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2-12-20 23:28:00 来源:财经风云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在低矮天花板下蜷缩着酱油、味精、食醋、料酒等17个细分市场。酱油销售额约占调味品市场的三分之一,规模以上企业35家,龙头海天味业占酱油市场的六分之一。

在4000亿调味品市场中,海天味业所占份额约为十八分之一,市值一度接近7000亿,市盈率超过100倍。阴跌两年后市值仍达3700亿。动态市盈率超过60倍,估值依然偏高。

海天味业股价严重偏离基本面,与公募基金“扎堆”有极大关系。2020年末,557家公募基金持有8479万股海天味业,持仓市值170亿,年末海天味业股价收在200元以上(未复权)。

A股盛行“按标签炒股”,海天味业的标签是“消费龙头”“酱油茅”。12月15~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五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就是“扩大内需”,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背景下,海天味业投资机会几何?

营收滞涨、利润下滑,凸显估值虚高

1)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海天味业旗下酱油销量连续二十五年居全国第一,这意味着“离天花板最近”。2014年,海天在《招股说明书》中称:“我国酱油人年均远低于日本。”言下之意,越有钱消费酱油越多,日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但2015年我国酱油产量冲破1000万吨后,开始震荡回落,2021年不到800万吨。一不是因为“没钱”,二不是因为生产不出来。原因是饮食习惯不同,中国人在收入增长后没有消费更多的酱油。

产能早已过剩,全行业以销定产,这样的背景下,海天味业营收保持增长难能可贵,但增速单边下降。2021年跌破10%,2022年前三季跌至6.1%。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值得称道的是,海天味业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直到2020年。

2020年净利润64亿,同比增长19.7%;

2021年净利润67亿,增速仅为4.2%,低于营收增速;

2022年前三季,净利润47亿,同比下降0.9%。

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低于净利润

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净利润,要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非现金支出。正常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会略大于净利润。

如果在产业链中处于有利位置,向上占压供应商货款,向下收取经销商预付款,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高于净利润是常态。

在这方面,海天味业曾经非常优秀,但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开始低于净利润。2022年前三季,经营活动现金流仅为14亿、同比下降45.6%,比净利润低70%。#这是非常不好的信号#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在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速震荡下滑,经营现金流跳水,60倍PE有些高了。

涨价难指望,成本高度依赖原材料价格

1)产品、毛利润

海天味业主要产品为酱油、调味酱、蚝油,其中酱油销售收入占比约为60%。

2021年,酱油销售收入142亿、同比增长8.8%,占总营收的60%;调味酱销售收入26.7亿、同比增长5.6%,占总营收的11%;耗油销售收入45.3亿、同比增长10.2%,占总营收的19%。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2018年起,海天味业三大产品毛利润率都在下降。

2018年酱油毛利润52亿、毛利润率51%;2020年毛利润率跌到47%;2021年毛利润61亿、毛利润率43%;

2018年调味酱毛利润10亿、毛利润率48%;2021年毛利润微涨至11亿、毛利润率40%;

2018年蚝油毛利润12亿、毛利润率41%;2021年毛利润16亿、毛利润率35%。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海天味业毛利润率下降也有经营之外的因素,根据新会计准则,运输支出从“销售费用”移入“营收成本”,拉低了毛利润率。2021年运费7.2亿,约占总成本的5%。

2)出厂价多年踏步

三大产品出厂价几乎原地踏步:

2015年酱油销售均价为5元/公斤,2021年5.33元/公斤,六年涨了6.6%,年均1%,跑不过CPI。

蚝油销售均价也仅从2015年的4.4元/公斤涨到2021年的4.7元/公斤,六年涨了6.3%。

最惨的是调味酱,2015年销售均价8.57元/公斤,2021年8.61元/公斤,六年涨了4分钱。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调味品涨价”的消息满天飞,真实受益者是渠道商,出厂价变化不大。

