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最早的合成生物学独角兽,已经申请破产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8-17 16:00:00 来源:钛媒体APP
最早的合成生物学独角兽,已经申请破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vb动脉网

最近,合成生物学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8月上旬,全球合成生物学三巨头之一的Amyris宣布,公司已经申请破产,后续将精简业务组合,专注于研发核心能力。无独有偶,就在不到1年前的2022年末,三巨头中的另一家明星企业Ginkgo Bioworks,正式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摘牌,成为同行Zymergen的子公司。至此,曾红极一时的全球合成生物学三巨头,似乎只剩下Zymergen还在商业世界里孤独支撑。

作为一项颠覆性生物新技术,合成生物学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场景的过程中,以Amyris、Zymergen、Ginkgo Bioworks为代表的领先企业,对全球从业者的商业化路径选择,可谓影响深远。总体而言,Amyris的技术壁垒并不特别高,但成果转化能力突出,有很多创新品类的合成生物学产品,都是由Amyris率先做出来。

如今,Amyris走向破产重组,无疑让人们对合成生物学企业的成长可能性多了一份警觉。

但在更多从业者看来,Amyris的基本盘还在,研发管线中仍有值得深耕的好产品,如果能够成功度过此次危机,未来未必不能有好的发展。对于Amyris而言,此番与其说破产,其实更多是断臂求生,切掉了成本负荷极大的海外业务,调整了盈利能力不强的事业部,重新聚焦优势领域。

在国内,合成生物学正是眼下颇受投资机构关注的细分领域,大量的风险资金持续不断涌入,催生许多优质创新企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行业内卷提前而至。那么,Amyris的破产究竟证伪了一种怎样的商业模式?国内合成生物学企业会不会重蹈覆辙?又如何避开明显的坑?我们通过访谈合成生物学的从业者和投资者,来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失落的扩张

“在Amyris成长最快的那几年,几乎和所有大公司都建立了合作。”一位投资人向动脉网表示。在他看来,Amyris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重整,本质的原因在于扩张太快。短短几年时间,Amyris迅速将业务边界拓展到美国本土之外,频繁地与各大公司合资、合作,不断探索新的品类。

Amyris的创始团队大多具有专业的技术背景,他们创业的出发点,即是为行业做一些颠覆性的尝试。200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教授杰·基斯林和他的3位博士生一起,创立了Amyris。在外界的评价中,基斯林被称为合成生物学之父。Amyris吸引到了最顶尖的硅谷风投机构,成立不久即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资金。

成立之初,Amyris选择了将研发成果对外授权的轻资产模式,在行业内一举成名。在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Amyris成功对酵母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用新的菌株生产出了用于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青蒿素。2006年,Amyris以免授权费的方式,将这些菌株赠送给药品巨头赛诺菲公司。青蒿素的大获成功,令Amyris团队十分振奋,随即将下一个产品重点放在了生物燃料上。

Amyris尝试开发金合欢烯,一开始进展十分顺利。金合欢烯的下游应用场景非常多元,除了石油,通过一些化学处理,它还可以被用于制造橡胶、塑料、化妆品、润滑剂等。2010年,通用电气和巴西飞机制造商Embraer测试了Amyris的航空燃料,发现它与传统燃料没有区别。此外,奔驰公司接受了柴油的样品订单,也认为作为替代完全可行。

然而,正是押在金合欢烯之上的重注,让Amyris陷入了盲目的扩张。

在2010年的上市路演中,Amyris曾承诺,到2012年,Amyris的金合欢烯产能将达到4000-5000万升。对于合成生物学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产能规模,毕竟在实验室里生产50升产品,和在工厂里生产5000万升产品,是截然不同的工艺和难度。为了兑现产能承诺,Amyris与世界各地的化学公司进行了20多项合作,但巨大发酵罐中,酵母细胞莫名死亡的问题始终没有妥善解决。

这种摊大饼式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但彼时的Amyris,体系化的业务能力尚未建立起来。面对比预想更加脆弱的酵母菌株,Amyris不是通过精细化的工作去明确酵母细胞爆炸死亡的原因,也没有尝试提升菌株转化率,而寄希望于不断兴建新的生产设施来绕开问题。

而这个做法,让Amyris的研发端和管理端进一步承压,衍生的资金需求,完全超出了Amyris作为一家初创公司的承载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迎来了页岩油革命,石油价格稳步下滑,让Amyris的生物燃料不再具备成本优势。对于Amyris而言,能够实现的金合欢烯产量越大,亏损也将越多。

