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康熙:王师傅,别开玩笑;王掞:皇上,是他们先开玩笑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0 15:14:00 来源:戏说三国

康熙五十六年,朝廷派遣往西北平乱的六万大军遭遇全军覆没的惨况。康熙皇帝决定从诸位皇子里挑选一位贤能之人,让其“代朕出征”。当时,胤礽已被彻底废除,储君之位空缺已久,谁能获得这带兵之权,意义非同寻常。

首先,此乃代天子而出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皆蕴含着“储君”之意味;

再者,从当时的局势情况来看,若谁能够掌控西北军的兵权,那么谁在局势中的胜算就会急剧增加。

尤为关键的是,皇子亲身奔赴西北去平息叛乱,朝廷必定会全力以赴地提供粮草后续支援以及武器装备,战败的可能性极小。倘若获得了这般卓越的战功,自然能够极为接近储君之位。

于是,长久处于平静状态的“争夺嫡位之争”又重新拉开帷幕,一场围绕着兵权的精彩好戏,正式开始展现在眼前。

康熙:王师傅,别开玩笑;王掞:皇上,是他们先开玩笑的

依据邬思道的剖析,传尔丹之所以遭遇兵败,实则与“八爷党”存在着直接关联:

传尔丹全军覆没,众人皆言其轻敌冒进,却无人替其思量。兵部月发数道兵符,责其畏缩观望、劳师费财,应给之钱粮器械,又借故拖延供应。他身处困境,焉能不急寻叛军决战?其败非败于敌军,乃败于自家人之手。

传尔丹之所以遭遇失败,其主要缘由在于兵部的胡乱指挥。而十四阿哥胤禵,恰恰正是掌管兵部的阿哥!

换言之,“八爷党”甘愿舍弃朝廷的六万兵马,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角逐那代兵之权!

权力的角逐,早已在暗中悄然展开。它如同一股暗流,在暗处涌动,各方势力暗自较量,只为争夺那至高的权力。

然而,皇子们极为精明,大臣们也绝非平庸之辈,众人心中皆如明镜般清晰。就如同看似糊涂的马齐那般,早已向康熙皇帝发出过提醒。

在西北大战期间,马齐曾有过一次看似极为冒险甚至近乎“作死”的行为表现:

康熙:那西北之地的战报,如今可曾送达?他心中急切地盼望着那关乎西北战局的消息,仿佛那战报能决定着整个王朝的命运。

张廷玉奏道:臣已数次派人打探,然至今仍未得确切消息,仅听闻传尔丹带领部下正向乌苏河进发。

汇报可谓一门独特的艺术,张廷玉的这句回话极具指导价值,甚至可当作教科书般的典范。

领导是否已前来问询呢?此乃众人所关注之事,盼能得此确切消息。

你直接给予否定回答“没有”,之后静静等待领导进一步询问,持续这样作答,直至领导表现出不耐烦?

断然是不可以的呀!这种情况绝对不被允许,绝不能有这样的行为和想法呢。

“没有”这一答案会让领导不悦甚至焦急,别再自讨苦吃。没有就是没有,虽不能欺骗,但要强调努力与安排,可给出猜测和听闻,以缓和情绪、躲避训斥。

当领导询问工作是否完成时,切勿直接回答未完成。应着重阐述完成程度,给出预计完成的时间节点,同时说明未能按时完成工作的缘由。

核心原则唯有一个,要让领导尽量少去询问,自己尽量多去回答,封堵住领导的言语之口,如此你方能占据主动之势。

康熙:王师傅,别开玩笑;王掞:皇上,是他们先开玩笑的

康熙皇帝焦急地等待着战报,不由回想起自己曾有过三次亲征的经历,心中顿时涌起诸多感慨。

倘若时光能提前十年,朕又何必借助他人之力。区区一个准噶尔,即便再多上十个八个,奈何朕已垂垂老矣。

提及“垂垂老矣”之时,马齐有了举动,做出了一个“明知艰险在前,却毅然决然前行”的行为:

论及老态,皇上着实未显。哪有老人还能舞得一手好剑?然圣圣相继,祖宗之江山社稷需传承下去。自废太子后,朝野皆盼储君。

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一下康熙皇帝所作出的反应:

马齐,朕早已下达明确诏令,未曾设立太子之位,你怎就又提及此事呢?