知名消费品享有“涨价红利”的信仰不攻自破。

3)原材料占成本80%以上

观察酱油的成本结构,发现原材料占比超过80%。

2020年原材料成本57亿,占酱油生产成本的83%,较2019年低6个百分点。2021年,原材料成本68亿,占比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在产品结构和工艺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占成本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黄豆价格的波动。

人工费用占比始终保持在2%一线。

制造费用缓慢下降,基本上每两年降一个百分点:2017年10.4%,2019年跌至9.4%,2021年8.3%。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原材料占比高,意味着工业附加值低,对上游价格波动更加敏感。好比以石材为原料,石碑附加值高于铺路用的石条,石像的附加值又高于石碑。假如石材涨价,石条厂或许关门大吉,石像有了借口说能不能涨点价。

基金魅影

持有海天味业的基金数逐季波动。例如2017年一季度末,持股基金只有10家,二季度末突然增至82家,三季度跌至30家,四季度又暴涨至153家。

2018年12月末,持股基金数达到376家;2019年3月末78家,6月末441家,9月末104家,12月末461家。参与“海天盛宴“的队伍日益壮大。

2022年6月末,持股基金475家,9月末67家,户均持有61万股。按以往的规律,12月末又会超过400家。

当某个季度持股家数多,户均持股数自然下降;下个季度基金跑掉八九成,坚守者平均持股数大幅上升。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公募本应遵循价值投资理念。难不成在基金经理眼中,海天味业的投资价值以季度为周期反复“变异”?

公募基金抱团进出与股价波动的关系十分明显,核心逻辑只有两步:

第一步,基金抱团增持,持仓“达峰“,股价亦被推至高位。

第二步,在大举增持后的下一个季度,大幅减持兑现利润。如果散户“配合”,股价走势会比较平稳。

但2020年Q4股价实在过高,以致2021年Q1基金出逃后,股价跌破160元,跌幅超过20%。#姿势开始难看#

2021年Q2,基金按惯例加仓到8106万股,股价不升反跌。Q3基金减仓至4479万股,股价跌了14.7%。

2021年Q4,基金卷土重来,这次加仓至9375万股,这么大力度股价还是跌了4.4%。2022年Q1,基金跑掉一大半,卖掉5461万股,股价跌了16.8%。

连续两番进入,历时一年(从2021年Q2到2022年Q1),基金没赚到什么钱,意味着抱团失效。

2022年Q2,基金破天荒加仓至1.08亿股,季末股价收入90元,总算涨了3.4%。Q3基金卖了6671万股,整个季度股价下跌8.3%。因为股价处于相对低位,跌得不算难看,但也难言成功。

海天味业:从营收增速下降到净利润增速转负

按惯例,基金会在2022年Q4大举增持。截至12月16日收盘,股价在季度内下跌2.5%。

还剩9个交易日,如果基金配合提振内需的预期继续加仓,四季度“收阳”不成问题,为2023年Q1跑路创造条件。当然,还要拜托散户配合。

猪肉、白酒消费也与GDP“脱钩”

回过头来看,猪肉、白酒、调味品的“拐点”出现在2014~2016年间。

2011年猪肉销量、生猪出栏数分别为5100万吨、6.6亿头;2014年猪肉养殖行业达到峰值,猪肉销量、生猪出栏数分别冲高至5700万吨、7.4亿头后,开始缓慢回落。2021年猪肉销量、生猪出栏数分别为5300万吨、6.7亿头。2021年人均GDP达8.1万元,较2011年增长123%,而十年间猪肉消费几乎原地踏步。

猪肉年销量好孬能维持在5000万吨的水平,白酒没有这样的幸运。

2016年登上“千年大顶”(136亿升)后义无反顾地调头向下。2017年跌12%、2018年跌27%、2019年跌10%……2021年销量72亿升,较2016年下降47.4%。2022年大概率跌破70亿升。散装酒淡出、低端酒难以为继,中高端品牌吃到一波红利。但产销量5年腰斩的夕阳产业,不可能被几个头部品牌带火。

