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
为城市带来新活力
“文化+”催生消费新模式
文化产业园凸显带头效应
在6月19日举办的以“文创天府 荣耀未来”为主题的成都市文创业(数字文创)建圈强链招商引智(上海)推介会中,成都市“3+4”区域文创产业园区悉数出动,而这背后,反映了文化产业园区对于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头效应。
业内人士指出,文化产业园区承担着政策落地、项目孵化、咨询服务等多种功能,其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产业要素的有序集聚和城市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
在文博会期间举办的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指出,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龙头,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骨干,众多小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为支点的园区发展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龙头的引领示范效应十分突出。以上海为例,在3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大创智创新示范园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数据显示,已有超过4500家企业在大创智成长,其中上市企业15家,总营收突破3000亿元。此外,还有超过17万名知识工作者于此创业、工作、生活。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4家。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划,到2025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将达到50家左右。
从此次推介会来看,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拟联合法国阳狮集团在成都青羊区打造中传华夏成都文商旅集合产业园项目、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成都高新区建设哔哩哔哩内容安全中心西南总部等,无不着墨于优质文创企业和项目,以形成带动效应。
从龙头到骨干,在成都文创产业实施建圈强链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园区需要吸收更多外界的“养分”以壮大自身。
“科技”成为头号命题
谈到文创,就离不开“科技+”,作为文创产业近两年来的风口,无论是元宇宙、区块链,还是如今大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数字化浪潮已汹涌“涌入”文创领域。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不久前才落幕的第十九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了“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用于全方位展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最新技术、最新创意和成果,并重点组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文化企业参展,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
从现场来看,6大展厅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展现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科技”一词,不只是记者早前在走访之中看见、听到的高频词,进一步来看,如何将科技驱动下的产品匹配到具体的应用场景,更是在场企业的“头号命题”。
例如,文博会“东道主”代表企业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展现了将数字化场景搭建能力和交互式体验打造能力应用到展览展示项目的前沿实践。
而回看参会成都企业带来的产品:成都红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雨燕智宣”视频全流程AI智能解决方案、成都影视硅谷国家超高清基地的大熊猫主题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四川墨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VR领域的大空间自由移动技术……无一不强调产品的“科技赋能”。
事实上,从文博会展现出的“文化+科技”的趋势看来,人们不必刻意去留意相关场景,因为目前落地的相关产品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艺,AIGC驱动下的绘画、音乐、设计、视频制作,各类虚拟主播、数字人……
为发展注入增长动能
文创产业园区作为文创产业的一个基本单元,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观察“样本”。“文化+科技”作为最新的发展趋势,为大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而纵观整个城市,文创产业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值”,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18071亿元迈向“五万亿”大关,达52385亿元。而具体到文创产业,上海和成都两座城市去年的文创产业GDP占比都在10%以上,分别为13%与10.86%。
“塔尖城市”如何迈向新的能级,经济增长新动能十分关键。近年来,从文创产业发展被写入各大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具体来看,“文创+”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脉络之一。“新型消费”“文旅融合”“数字经济”“文化软实力”等成了包括上海和成都在内的多个城市的重点发力方向。
除了规划外,我们也能从去年的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中看出一些产业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2022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4个百分点。
其中,数字出版、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和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30.3%、21.6%、18.6%、16.9%和10.2%。
与此同时,结合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重点来看,以消费为主导扩大内需也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到文创领域。行业专家指出,与技术同行、与消费同频,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3 11: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