需注意,康熙皇帝所言并非反问,而是满心疑惑:你竟糊涂至此?朕的圣旨你竟也忘了?

马齐难道真的糊涂了吗?这究竟是何种缘由导致他如此表现呢?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难道真的糊涂到了这般地步,竟敢明目张胆地去对抗那至高无上的圣旨?

别产生误解呀,首先来听听马齐所给出的相应反应:

吾皇英明神武,洞察世间万象,其圣明之德,如日月之光辉,照亮四方,令天下臣民敬仰不已,吾皇圣明,实乃万民之福。

康熙皇帝虽未勃然大怒,但此语中明显蕴含着不悦之情,且带有指责之意。马齐本应回应“奴才该死”或“皇上恕罪”,可他为何偏偏说出“皇上圣明”呢?

其意思极为清晰,此乃在提醒康熙皇帝:皇上您如此圣明,难道无法听出微臣话语中暗藏的深意,即有着别样的含义?

这句提醒一出现,康熙皇帝便迅速醒悟过来,随即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回应:

宋仁宗历经三十年未曾册立太子,我朝太祖太宗亦未曾立太子,然天下依旧太平!朕重申,立太子之事,朕心中自有定夺,此后勿再提及。

莫要忧虑,朕心自有定数,这天下依旧会安然无恙,太平依旧。

那么,马齐所给出的提醒究竟是何种内容呢?它像是隐藏在迷雾中的一丝光亮,让人忍不住去探寻其背后的深意。

西北战事绝非表象那般单纯,其背后暗藏着诸位皇子彼此角力的痕迹。皇上务必提前加以防备,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之策!

如同邬思道所做的分析那般,康熙皇帝岂会不知西北战事背后的隐秘之事?若不是“八爷党”领兵出征,换谁来都难以改变兵败的结局。实际上,康熙皇帝早已确定了“代朕出征”的人选,不说出来,是为了观察诸位皇子的反应,也是为了考验四阿哥胤禛是否具备人君的气度和帝王的胸怀。

依照邬思道的筹谋,胤禛决意举荐胤禵。然而,务必让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掌控西北粮草。抓住此官职,就如同钳制住了西北大军。有了这前提,四阿哥胤禛方能安心树立自身形象,稳固其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

康熙:王师傅,别开玩笑;王掞:皇上,是他们先开玩笑的

传尔丹战败的消息一经传来,康熙皇帝便即刻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专门对“代朕出征”的人选进行深入研究。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主要是商议西北用兵事宜。传尔丹行事轻敌冒进,致使六万兵马尽数覆没。朕决定从皇子中挑选一位贤能之人,让其代朕出征,封为大将军王。

领导正在讲话,胤禟却在下方偷偷做起了小动作,这可惹恼了领导,岂能轻易放过他。

胤禟,你此刻可有言语要倾诉?或是心中有诸多感慨,欲与吾等分享?无论何事,皆可畅言。

注意啦,领导询问的是你有什么话要说,并未提及是否有心仪的人选呢。然而,胤禟紧接着说的那一句话,却把整个“八爷党”给彻底出卖啦。

禀告皇阿玛,如今胤禵掌管着兵部事务,依儿臣之见,应当首先听听他对于此事的见解。

这究竟是何意呢?它所蕴含的深意究竟是什么?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或观点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探寻的。

一直期盼着你向我询问呢,其实我们早已将结果商议妥当啦!

然而,存在这样一个状况,胤禟为何要把话头转交给胤禵呢?这其中或许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缘由和动机,值得深入探究。

在整个“八爷党”以及参与夺嫡的皇子当中,唯有胤禵具备带兵经历,最适宜担任大将军王,这对八阿哥胤禩构成了最大威胁。胤禟希望胤禵先说,是怕他临阵变卦,你先说就会处于被动,若举荐胤禩,大家就会附和,若敢自荐,我们就会极力反对,定要将此事搞砸!