白酒企业真正过得好的只有茅台一家,尚存的1000家规模以上酒企,有几家不为销量下滑发愁?劳力士卖得再好、再贵,也扭转不了机械表产业的没落,茅台亦然。

2011年,中国人均GDP为3.6万元,2015年增至5万元,2021年达到8.1万元。回过头来看,猪肉、白酒、调味品消费量在2015年后逐步与GDP增长“脱钩”,甚至“倒退”。因为人们收入增长,不一定会吃更多猪肉、喝更多白酒,牛羊肉、海鲜、啤酒、红酒、果酒……收入越高,选择面越宽。

猪肉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产能滞后。供给端预计需求会增长,着手扩大产能。大约18个月后,新增供给才能“到达”市场。

白酒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产品显著的差异化,进而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牧原的猪肉与温氏的猪肉吃起来差不多,茅、五、剑口感、味道各有特色,绝不会混淆。

调味品既没有类似猪肉市场的供给滞后,也没显著的品牌效应。海天、厨邦酱油的味道想必不同,但没有多少人关注。宴会上客人会注意桌上的白酒是不是茅台,没有人会问“炒菜用的是海天还是厨邦”。

调味品可以受益于内需增长,但不会提供动力

有观点认为:外需走弱、基建投资增速或将回落,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

由于疫情,有些需求被压抑如餐饮,有些需求被推迟如旅游。2023年上半年,消费的恢复的确会对经济增长起很大作用。

消费品早已是买方市场,以销定产,需求的火爆自然会带动生产进而增加劳动者收入。劳动者也是消费者,他们收入增加自然会更多消费。但这种“良性循环”在不同行业的强度有天壤之别。

类似调味品这种大众消费品,工业附加值低,成本中原材料占比极高,劳动力、制造费用占比较低。当内需被提振,这些消费品自然会受益,但劳动者收入增加非常少,难以建立前面说的“良性循环”。

