用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李悝变法”,思想前卫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图6:周朝等级世袭制度示意图

世袭制是当时贵族和王室宗亲得以持续奴役平民的基本制度保障,“李悝变法”的这一除旧革新政策,无疑是封建时期对统治阶层和权贵阶级的挑战与颠覆,真正得益的是平民百姓及寒门子弟。这一方面,堪称封建社会历代变法之宗,就直接挑战贵族宗亲既得利益而言,后世若干变革,借不能望其项背。所以,从政治制度改革方面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李悝变法”在变革的彻底性方面极为统一。

3)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伊始,便重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提倡要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所以在革命的第二阶段(1927-1937年),就建立了无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和查田运动,实行土地革命,以恢复区域内的生产力和经济。

“李悝变法”在经济变革方面同样是以土地改革的方式,大力发展农业,来提升魏国经济实力。变法力排众议,废除了自周王朝以来的“井田”制度,允许老百姓自己耕种和自由买卖土地,保障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以“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来提高生产力和稳定农业经济。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李悝变法”,思想前卫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图7:周王朝以来的“井田”制度示意图

变法认为,要想增强国力,必须鼓励个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针对魏地平原肥沃、人口稠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尽地力之教”的经济改革方案。要求尽可能地开垦荒地,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要求农民杂种各种粮食作物,以防作物病虫害;要求农民努力耕作,勤于除草,加紧抢收,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植树种桑,多种瓜果,蔬菜。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百姓有了安定的生产生活。

变法还提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善为国都,使民无伤而农益驰。”(《汉书·食货志》)。因此主张“善平籴”。就是在丰年国家以平价购入农家余粮,荒年,则以平价卖出积粮,借以平衡丰年和荒年的粮食价格。“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汉书·食货志》)”平籴法,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开后世均输、常平仓等法的先导。

在经济变革方面,二者都选择了从以民为本的土地制度改革着手,彻底除旧革新,来发展民生经济。

4)在法制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在革命斗争的哪个阶段,法治永远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大革命时期的《劳动法大纲》、《会审处条例》、《纠察队纪律》还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等,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法治文明的提现,这些法例发条为新中国建立依法治国的法治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而“李悝变法”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系统的以成文法典形式推行了法治理念,其“撰次诸国法”编成了《法经》,否定了奴隶主、宗亲、贵族的法律特权,主张用以“法治”巩固和发展封建经济、政治制度,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对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法典虽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是我国封建法律初级阶级的产物,但《法经》所确立的立法原则与体系以及一定程度上以“法治”制衡“人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李悝变法”都是有时代的开创性和先进性。

5)在军事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第一阶段的大革命失败后,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没有救世主可以将幸福送给中国人,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救中国,“强国必先强军”,只有具备强大的革命武装,才能真正的让人民当家做主,让人民“站起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李悝变法”,思想前卫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图8:魏武卒还原图

“李悝变法”对于魏国军事方面的改革核心在于废除春秋时期一直盛行的“闲时为民,战时为兵”的动员兵制,施行“募兵制”,从而建立起一支完全职业化的常备军队。而他变革中提出的“武卒制”就是建立在“募兵制”基础之上,在常备军中选拔出精锐来组建出魏国的“特种作战部队”。这样的思想还是得益于李悝本人早年的军旅生涯,在诸侯国常年征战中他明白了拥有一只强大的军队对于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而且变革也需要一只强大的军队来推行和维护。

因此,在军事变革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李悝变法”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强国必先强军”的理念。

03如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来解析“李悝变法”

我们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近代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已经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从此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取得胜利,有历史的必然性,更有其变革背后深层次的致胜因素,而透过这些因素,我们同样可以解析出历史上各次变法成败的关键所在。

所以,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致胜因素来解析“李悝变法”,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它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能促使魏国强大,为什么能成为历朝历代变法之借鉴和渊源。总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首先,“李悝变法”一定程度上为广大劳动人民争取了利益!我们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致胜第一因素就是有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领导。而“李悝变法”虽逃不开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思想的限制,但它颠覆性地废除了该时期奴隶主、封建世族与权贵与平民百姓生而不平等的权利与制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头上的压迫,为广大劳动人民争取到了利益。所以变法实现了富国富民的目标。

其次,“李悝变法”充分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以全民统一战线的思想来捍卫变革,维护了变革成果。实际上全民统一战线是现代化的说法,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另一关键因素。“李悝变法”虽无心筹划,却有意为之。断“世袭”、废“井田”、劝农桑等政策,本身是为了调动平民百姓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但无意识的将广大劳动人民组成了“统一战线”,一切试图阻碍和终止变法的行为,都会使他们失去可得利益,终将受到强烈的抵触和反击。广大劳动人民成了“李悝变法”顺利推行重要保障力量。所以变法实现了民心齐聚的目标。

再次,“李悝变法”超前卫地实施“武卒制”,打造了当时最先进的“特种作战部队”。拥有一支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武卒制”的实施,深刻阐述了“强国先强军”的理念,而“武卒”成为了变革的坚强后盾。所以变法实现了强兵兴国的目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2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文学的胜利
...相之后,便开始致力于改革,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但是后来我们知道这一场原本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最终是无疾而终,他本人也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挤。那王安石在变法初期,也就是
2023-10-18 20:13:00
...左右,更不为权臣威势而摇摆;他曾约康有为问话,询问变法的方法步骤,“戊戌变法”期间,他助康有为向光绪帝送书递折,传达光绪帝的“上谕”,促进变法。廖平:廖平清末民国初经学大师,
2024-04-27 22:25:00
悝、商鞅、申不害都是法家,为什么只有商鞅成功了
...都十分清楚,在战国时代法家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法家的变法就成了战国时代变法的主流,魏国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都属于法治变法,甚至于在后代人看来,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也属于法家变
2023-07-30 22:15:00
吴起: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西之地,为魏国的扩张做出了重要贡献。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改革,提出了“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等改革措施,推动了楚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发展。他的变法改革触
2023-12-11 08:44:00
秦孝公与商鞅: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臣组合
...商鞅排除各个阻力,使商鞅能专心在秦国实施开天劈地的变法的先决条件.否则如果他心胸狭小就不会给商鞅那么大的权利,就很有可能听信各种对变法和商鞅不利的谣言;如果他没有使秦国强大的
2023-09-19 01:00:00
战国时期,哪个诸侯国崇尚孔孟之道?
...并战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相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变法,如魏国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韩国的申不害变法,而赵国和齐国,更是直接由国君开始,进行了自上而下的
2023-05-30 16:46:00
真实历史上的商鞅是谁呢
秦孝公时期,商鞅进行了著名的“商鞅变法”,成为改变整个战国格局的关键一步。这次改革犹如一声震耳欲聋的惊雷,让垂死的秦国焕发了繁荣和强大的光芒,踏上了统一天下的征程。然而商鞅本人却
2024-04-22 16:28:00
战国时期的楚秦之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背景与决战
...最终还是败给了秦国,原因之一就是楚国没有进行彻底的变法,而秦国则成功地实现了中央集权和法制化。楚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崛起为霸主之一,它与晋国争夺中原霸权,与吴越争夺江淮流域。楚
2023-09-23 11:25:00
为何说改革力度、思想开放、体制僵化都莫过于晚清
...存,挽救时局,清政府开始支持变革,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再到清末宪政。不得不说晚清的改革力度是古代最大的。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打造了一系
2023-07-24 21: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