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刘晔在后世为何又会少有人知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21: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三国时代的四篇传记。其中涉及的四个人分别是以教御下的张鲁,后学而奋进的吕蒙,鬼才军师郭嘉,以及刘晔。

相比前三个人,后世知道刘晔的人应该不多,为何他在后世为何又会少有人知呢?

论出身,刘晔比刘备更显赫,因为人家不光顶着大汉的国姓,传承的脉络也很清晰,而且刘备的宗支要往上追溯到西汉的中山靖王,而人家刘晔追到西汉的汉武帝就足够了。

不过刘晔不像刘备那么有野心,他从始终之中表现出来的特质,都是别人在他青少年时给出的评价——佐世之才。

刘晔第一个辅佐的人是庐江太守刘勋,本来以刘晔的家世,他也是有机会自己立一个山头的,但是他很清晰的看出,刘汉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而不存在是否问题。当时孙策图谋庐江,他先以谦词厚礼开道,把刘勋给说的五迷三道,刘晔虽然看出了孙策的阴谋,也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刘勋没听,结果只好在兵败后去投奔老朋友曹操,刘晔当时选择跟随旧主一同投操。

因为刘晔投奔曹操时,已经是公元199年,当时曹操的身边的谋士天团已经组建完毕,领头的是荀令君荀彧,因此此时曹操身边就成了两组相对稳定的团队,武的方面主要是曹操亲自带队的本家人,而文的方面则主要是荀彧领衔的颍川系,所以刘晔这个外来户来了以后,沉寂了很久。

后来,有一次曹操在征询属下,是否应该去搞定山贼陈策时,很多人都认为以曹操当时的实力,去搞打游击战的陈策,恐怕很难成功,但是刘晔却突然站了出来,表示可以打,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曹操一听老刘同志的发言很有假设性,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小试了一下。

结果曹操功成,刘晔的官职也小升了一下,但是刘晔仍未被重用,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家曹操的组织架构基本成型,另一方面可能也有刘晔的出身问题,当时曹操应该就有了长远的野望,所以老刘家的人,他用着有顾忌,毕竟以后早晚要翻脸,现在重用,以后......

公元215年,曹操决定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因为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曹操再屡攻不破以后,就想打道回府,结果因为一些意外,曹操竟然侥幸拿下了汉中,曹操一看原计划已经完成,就决定班师回朝,结果这时刘晔突然站了出来。

他对曹操说,咱们先别急着走,咱们现在可以趁热打铁去打蜀地,蜀地现在属于观望,他们一看咱们占了汉中,又出兵攻打他们,自然是害怕的不要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得陇望蜀的而希望应该很大,此外,如果咱们不打,我本家刘备可不是善茬。

刘备现在文有诸葛亮给他负责内政,武有关羽、张飞替他攻城拔寨,你占据了汉中,就是堵上了人家逐鹿中原的大门,如果现在不搞他们,那么等刘备缓过劲来,他们必然会有所动作。

刘晔的这个见解应该说是非常到位的,因为即使没有后来发生的那些事,单以当时而论,曹操也不应该见好就收,而是应该持续扩大战果,因为汉中属于中原和蜀地的缓冲区,谁占据它,谁就方便攻打对方,即便曹操想从此收手,刘备也绝对不会放弃对汉中的争夺。

而当时曹军士气正盛,刘备和孙权又正因为荆州问题掰扯不清,如果此时曹操进军,那么直接搞定蜀地的希望还是有的,如果反过来,那么就是纵容刘备积蓄力量。当时曹操没听,结果后事果然如刘晔所料,毛主席当年看史书时,曾专门提到过这一点,并特意表扬了刘晔,批评了曹操。

刘晔不光在曹操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重用,等到曹丕继位以后,他仍然没有得到重用,而这也并不是当时的刘晔心灰意冷,不愿意表现了,而是他的表现一直不受重视,其实刘晔在曹丕麾下时,表现的比曹操在位时还要活跃。

他曾先后向曹丕提出,向我军投降的孟达,应该小心提防;关羽死后,别人都说刘备会忍气吞声,但是人家刘晔就能判断出,刘备一定会出兵;曹丕后来征吴时,不少人认为孙权不会上一线,但是刘晔却说孙权一定会来,在曹睿时代,刘晔还预判过辽东会出问题.....