“实际上,Amyris一直在努力尝试做自己的品牌,想要快速的就把企业发展正常阶段给缩短。”一位投资人表示,“这意味着,需要在短期投入更多的试错成本,牵扯大量人力、物力,资金是很大的挑战。”

诚然,Amyris的商业模式本身,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它选择的典型IP授权路径,在国内的创新生态中,尚很难有效落地。但就Amyris作为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的经典样本,向行业传递了一个重要启示,即不要设想过于快速的迈进,要沉下心来,精心配置能够支撑未来高估值的产品线。

“企业发展、技术成熟,有其必然的阶段,不用过于的急功近利。”前述投资人强调。

内卷升温,投资退热

在国内,对于大多数合成生物学企业而言,盲目扩张的风险尚在其次,研发扎堆、同质化竞争,或许是眼下更真实的困境。

“这两年,听的最多的抱怨,是生意不好做,太卷了,价格不断往下走,没有空间,日子过得艰难。”一位从业者向动脉网表示。他在2年前跨行业成立了一家合成生物学企业,主推的第一个项目便是竞争颇为激烈的麦角硫因。

实际上,产品同质化的竞争之下,2023年上半年,各类原材料的交易价格均出现了大幅度下跌。

在国内,一些新工艺相对成熟的品类,竞争内卷程度已经相当高,麦角硫因所在的化妆品原料赛道即在其列。数据显示,国内从事化妆品原料开发的合成生物学企业超过40家。但作为微量添加的物质,化妆品原料的整体需求规模并不大,价格战一触即发。以麦角硫因为例,现阶段的市场用量仅1吨左右,市场规模的放量速度很慢。大量供应商一拥而入,麦角硫因的平均价格已经从约20万元/公斤跌落到约几万元/公斤。

此外,代糖类、包括氨基酸、核苷类等在内的部分初生代谢产物,市场内卷程度也很高。“实际上,目前大多数的酶催化产品,都有很多供应商,内卷程度可想而知。”一位投资人分析说。

内卷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大量资金涌入,一大批国内合成生物学蒙眼狂奔,行业在短期内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野蛮生长;另一方面,现阶段,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创新生态仍不够成熟,转型中的传统发酵企业仍是主力,他们更擅长工艺优化,创新能力则稍弱,而具有颠覆性的合成生物学产品,还没能成为市场主流。

在国内,合成生物学产业在短短数年内火速成长起来。2022年下半年之前的数年间,合成生物学的投融资持续高热,海量资金涌入,来加速这项新技术的产业化。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国内合成生物学项目融资金额分别为26.71亿元、4.03亿元、21.59亿元、22.95亿元,从上游平台开发、中游技术服务到下游产品应用,合成生物学成了一级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标签。根据动脉橙数据库,2020年至今,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近200起,包括蓝晶微生物、柏垠生物、酶赛生物、欧凯纳斯等在内的多个项目,短期内完成3轮或以上融资。此外,研究表明,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约30%-50%的研究文献于近5年内发表,大量研究成果集中产出。

在这个过程中,带有传统发酵背景的合成生物学企业先发优势明显。短期内,即呈现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在国内,合成生物学企业主要有高校成果转化,和传统发酵企业转型两种来源。科研成果转化企业的原始创新属性更强,大家尝试做出来全新的品类,但后续产业化、商业化的风险较大,目前的开发进度,也落后于传统发酵企业转型所提供的合成生物学产品。在传统发酵领域,很长一段时间的外部融资并不高,大多数项目由企业真金白银投资支撑,在选品上则更偏好相对成熟的品类。

“今年开始,将陆续有合成生物学企业被清退出局。”一位投资人表示,他注意到,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合成生物学行业的估值中枢明显往下掉,一些小的合成生物学企业逐渐融不到资。

合成生物学仍然是大多数投资机构十分关注的赛道,但在资金环境吃紧,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走向深水区的阶段,投资者正变得谨慎,投资逻辑从对前沿技术的狂热,陆续转变为对商业化确定性的求索。

认知迭代

从Amyris将生产青蒿素的酵母菌株授权给赛诺菲至今,全球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探索进行了近20年。人们对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的认知已经悄然迭代,从最早期对颠覆性技术的追逐,到发现无论怎样先进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本身,都不足以构建商业化的护城河。只有综合实力足够强大的团队,才有可能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去颠覆传统制造。