以天海味业为例,2021年营收250亿,原材料成本120亿,人工成本3.4亿、仅占营收的1.4%。原材料主要是大豆,大豆主要是进口的。

房地产撬动内需效果早已得到验证,新能源车扩大高质量就业,养老服务人力成本占比高,这些行业对经济的贡献远高于调味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1 05:1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增速,净利,净利润,海天的资讯:
“调味品三国杀”谁先趴下?
...的老三千禾味业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到5.7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8%-68%
2024-03-14 09:43:00
千亿富豪庞康的“中年危机”:“酱油茅”走下神坛
...位数以上,仅2016年为10%多一点,其余年份均在15%以上。净利润增速均是两位数,不少年份都在20%以上。2021年的海天味业
2023-01-25 13:45:00
“酱油一哥”黯然失色!市值蒸发超5000亿,海天味业遭转型阵痛
...星资本局注意到,股价暴跌的背后,一面是企业的营收、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失速”,另一面是企业因“双标门”等负面舆论事件导致的品牌受损,如今的海天味业面临的挑战已是不言而喻。重压之
2023-10-23 16:09:00
海天味业业绩之压:经销商两年减少1000家,遭券商下调盈利
...,603288.SH)实现营收为76.94亿,同比增长10.2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9.19亿,同比增长11.85%
2024-05-31 12:49:00
消费龙头股三季报业绩增速乏力,休闲食品逆势增长
...龙头企业金龙鱼(300999.SZ)的盈利难题仍未解,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约71%。而休闲食品及饮料企业实现增长
2024-11-03 20:24:00
海天味业的成本之压:毛利率连年大降,净利润下行态势能否止住?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味业,603288.SH)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出现首度下滑,尽管在这之后,海天味业不断加码“0添加系列”“有机系列”等高端产品,但中低端产品仍然是企业发
2023-01-09 15:12:00
“酱油一哥”海天味业的“跌落史”
...并不理想。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营收、净利润均呈现出双降的状态;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截至10月11日收盘
2023-10-13 17:11:00
海天味业营业目标未完成,董事长年薪913万创纪录
...,海天味业举行2024年线上业绩说明会。尽管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在经历添加剂“双标”风波两年后,海天味业仍未能完成年初设定的业绩目标。令投资者关注的是,在营收增速
2025-04-10 15:58:00
千禾味业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增速放缓,食醋产品营收下滑
...2023年,千禾味业实现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31.62%,归母净利润为5.3亿元,同比增长54.22%。这一营收增速创下了千禾味业2016年上市以来的最好成绩
2024-04-30 22:46: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武泽伟:新规护航,A股“散户保卫战”能否破局?
中新经纬11月4日电 题:新规护航,A股“散户保卫战”能否破局?作者 武泽伟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近日,中国证监会在一周内连续发布两项重要法规
2025-11-04 19:00:00
工行六盘水分行精准赋能绿色金融 助力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陈雄)2025年以来,工行六盘水分行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聚焦清洁能源领域精准发力,为六盘水高新区某企业“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提供6000万元专项贷款支持
2025-11-04 19:05:00
2025年秋·潍坊阿陀小学支教日记:爱与责任的温暖之旅
金秋九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对乡村孩子的牵挂,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第一批次的支教老师们踏上了前往潍坊营丘镇阿陀小学的征程
2025-11-04 16:20:00
华致酒行三季报出炉:行业寒冬下的坚守与破局
10月29日,华致酒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1.64亿元,第三季度营收12.14亿元。当前酒业面临名酒价格倒挂
2025-11-04 16:26:00
重庆三峡医学中心一期项目门诊试运行暨诺贝尔奖工作站一期正式启用!
10月31日,由中建三局数字工程公司建设的重庆三峡医学中心一期项目门诊试运行暨诺贝尔奖工作站一期正式启用,为项目后续竣工移交打下坚实基础
2025-11-04 11:44:00
中建一局二公司辽宁分公司举行体重管理年“活力健步走,趣味运动会”活动
近日,为积极响应中建一局二公司“活力健康节”暨“体重管理年”活动号召,辽宁分公司工会联合团委组织开展“活力健步走,趣味运动会”活动
2025-11-04 11:44:00
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辖内高新开发区支行:锚定“金融+生物医药”服务定位,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早在2016年,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辖内高新开发区支行便扎根于南京生物医药谷园区。九年来,高新开发区支行始终锚定“金融+生物医药”服务定位
2025-11-04 10:58:00
九州通等在辽宁新设供应链管理公司
近日,辽宁九州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兰芳,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货物进出口
2025-11-04 10:24:00
T3出行在大理成立领行智享科技公司
近日,大理领行智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思远,经营范围包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T3出行关联公司南
2025-11-04 10:24:00
腾讯在海南成立阅漫网络科技新公司
近日,海南阅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沾,经营范围含网络文化经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动漫游戏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腾讯关联公司海南
2025-11-04 10:24:00
国祥控股成立智能机器人公司
近日,浙江国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光全,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机电耦合系统研发等。企查查股权穿
2025-11-04 10:24:00
三花智控新设商用制冷部件贸易公司
近日,浙江三花商用制冷部件贸易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雨忠,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制冷、空调设备销售
2025-11-04 10:24:00
平高电气在河南成立智慧高压电器公司
近日,平高电气智慧高压电器(河南)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
2025-11-04 10:24:00
“镜头里的河南”看见不一样的河南!
大河网讯 当千年洛邑古城的飞檐斗拱遇上vivo X300系列的蔡司影像黑科技,一场“用镜头解码中原文明”的文化盛宴正以磅礴之势席卷洛阳
2025-11-03 15:12:00
建行驻村帮扶工作队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大河网讯 自建行河南省分行定点帮扶三陈村以来,建行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一线、精准施策,积极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
2025-11-03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