这些事在史书中不过一笔带过,但我们仔细想想,就知道刘晔有多了不起,刘备当年在蜀地,孙权在东吴,辽东和孟达刘晔应该也没亲自接触过,但是这些大事小情,他都能了然于胸,这可不是一般人谋士能有的本领,因此等到曹丕去世,曹睿即位以后,刘晔还就有了被重用的趋势。

但是这种趋势刚一出现,就有人向曹睿进谗言,导致刘晔再次被冷落,身为三朝元老的刘晔,在看到自己再也没有了希望之后(当时曹睿年龄不大,刘晔大概率当不成四朝元老,自然也就失去了遇新君而崛起的希望),就郁郁而终了。

从上述内容来看,刘晔之所以一直不被曹家重视,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是刘汉后裔,曹家用他不放心,二是他进入曹魏阵营较晚,在曹营中又没有有根基的臂助,因此他虽然有值得毛主席点赞的本事,却一直没有被重用。

而他之所以后世名声不显,主要是因为传播三国人物的主要路径,是《三国演义》,一般在《三国演义》中没有亮眼表现的人,就是在那个时代再牛,也很难被在后世被普罗大众深入了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22: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国时期,史家只称曹魏和孙吴,为何不称“刘蜀”?
蜀汉(221年-263年),国号为汉,后世通称蜀汉、蜀国、蜀或季汉,共历二世二帝,享国祚约43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西南方的一个政权。220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表面
2023-02-20 19:30:00
刘备伐吴回来后,发现心腹大臣已经投降曹魏
章武元年(221),漂泊半生的刘备终于在成都武担山之南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蜀汉政权。实现孩童时代“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的豪言壮志当上皇帝后,刘备并没有就此志得意满而沉湎于享乐,也
2023-03-08 21:56:00
如果曹操听从刘晔的两次建议,结局会如何
...和司马懿立即建议曹操趁占领汉中之机,马不停蹄地进攻刘备占领的蜀地。他说,既然我们占领了汉中,蜀地百姓就得乘风而逃,而刘备刚刚占领益州,地位还不稳固,还在忙着对付实力远不如我们
2024-02-08 16:25:00
三国谋士群像:大度与诚信的典范
...之诺,未曾流露只言片语,从此在曹营虚度一生。因此,后世俗语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二、蜀汉糜竺最大度,诸葛亮最诚信为何说,糜竺最大度?公元196年(建安元年)
2023-11-11 07:30:00
此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
...其中有一位堪称第一,此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甚至被后世誉为“蜀中孔子”。不过,这位才子在政治上乏善可陈,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此人是谁?此人就是三国时
2023-08-28 13:13:00
王平弃魏投蜀后待遇和结局如何
王平是蜀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将领,同时也是被后世严重低估的一个三国名将,之所以被低估,主要就是因为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比较差、记载也比较少,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王平的名字。大多数
2023-06-04 15:15:00
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黄权
...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
2023-06-11 16:52:00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
...天不假年,两年之后司马懿因病逝世,享年73岁。司马懿少有大志,心忧天下,但是终其一生也没有伐蜀成功。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在没有掌握绝对权力之前,司马懿曾经发现两次伐蜀的绝佳良
2023-06-14 21:11:00
三国的微妙平衡
...葛亮亲自率军入驻汉中,在这之前,他一直坐镇成都,为刘备的频繁用兵“足兵足食”,诸葛亮这次之所以去汉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兵伐魏。诸葛亮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点呢?答案是曹魏的
2023-09-02 16: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