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代高僧释海玉苦修佛法,百年如一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3 22:21:00 来源:戏说三国

他,是中国十大肉身菩萨之一,世寿一百二十六岁,却整整一百年,独自住在九华山山洞,自从上山修行之后,他就从未下山,并且从未见人。他就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释海玉大师。

嘉靖十五年,释海玉大师在五台山剃度出家,后来曾云游礼拜峨眉等佛教圣地。最终在万历年间,于九华山的插霄峰摩空岭开启了百年修行之旅,并把自己的茅舍之所,取名为“摘星庵”。插霄峰、摩空岭、摘星庵此三名听起来就有登峰造极之气,力求人生修行之巅峰。

明代高僧释海玉苦修佛法,百年如一日

释海玉从此在摘星庵苦修佛法,常年以虎豹为邻,以烟霞为伴,以求与世隔绝,刻苦清修,饿了食黄精、葛根,渴了饮山涧泉水。大师并没有仅仅口诵佛法,而最让世人敬佩和吃惊的是他每隔二十天刺舌放血以拌金粉,就这样坚持了三十八年,书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经书81卷,以成八十一本血经。

明代高僧释海玉苦修佛法,百年如一日

此血经现存在九华山历史文物馆中。如此毅力非常人可比,此种决心已达撼天动地之感。就这样海玉大师整整在九华山修行了一百年,从未下山,从未见人,从未收徒弟,他把自己百年的清苦修行史写完后,一直放在身边,在一百二十六岁时,安详圆寂。

明代高僧释海玉苦修佛法,百年如一日

直到明朝末年崇祯时期,皇帝派兵部王尚书来到九华山敬香。此次一行经过一座山,只见山头之上放出一道白光,此光直接照到了山上的一座墓塔,然而墓塔中也放出一道光,两道光互相对照,甚是罕见。于是王大人,便带人上山查看,令人惊讶的是此山无路无庙宇,但却在洞中发现了一位老人,但已经坐化。身边的遗物都已腐烂不堪,但遗体却完好无损,面色如生。此事甚是惊奇,迅速报告给了皇帝,崇祯得知后,敕封海玉大师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为宝”。释海玉大师的百年修行使其终成金刚不坏之身,已达佛法修炼之巅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莲花座底盘高99米。为世界第一高地藏菩萨露天铜像,是九华山国际性佛教道场的标志性景观。其底座内部建设有三层,抵第一层面积1400平米,可以用来举办各种佛事活动。第二层是展览厅
2024-01-11 14:31:00
常州九华禅寺,明朝礼部尚书建造的家庵,素有“尼众丛林”之美誉
...进,筑舍数十间,与舣舟亭隔岸相望。相传,北宋时安徽九华山高僧大德受地藏菩萨点化,来常州筑寺修庙,选择了运河边的这方宝地。常州百姓由于仰慕地藏,历来香客众多,连苏东坡来常州的时
2025-01-29 21:08:00
...久的文化名城。池州境内拥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以及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池州傩戏。庆州市,是韩国庆尚北道的市,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现在是韩国主要观光城市。该
2023-09-27 00:15:00
大唐高僧鉴真,6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盛唐文化的大师
...,他不仅在长安、洛阳等地潜心学习,还得到了大唐众多高僧的悉心指导。他深入钻研佛教戒律,同时对建筑、雕塑和医学等领域的知识也进行了广泛涉猎。二十七岁时,鉴真回到了扬州大明寺,承
2024-09-10 14:24:00
中国第一高僧:曾呼吁僧人杀敌,活到120岁,临终留一字无人参
...保存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佛教高僧,他们凭借自身的智慧与能力和影响力,成功的在世人的眼里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而本文要说的这位虚云法师便是这众多高僧大能的其中
2024-02-27 23:54:00
“化解祸事”“开天眼”:寺庙门口的算命骗局
...张女士表示,看相后,祖某建议她购买由她开光求来的“九华山符纸”,并称“回家后烧掉便可转运”,还称会帮张女士找“师傅”至九华山烧香。“因为那段时间运气的确不好,所以就相信了。”
2024-12-08 14:34:00
历史上最长寿的高僧,可以推演吉凶祸福,一生用佛法证道
...淡人世,闭关苦修佛法,清心寡欲。此人就是有名的佛教高僧——慧昭和尚。在他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做过官,官场的黑暗让他对俗世产生厌倦,因此他选择了归隐山林。在山林中,他得到了世外高僧
2023-11-02 13:48:00
聊聊河西走廊上的几位佛学大师
...西方文化互相沟通的桥梁。在我国历史上,有六位伟大的高僧,他们通过河西走廊,将佛学文化与儒家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01三国时期的高僧朱士行,是历史上第一位出使西域的高僧。对朱
2023-04-21 14:39:00
这两个国家为争夺高僧而开战,强迫高僧娶十个老婆
佛教从汉朝传入中国之后,时至今日依然是我国的主流宗教。现如今我们看到的佛学典籍基本都是从古传到今的。我国古代有四位翻译经籍的大师,这四位大师分别是玄奘、不空、真谛、鸠摩罗什。佛教
2023-05-10 1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