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上饶日报
许健平
张潜何许人也?北宋年间江西德兴银城张氏望族杰出代表,号称湿法炼铜鼻祖,著书《浸铜要略》而名垂冶金史。其博通方技,生前探明所属辖区内有泗洲的铜山、朱砂红、双桥山、孔雀山,以及银城的银山、九龙上天(今江西铜业公司银山矿矿区内)、西山、八十源和花桥的富家坞等矿区,探明饶州兴利场(唐置铜场,在德兴银城)有32泉、183沟盛产胆水,可浸铁取铜。《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五)谓:“饶州府德兴县……铜山在县北三十里,唐置铜场处。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煅炼成铜。”
唐置德兴场,南唐升为县,时属饶州,我国南方最早产铜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百多年的秦番县令吴芮在德兴银城吴园隐居时炼铜铸印,至今尚存铸印墩、淬剑池等遗迹。宋代在德兴泗洲祝家(今江西铜业公司德兴铜矿矿区内)建铜场。该铜场从富家坞到朱砂红,面积约六平方公里,是江西也是中国主要产铜地之一。
宋熙宁二年(1069年),德兴银城本地大富户、乐善好施的余仕隆出资在城北学官后的枕山之巅(现银城境内土地坞山顶)修建高楼,可揽小城全貌。余仕隆恳请时任县令的单锡为楼定名。单县令登楼远眺,四周青山延绵,洎水蜿蜒而下,全城尽收眼底,借“登高聚远”之意取楼名为聚远楼,并作诗一首。诗文如下:
井邑银山匝画屏,层檐飞翼入苍冥。
晓穿帘幕扶桑日,夜浸栏杆紫汉星。
春水涨来斜涧白,炉烟抹去半峰青。
无边光景归吟日,莫向樽前辨醉醒。
除了聚远楼,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余仕隆还出资在城郊偏山修建了静住寺,并在静住禅院殿基下埋藏二百颗舍利子,用以镇住宝藏金地。
聚远楼在风雨中苦苦等了十五年,这一年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令苏轼伤神的“乌台诗案”已经过去五年。六月间,苏轼由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移官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顺道送长子苏迈赴德兴任县尉。途经江西湖口,远眺长江、鄱阳湖水天交融,心情大爽,游历石钟山后留下千古名篇《石钟山记》。之后乘舟转经饶州(今江西鄱阳),沿乐安江逆流而上,至德兴香屯龙溪街码头下船,再沿崎岖官道过天门山而至德兴银城。时任德兴县令的单锡与苏东坡是同科进士,他热情地接待了苏氏父子。单锡素知苏东坡性喜流连山水名胜,故盛情相邀登上城北枕山的聚远楼。
雨后初晴,苏轼、单锡等一行人登楼远眺,对面的天门山、远一些的岁寒山似乎坐了很久,似乎背负着聚远楼外更多更远的脚步。此刻轻盈的是那团云,虔诚地端坐上空,很长时间了,不走、不动、不变,像智者沉思,像灵兽布道。这一重一轻,有如凡间的肉体与魂灵:有时重于泰山密不透风,有时轻如鸿毛飘逸洒脱。苏轼的脑际间一下子清明许多,放下了尘嚣,才可以将自己游离在地之外天之上。于是,感触抒怀出口成章作《单同年求德兴余氏聚远楼》诗三首留记。诗曰:
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
这一年,苏轼(1037-1101)47岁。而年长苏轼一轮的张潜(1025-1105)年龄59岁,两人同肖,属牛。令人好奇的是,两人在这同一片热土之上,偶然的交集也许是那一场盛宴上的邂逅。县令单锡邀请了聚远楼楼主余仕隆,也邀请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包括张氏望族、炼铜世家张潜等陪同出席,共听名满天下的苏大学士高谈阔论,共赏诗人才子的诗情画意。
苏迈任德兴县尉期间,勤政廉洁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百姓感其恩,在县治尉前建“景苏堂”,颂扬和怀念眉山苏氏父子。
十年之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或许是常念起那场盛宴上苏轼的言语豪情,或许是对自己一生的技术研学给后代留个交代,时年69岁的张潜开始着手著书,从矿场勘探开采、从浸铜技艺流程,详细描述了从含铜矿水(胆水)中提取铜的方法。历经四年,几易其稿,《浸铜要略》成书后,命其子张甲献给朝廷。朝廷盛赞此法,重赏之后立即下诏将其法用于江南诸多铜场。如信州铅山场、韶州(今广东韶关)岑水场、潭州(今湖南长沙)永兴场等矿场,全面推广其湿法炼铜,轻松获取巨多铜物。据史书称,北宋时全国胆铜产量每年一百多万斤,占当时铜总产量近二成。南宋绍兴年间,全国胆铜产量增至占铜总产量的八成多。
聚远楼建成五十八年,也是苏轼登楼赋诗四十三年后,建炎年(1127年),宋高宗十分欣赏苏轼《单同年求德兴余氏聚远楼》诗三首,特赐“聚远楼”三字金匾高悬楼顶。因皇帝赐匾加持,聚远楼再次声誉鹊起、名满江东,一时被誉为江东名楼。黄庭坚、佛印、赵掂、马廷鸾等历代文人骚客纷纷慕名而来,登高望远,书写诗词歌赋。元初,书画家、文学家赵孟頫游历德兴,作诗赞曰:“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汉奎光聚此楼。二妙风流是千古,更夸远景集双眸。”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张潜后裔、中书省臣张理将祖传《浸铜要略》一书再献元朝皇帝,并上奏本陈述曰:德兴三处胆水浸铁,可以成铜,宜即其地各立铜冶。(《宋史.艺文志》)之中。
聚远楼元末毁于兵乱,明代重修,后又毁于清末战乱。2003年,为进一步弘扬历史文化,加快旅游经济的发展,发掘文化底蕴,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德兴市政府决定在“国家4A级景区”凤凰湖的西面、海拔高160多米的古龙山顶,重建历史文化名楼聚远楼。新楼仿宋代建筑风格,红柱绿瓦,重檐斗拱,气势恢宏。四周悬挂金匾,其中正面最顶层挂宋高宗题“聚远楼”镀金字匾,自上而下是“云山烟水”和“惟德乃兴”两匾。正门庭左右两侧圆柱上是赵孟頫题的楹联“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汉奎光聚此楼”。聚远楼内中心有一组铜雕“盛世建楼”,及一组木雕“古楼新韵”,充分反映了德兴的历史风土人情。站立楼顶俯览全城,聚远楼成为德兴城区标志性建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