康熙皇帝早已洞察胤禟的内心所想,却执意要听取胤禟的意见,胤禟倍感无奈,只得率先表明自己的态度:

儿臣觉得,阿哥领兵不过是举旗的主帅罢了,关键在于谋划策略、将士尽忠。皇阿玛刚提及的“贤”字,儿臣觉得极为恰当。故而,儿臣举荐八阿哥胤禩,望皇阿玛明察采纳。

胤禟话语落罢,胤俄紧接着便迈步跟上,其动作迅速而连贯,仿佛与胤禟心意相通,二人默契十足。

九哥所言极是,身为主帅本无需亲身冲锋陷阵。就如诸葛亮,他毫无武功,却依旧能屡获胜仗,这足以说明问题。

接着,王掞师傅那经典的戏码徐徐拉开帷幕: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专注,仿佛要将整个舞台都融入其中,那一举一动,皆饱含着岁月沉淀的韵味。

十爷所言,极为恰当适宜,其话语精准地切中要害,彰显出他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认知。

首先认可对方阵营的部分看法,以此为自己的发言赢得时间与空间,防止自己还未开口就遭到对方毫不留情的驳回。

康熙:王师傅,别开玩笑;王掞:皇上,是他们先开玩笑的

老臣举荐一人定能胜任。兵法有言:哀兵必胜。二阿哥胤礽自获罪后痛悔至极,常念戴罪立功以赎前过。臣以为派其带兵,他必能身先士卒、尽忠职守,望皇上明察采纳。

首次遭废,胤礽或许尚有被原谅之机;二次被废,他竟有谋反之意,被废被囚已是最轻处置,岂有原谅之理,又怎会授予兵权,让其戴罪立功以赎前过?

确实,王掞不过是在开玩笑罢了!他的这一行为,只是轻松的调侃,没有其他深意。

他之所以这般言语,之所以敢去触犯众人忌讳,乃是为了警醒康熙皇帝,他们早已暗中勾结,早已有所商议,您切不可轻易中计!

确实是在开玩笑呢。然而,胤禟与胤俄都能举荐“军事盲”胤禩,那我为何就不能举荐被废的太子胤礽呢?

然而,他人举荐胤禩时,康熙皇帝并无理由去反驳。但当王掞举荐胤礽之际,康熙皇帝却能够直接予以驳回,并且还会给予严厉的斥责。

康熙道:“哦?这是静极思动啦,竟欲跃马疆场,还想带兵逼宫、篡逆呢。既然他爱骑马,那就把他关到上驷院里,让他与马相伴吧。”

王掞道:“皇上,是老臣思虑欠妥,如今老臣收回先前的奏请,还望皇上切勿虐待废太子。”

康熙道:“好了好了,即刻命人将王掞搀扶出去吧。”接着便有侍从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王掞搀扶着离开了。这一幕,尽显康熙的威严与决断。

倘若王掞师傅乐意,他无需亲自走出朝堂。不是被人搀扶着离去,便是被人送出,如此一来,可谓是完全达成了随心随性的状态。

将其搀出去便搀出去,胤禩绝无可能成为大将军王。你们若再举荐,我就继续举荐废太子。尽管闹吧、玩去吧,皇上不会把我怎样,就看谁能更有耐力!

康熙:王师傅,别开玩笑;王掞:皇上,是他们先开玩笑的

闹剧收场后,会议重归平静。八阿哥胤禩彻底断了希望,而康熙皇帝的视线则转移到了胤禛身上。

康熙询问胤禛:“胤禛,你来讲讲,究竟让谁来担任大将军王更为适宜呢?”

胤禛呈递给皇阿玛的是一份折子,此折子乃儿臣所写,现恭敬呈上,望皇阿玛御览。

康熙询问道:“你且细细说来,你所举荐的究竟是谁呀?”

胤禛向皇阿玛禀报道:“皇阿玛,儿臣觉得十四弟颇为合适,愿举荐他出任大将军王。”

好了,考察已然通过,对于西北战事的结果,已然能够有所预见。四阿哥胤禛的储君之位,可谓是稳如泰山啦!