当然,完善的技术能力仍是根本,但技术本身并不容易拉出差距。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是菌株和元件,不同于创新药在率先上市后有一段专利独占期,合成生物学先行者的核心产品,会很快被后来者卷下去。这意味着,正确的品类选择和综合的成本管理能力,无疑是合成生物学企业在商业世界中的生存之道。

首先是品类选择。合成生物学的品类选择,不局限于行业。这是合成生物学企业的独特优势,他们可以选择来自护肤品行业、食品添加剂、农药、饲料、化工、原料药等行业的各种紧缺材料立项,在内部构建跨行业的在研管线。

而这无疑也增加了品类选择的难度,毕竟如果选择的品类竞争非常激烈,或者是一个很小的品种,即便是产品做出来、产能提上去,也很难产生足够的商业价值。做合成生物学的品类选择,一方面要经过严肃论证、分析,找到不能轻易被取代的品类,另一方面还要广泛搜集行业信息,发现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持续存在足够大的供需缺口的品类。

“这样的品类其实很多,很多订单是确定的,但由于某个技术环节的缺失,可能不适合我们来立项。”前述从业者表示,合成生物学是新型技术,每个行业都可能会有高附加值的课题,通过合成生物可能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完全可以在行业信息碰撞中,找到“等米下锅”的品类,而不用先把产品做出来再找市场。

其次是产品和产能的确定性,即量产能力和综合成本控制。“综合成本最低是生存之道,但这就是合成生物学行业的现实。”前述从业者告诉动脉网,在他从业之初,很多同行都认为原始的创新是最关键的工作,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从而每一家都能生存,都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而将同质化的创新视为伪创新,“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有些看不清现实。因为合成生物学,并不能够依托技术护城河,重要的是做成本竞争,合成生物学考验的是量产能力和综合成本控制。”

“对于合成生物学而言,前端技术是一方面,最后收口一定在工艺上。”一位投资人也同样表示,工艺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程度,可能比技术更高的。如果没有做过工业化,没有考虑过菌种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酵适应性、团队是否有足够的管理工业化经验,很容易发生倒罐,造成上百万的损失。而这些经验,建立在行业过往的数次试错之上。

