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让35万搬迁群众过上高质量幸福生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27 00: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昭通日报

昭通书写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让35万搬迁群众过上高质量幸福生活

◆记者 莫 娟

行走在一个个易地搬迁安置区(点),一个个生机盎然的产业基地,一栋栋崭新的房屋,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目不暇接,给如诗如画的乌蒙大地抹上了现代和幸福的色彩。

近年来,昭通从加强就业扶持、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入手,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领全市35.47万搬迁群众过上幸福好日子。

多渠道促就业 稳定收入更安心

厂房“搬”进安置区(点),产业“安”在家门口。“嗒嗒……”镇雄县南台街道宝涛服饰制衣厂内灯火通明,多条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正专心致志地工作,裁剪、锁边、缝制……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件件衣服成品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车间流水线上,付义芬正忙碌着。3年前,她们一家从镇雄县盐源镇盐溪村搬到了南台街道呢噜坪易地搬迁安置区,一家人搬进120平方米的楼房。在安置区,幼儿园、学校、扶贫车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条龙”服务。

付义芬就近就业是35.47万搬迁群众幸福生活的缩影。以昭阳区靖安安置区为例,为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增收,靖安安置区在抓好香葱基地建设、帮扶车间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组织开展系列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创业就业能力。

今年以来,靖安安置区党工委结合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劳动力情况等实际,先后开展缝纫工、钢筋工、起重机械操作等职业技能培训。今年1—5月,安置区党工委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期,参加培训人员517人,其中307人已实现再就业。如今,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经过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近年来,昭通立足各安置区(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搬迁群众”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发展红利惠及更多搬迁群众。昭通通过“点对点”“门对门”高度组织化输出12.6万人;依托45万平方米配套商铺,带动自主创业就业0.49万人;依托已建成的56万平方米帮扶车间,解决0.35万人就近就业;统筹在安置区(点)建成苹果、香葱、花椒等产业基地,蔬菜、食用菌大棚及周边企业等岗位资源,累计吸纳4.08万人就近就业。

精准服务暖人心 幸福日子比蜜甜

“过去,我们生病也不敢看,一是穷,二是离卫生院太远。现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满足我们的就医需求,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好日子。”3年前,曾友付从永善县墨翰乡箐林村花苗寨搬到靖安安置区滨江社区。现在的他看病不仅距离近,负担还轻。

曾友付就医方便的背后,是昭通久久为功做好搬迁群众医疗保障。35.47万搬迁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6月21日,镇雄县旧府街道高山大地易地搬迁安置点裕和社区热闹非凡,社区工作人员与搬迁群众边包粽子边拉家常。“今天太高兴了,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非常难忘的端午节。”杨学芝兴奋地说。搬迁3年以来,社区多次举办此类活动。

从山村搬进城镇,群众生活环境变化大,如何有效治理?昭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始终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构建了“街道、社区、片区、楼栋、住户”五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坚持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全面推行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首创的搬迁群众“红黄绿”动态分类管理机制,对应完善“日访、周访、月访”精细化管理服务制度,对特殊困难群众精准开展关爱帮扶和跟踪服务。

把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写进群众心坎里。昭通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把防止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进一步优化安置区(点)“硬环境”和“软环境”,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搬迁群众过上美好新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7 05: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幸福乌蒙“样样好”
...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发展成果更好造福昭通人民群众,也让八方来客在昭通切身感受到“云南样样好”。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
2024-09-14 10:47:00
昭通之“能”——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元台阶
...的主战场,2024年经济总量历史性地迈上了2000亿元台阶,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其势已成。”在刚刚落幕的云南省两会上,云南省人大代表、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说。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
2025-01-23 21:48:00
昭通GDP增速缘何画出上扬曲线
...3761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昭通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工业,实现换道超车。”依托资源、能源
2024-01-09 07:06:00
提升居民收入   共享幸福生活
...结全覆盖,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473元。全面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持续推进教育“三化”改革,与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持续深化;医疗资源布局逐步优化,县妇幼保健院
2023-05-31 00:16:00
...体系。建立绿色品牌,广泛宣传打开销路为推进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驻村工作队牵头,积极推动申报绿色食品,打造石榴品牌,认证“三品
2022-12-21 00:09:00
...移就业2000余人,向县外输出移民劳动力21379人,实现移民高质量就业。潮平岸阔,白鹤展翅风正劲;风正帆悬,跨越发展启新篇。随着移民后扶工作的扎实推进,巧家库区一幅幅产业优
2023-09-10 00:04:00
数智化升级为云南昭通民生服务“添彩”
...通市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技术融入民生管理和服务,让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成色更足。在昭通,红彤彤、脆生生、甜蜜蜜的昭通苹果,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致富果”。这不,来
2024-09-12 15:30:00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助力行动”行动中来,为昭通高质量发展贡献离退休干部的金色力量。
2023-10-24 00:14:00
...工程,推进增收战略。对于昭通,社会民生是发展之要,群众增收是现实之要,2.3万平方公里的昭通大地,需要政府解决群众之需,拓展增收之路,办好一项项民生实事就是最好的路径。随着就
2024-03-17 02:2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