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秦之战时韩信为何不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6 10:56: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历史上会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为了让一定的偶然性事件变得合理,古人们会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去进行解释。比如说刘邦一个平民当了皇帝,则是衍生出了很多光怪陆离的传说,比如刘邦是龙之子,有着七十二颗黑痣就像是天上的星宿一样分布。又比如刘邦斩白蛇起义,而且还是赤帝子杀了白帝子。换言之现在来看这些史料,会明白其中的不合理,但是在古人眼里看来,准确说是在封建社会看来确实合理的。

韩信

对此这也就成了司马迁的《史记》当中的一大特色,不能说这么不好,只能说别为难司马迁,很多事因为考究的缺陷或者是角度理解的缺陷,不够完善是必然的。而这样的现象在韩信的身上一样是能够找到,观察韩信的故事就会发现韩信的一个神秘特点,那就是似乎凡事都早有预料。早年韩信母亲去世的时候韩信就故意将母亲安葬在空旷的地方,并且立志说将来自己是要成为万户侯的,到时候这里就是自己的封地,让自己老娘先提前占位置。

刘邦

而有关韩信的崛起则是和一个典故有关,那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事实在刘邦出关中时期的三秦之战,韩信并未参与其中。而更多的是韩信只负责战略计划安排,而并非是作为主帅将领,真正的主帅还是刘邦。但后世的剧本演化误导了观众,认为刘邦不过是顺了韩信的顺风车,没有韩信刘邦就什么也不是。

诚则不然,韩信被提拔为大将军后,需要的是一段证明自己的时间,将军不好当,更不容易当,刘邦也不会轻易将全军统帅权交给一个只是打过一段时间交道的人物。所以刘邦封韩信时源自对萧何的信任,而剩下的时间则是留给韩信证明自己的时间。

韩信

在史料里明确的记载了“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事实证明在此时韩信更多是参谋的职责,而顺利出汉中证明了韩信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三秦之战在史料中的记载少之又少,给人形成一种一战而定的局势,然而三秦不是软柿子,没有那么容易平定。对此《汉书》中的记载对《史记》进行了一定的修补,认为刘邦是在五月份时出汉中,直到九月份才真正出武关,展开楚汉对峙的局面。

韩信

这么一来时间线也就正常了,但这一期间也不是三秦皆定,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如何做到大军遍布整个关中,而且还要行军长达四百里从汉中抵达武关呢?所以真实的情况是三秦里只有章邯被刘邦所击溃,另外司马欣和董翳选择了投降。所以直到九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刘邦军就一直在关中进行影响,然后整整三个月之后才算是彻底扫平三秦,并且将三秦故国改为郡县。

韩信

那么这时候的韩信在哪里呢?其实韩信时参与了三秦之战的,只不过不是在陈仓道跟随主军,而是从子午谷道出的汉中。而整个军事的部署,是韩信做的,只不过主要的统帅却不是韩信。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史记》中对韩信此次作战的一片空白,然而韩信却又在荥阳时期突然出现,而且还帮助刘邦在京、索之间击退了楚军。如果韩信不会突然闪现,那么只能说是三秦时期韩信从异道出了汉中。

刘邦

而这时候也能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韩信在整个部署当中的作用,从记载中说刘邦依照韩信的部署从故道出兵,以及后来依计行事的两则来看,韩信的最大功劳就是实现了自己的计划,并且成功地证明了自己带着刘邦走出了汉中,光是这一点韩信就足以鹤立鸡群了。而且就在刘邦平定关中的这一期间,直到后来进攻彭城然后战败退至荥阳,都找不到韩信的影子。唯一出现的韩信还是韩王信,而不是大将军韩信。所以这一期间我认为韩信应该是随军出了汉中以后,便开始了合纵攻楚的事情,而魏国一开始不采取合作的态度,韩信将魏国给击败才算是从两个方面证明了韩信的能力,一是部署确实如其所言,实现了出汉中的目标,二是领兵作战的确有能力,降服了魏国。也就是从这时候韩信才有了自己的发挥余地,之后提出的和刘邦分兵作战,才能得到刘邦的认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记淮阴侯列传》: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
2024-07-16 16:25:00
彭城之战,张良和韩信到底在不在彭城?
...从小路逃走了,回到了刘邦那里,这个时候刘邦刚刚还定三秦,然后东出函谷关,于是张良开始专心辅佐刘邦,一直跟随刘邦到达彭城。所以彭城之战时,张良就在彭城辅佐刘邦,史记也明确记载了
2023-08-24 16:06:00
刘邦北伐为什么没有成功?
...韩信还没有指挥权,只在刘邦手下充当谋士的作用,还定三秦之战,韩信提供了谋略,但没有率军作战的记录,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是元朝戏曲唱出来的,历史上不存在。刘邦北伐与诸
2023-08-25 06:54:00
刘邦巧妙布局,打破三秦防线
...在偏远的汉中地区。为防止刘邦反叛,项羽在关中设立了三秦诸侯国,分别由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统治。虽然章邯实力最强,但三者并非敌人,而是协助项羽共同防范刘邦的同盟。然而
2024-01-07 15:54:00
韩信在还定三秦之战中起了什么作用?
...到的是韩信,因为这个成语典故就来自韩信,发生在还定三秦之战中,大概意思是说韩信用计谋,明面上派人修理栈道,暗地里却集中兵力攻打敌人,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在《楚汉传奇》这部
2023-08-23 15:06:00
...内,一共封了20个诸侯王。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发动还定三秦之战,灭了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公元前206年10月,河南王申阳投降刘邦,韩王郑昌不愿意归顺
2024-07-16 16:10:00
明修栈道,修的是哪个栈道?
提到三秦之战,刘邦入主关中,我们首先会想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对韩信精彩绝伦的计策折服,但我发现这里面有端倪。不论《史记》还是其他史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此计。它最早出自元
2022-12-18 13:45:00
章邯也是一代名将,为何他没有料到韩信会暗度陈仓
...地。《史记淮阴侯列传》: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刘邦的传记中说用了韩信的计谋,从故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雍王兵败退走,在好畤停下来接战,又失败了,
2024-07-15 20:44:00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说到那肯定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闻名于世的还定三秦之战嘛。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是历史,是编出来的
2023-08-25 21: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