就在Amyris申请破产的同时,合成生物学项目的内卷在继续,投融资和研发也在继续。我们仍然相信合成生物学的颠覆能力,但关于实现路径,或许还需要更多的冷静思考、细致尝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无锡密集布局合成生物未来产业
...深耕绿色精细化学品和生物基新材料十余年的无锡本土“独角兽”江苏新瑞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今年将致力于合成生物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争取将合成生物产业链延伸至大健康终端产品。
2024-03-30 07:24:00
热烈庆祝威海市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建成暨恒鲁生物数十吨量级中试线量产成功
...和带动产业发展能力的“晨星企业”,2022年入选“未来独角兽百强榜”。该项目2023年5月迁到人和镇何家村,投资4000万元盘活恒通鱼粉闲置厂房,完成7800平方米厂房改造、
2024-06-13 15:50:00
...者”,恩和生物已多次完成融资,并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独角兽与科技先驱企业”。企业能心无旁骛地攀登,离不开钱塘(新)区无微不至的服务。最近一次搬家,就让相关负责人印象深刻。由于发
2024-03-20 07:48:00
抢跑合成生物学领域,简析四环医药在医美市场的创新和机遇
...第三家、国内第一家具备PHA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合成生物学独角兽企业蓝晶微生物成立晶颜生物,联合开发包括PHA微球及基于生物制造的再生医学材料,成为赛道中的先行者。凭借着晶颜生物
2024-06-28 11:38:00
大量资本入局合成生物学,热门公司“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和生物、微元合成等。热门公司“不具备产业化条件”,独角兽难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共有40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合成生物领域相关问题,但大多数企业暂无合成生物
2024-05-12 23:17:00
...天科技等一批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领域的上市企业、行业独角兽企业,形成了产业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下一步,未来科技城将聚焦创新药研发、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智慧医疗共性关键技术等
2023-11-30 07:07:00
瑞士生物科技公司Limula开发生物反应器和离心机一体式设备,实现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自动化生产 | 瑞士创新100强
...出100家最具开创性和市场前景的瑞士创新企业和25家最具独角兽潜力的瑞士成长期企业,覆盖生命科学、工程机械、机器人、信息通信、低碳科技、食品科技等领域,今年更是新上榜了41家
2024-07-09 09:29:00
...厂商合作提供设备及芯片。近日,芯宿科技与合成生物学独角兽蓝晶微生物签订了大规模的DNA供应协议,涉及1亿个合成DNA碱基对的供应,其中包含最长达30kb超长片段基因;双方也将
2023-07-31 09:17:00
合成生物新势力!多美康生物重组胶原蛋白1068领跑人源胶原蛋白赛道
技术革新驱动下,合成生物学飞速发展,各类创新生物材料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胶原蛋白领域,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与人体同源性高,安全低排异,凭借强大的修复力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创伤修复、
2025-03-28 11:1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高通第四代骁龙8s支持新一代帧生成算法:60fps游戏秒变120fps
快科技4月2日消息,今日下午,高通正式推出了第四代骁龙8s移动平台,这一新品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显著升级。首先,其采用了全大核CPU架构
2025-04-02 18:40:00
美国加征25%让低价车无钱可赚 奔驰考虑在美撤下入门车型
快科技4月2日消息,据报道,美国将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额外关税,自4月2日起生效。分析师称,这将使每辆汽车的成本增加数千美元
2025-04-02 18:40:00
REDMI首发!高通第四代骁龙8s正式发布:系列首次全大核
快科技4月2日消息,今天下午,高通正式发布了全新旗舰平台——第四代骁龙8s。高通将其定义为“新生代旗舰”,专为追求出色娱乐体验和创作体验的用户打造
2025-04-02 18:40:00
蔚来乐道总裁官宣离职:辜负期待 深感愧疚
“做不到,就下课”3月销量放榜第二天,蔚来乐道品牌总裁艾铁成兑现承诺,官宣离职。去年11月广州车展上,艾铁成公开立下“军令状”
2025-04-02 18:40:00
3月交付过没过两万:蔚来乐道总裁艾铁成“下课”
难抵压力,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还是“下课了”。4 月 2 日上午,艾铁成通过乐道 App 发表文章宣布离职,不再担任乐道汽车总裁和蔚来高级副总裁
2025-04-02 18:40:00
小米汽车司机驾驶中睡着上热搜 客服回应:智驾系统只是辅助
快科技4月2日消息,近日,有网友曝光小米汽车车主驾驶中睡着,双手离开方向盘。同行友人连喊三遍“减速”避让小米汽车。据视频显示
2025-04-02 18:40:00
永辉高管谈调改 于东来直接打断!质问月赚200万为何不涨工资
快科技4月2日消息,在近日的2025中国超市周活动现场,永辉超市负责调改的高管正在台上演讲,被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登台打断
2025-04-02 18:40:00
博主吐槽新能源汽车门把手根本找不到 打车感觉自己像土鳖
快科技4月2日消息,近日,一位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新能源汽车的门把手设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随着网约车的普及,乘客们发现
2025-04-02 18:40:00
全球富豪榜变化:马斯克仍高居榜首 巴菲特跃居第五
今年年初,全球千亿美元级超级富豪数量为16人,但如今已降至13人。这一变化源于美股在一季度遭遇自2022年以来最严重的季度跌幅
2025-04-02 19:10:00
REDMI/iQOO首批商用!一图了解高通第四代骁龙8s
快科技4月2日消息,今天下午,高通正式发布第四代骁龙8s。据悉,第四代骁龙8s基于台积电4nm工艺制造,其Kryo CPU采用1+3+2+2的 “1超7大” 架构设计
2025-04-02 19:10:00
比亚迪21%毛利率背后的变革
2025年只过了3个月,比亚迪的营收能力再次震慑车圈。3月24日,比亚迪发布2024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4年比亚迪营业收入7771
2025-04-02 19:10:00
快科技4月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4月1日至18日,武汉近10万名初三生参加体育中考,全面采用“智能设备+云端管理”模式
2025-04-02 19:10:00
算法并非万能!央视呼吁:“智能驾驶”也请握紧方向盘
快科技4月2日消息,近日,有关智能驾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在网络上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对此,央视网评指出,“智能驾驶”,也请握紧方向盘
2025-04-02 19:10:00
中石油管道局科新公司破解纳米孔洞“结构密码”
河北新闻网讯(杨志明、杨洁、张珊榕)近日,中石油管道局投运公司中油科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新公司”)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获得重要突破
2025-04-02 19:17:00
真正的Windows on Arm!大神最新魔改成果:智能手表运行Windows
快科技4月2日消息,近日,名为Gustave Monce的开发者最新成果惊呆了众多网友,他成功将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在智能手表上
2025-04-02 1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