再看那荣升为“大将军王”的胤禵,回到自己府邸所做的第一件事:

胤禵急切地询问道:“那年羹尧究竟来了没有呀?”他满心期待着年羹尧的到来,眼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与期盼。

下属告知:没错,他刚刚抵达京城,抵达此地的时间可谓是分秒必争,即刻就来到了这里。

我即刻便去见他,至于其他之人,我断然一个都不会见。我心中已有决断,此事宜速办,不容耽搁。

胤禵着实可怜,他竟未能洞悉胤禛的良苦用心,反而亲手将一个日后能够牢牢钳制住自己的利器给扶持了起来。

康熙:王师傅,别开玩笑;王掞:皇上,是他们先开玩笑的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四阿哥胤禛承继大统。十四阿哥胤禵虽掌数十万大军,却难以动弹,只因年羹尧掌控着西北大军的粮草供应,无粮则无法挥师东进,去夺回他心中应属于自己的皇位。

请提供具体的原资料内容呀,没有原资料我没法进行改写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康熙驾崩时谁权力最大,才明白隐藏最深四爷党是谁
...后便把站一边看热闹的隆科多叫了出来:“隆科多大人,皇上的传位诏书,早已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隆大人,你率人即可取来!”按理说,康熙帝已经驾崩,此时的皇位归属还在争夺中,
2024-04-20 14:56:00
...一起,他现在正好借题发挥说:“皇兄,你既然登基做了皇上,作为弟弟我为你高兴,我们大清的基业总算是在我们手中可以发扬光大,可是为什么额娘却和其他的嫔妃跪在一起?”雍正被他这么一
2023-11-03 19:47:00
胤禵为何觉得雍正帝夺了他的皇位
...称呼雍正帝是“四哥”,而不像图里琛一样,一口一句“皇上”。也看得出,老十四胤禵对雍正帝派人押他回京奔丧很不满,当然,他更疑惑的是,康熙帝究竟将皇位传给了谁?所以,当众人来到一
2024-03-12 21:30:00
《雍正王朝》中,胤禵千里奔丧,马齐将自保之术发挥到了极致
“奴才的罪和佟国维一样深重,求皇上重重惩治。但奴才以为在阿哥之中,确实只有八阿哥宜乎立为太子,恳祈皇上不要因臣等之过而弃用贤哲之王。”不管是出于更深层的考虑,还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
2023-05-26 12:29:00
康熙巡视塞北归来后,为何迫不及待要废除太子
1、康熙四十七年,帝巡塞北,诸阿哥扈从,一代雄主的命运至此盛极而衰。七月,皇十八子允衸突染恶症,康熙爱子心切,急命京师遣太医前来,又将病儿接至御帐,每日衣不解带,躬亲照料。小阿哥
2024-02-11 06:26:00
《甄嬛传》皇后押宝三阿哥上位:清朝皇室继位纷争中的致命误判
...心可谓良苦。同时,福建人蔡世远也被选为弘历和弘昼的师傅之一。他与王懋竑“同侍内廷,卯入酉出,敬谨奔走”。虽然雍正帝对于秘密立储这件事做的十分缜密,但是到了十一月的时候,他本人
2024-12-03 22:00:00
...非常喜欢胤禛的儿子弘历,认为弘历未来也可以做一个好皇上,他爹也非常能干,如果这样传下去,一定可以让大清一直昌盛下去。史书上记载,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也就是康熙在位的最后一年
2023-03-14 20:52:00
老八胤禩究竟哪里不好,为什么这么不受康熙帝青睐
...党骨干被张廷玉控制在了畅春园,信息无法传出。而代表皇上亲临的金牌令箭却又悄无声息的到了老十三胤祥手中,并通过康熙帝驾崩的这个信息差,拿下了丰台大营。至此,尘埃落定,纵使老八胤
2024-04-22 09:22:00
揭秘:太子胤礽与陈美人的悲剧故事结
...,只教人生死相许。胤礽深深体会到这句词的含义。自从皇上离京南巡让他监国执政以来,他强忍住内心的渴望,一次也没有走进延禧宫。他隐隐感觉到皇上这次突然南巡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4-03-08 12: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