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几轮持续强降雨之后,普安县新店镇细汆村水淹滩群众文化广场别具一番风景:停车场整洁规范,竹木掩映如画,荷花在丰盈的池塘里竞相开放……尽管已入伏,74岁的宋兴敏老人空闲时就会习惯性地拿着扫帚义务打扫家门口的广场。
广场其实不“广”,一个停车场、一个公厕、一口池塘、一座群众议事亭外加几片林地,占地不过20亩。然而,它在全镇的名声却很响——首个利用驻村帮扶援建资金,由部分村民自愿出地、每家每户投工投劳建起的“连心广场”“文明广场”。
细汆村本无河,水淹滩更没滩,它形似一口大锅,以往的主要功能是“消水坑”。“低处就是一个烂泥凼,下雨就涨水,周围就会被淹,有人还会往烂泥凼里丢垃圾。大家都希望把它治好。”宋兴敏说。
暴雨过后,组长唐多兴和村民商议灾后环境卫生打扫
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派驻普安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听说群众的愁盼后,立即着手调研立项。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向该项目捐赠了53万余元项目建设资金,15户被占地村民免费“让”出土地,所有农户投工投劳,广场于去年底正式完工。
敢说敢做、威望甚高的组长唐多兴说:“报社出钱好心好意帮我们搞建设,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有个好环境。这还有什么话说?大家都很支持,开一次群众会就过了。”刘锋、代明杰、刘洪等15户被占地群众,当场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唐多兴带头拆除才修几年的厕所,并把地“让”了出来。
今年,贵州省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普安县在村寨中大力清理乱堆乱放和残垣断壁、改造厕所和养殖圈舍、治理生活污水和垃圾。
为了避免重建轻管,不让农村公共设施成“灯下黑”,细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将水淹滩群众文化广场列为“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的管护重点。将其划片至户由村民参与管理,同时纳入村保洁员的日常保洁内容。公厕免费常年开放,水费纳入村工作经费开支。
小广场还兼具晒谷场、停车场等功能,缓解了春节返乡农民工、村民办红白喜事停车难问题,部分庭院狭窄的人家操办红白喜事,还在广场上摆酒席。在水淹滩土生土长的新店中学语文教师代恒说:“以前,很多人都是把车停在通组路上,由于道路本身就窄,有时会造成车辆出行拥堵。”
共建又共管。为了规范停车,村民自发划定了停车位。大家文明办酒,相互监督禁止大操大办,酒席办完,就自觉及时把广场打扫得干干净净。
治了乱,还得让环境更美。贵州日报派驻普安工作队队员、细汆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光龙说:“工作队对广场进行绿化亮化,在池塘里投放了鱼苗、种了荷花,在步道边栽种花草树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群众从环境治理与美化中获益,更加爱护这个小广场。”
如今,宋兴敏老人吃了晚饭,就会约起几位村民在广场上跳广场舞。附近群众农闲季节、茶余饭后常去休闲散步,有外地亲戚来,还带他们逛逛“公园”。以前人嫌的水淹滩,如今成了村里的亮丽名片。
亮化后的水淹滩
代恒说:“群众广场的顺利建成、有效管护,这首先归功于贵州日报的帮扶,其次,也得益于当地淳朴文明的乡风。它顺应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助推了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据悉,水淹滩村民历来重视子女教育,39户160人的小寨子里,就走出了30位村民进入体制内工作,大部分人家都有子女考上大学。
水淹滩先行先试探索出来的共建共管共治模式,成为新店镇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新店镇党委书记康兴敬说:“水淹滩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村民睦邻友好、和谐共处,大家谋发展盼发展的意愿强烈,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群众文化广场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一大写照,又是村民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玉祥 李坚
编辑 喻辉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3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