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何广
青山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位于黔南州东南部的三都自治县,群山起伏,河流纵横,因山而静,因水而名。
尧人山、老王山、月亮山……山山皆有瀑,峰峰皆有溪。
都柳江、排调河、芒勇湖……遇山则绕,触峰则转。
无论是迷恋于神秘未解的咕噜产蛋崖,或是流连于风景如画的都柳江百里画廊,亦或是陶醉于宛若仙境的野记日出……置身三都自治县的青山碧水间,目之所及,皆是浑然天成、赏心悦目的水墨画。
三都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境内生态保存完好,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气候温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47%,先后获得“中国森林氧吧”“中国生态魅力县”等称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山水美景,有秀甲西部的绿色明珠——尧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百里画廊——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有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咕噜产蛋崖。
三都自治县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步伐,紧盯“双三”目标,践行为民初心,坚持把提升民生福祉、拉动经济增长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文化、体育、民族传统村落等为旅游发展的“引爆点”和“助推器”,巧做“水”文章,全力打造旅游产业新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三都自治县接待游客人数515.91万人次,同比增长67.84%,实现旅游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53.22%。三都正在成为一个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依托民族文化 努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三都自治县境内世居着水族、布依族、苗族等11个少数民族,有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水族剪纸、水族双歌“旭早”五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芦笙舞、古瓢舞、跺月亮等特色歌舞,美轮美奂。
其中,水族马尾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历史悠久、针法古朴而被喻为“刺绣中的活化石”。近年来,三都自治县不断完善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措施,把优秀乡土人才、能工巧匠、致富能手纳入人才库管理,同时,不断激发民族文化市场潜力,以马尾绣产业发展助力当地妇女就业创业,绣娘们通过马尾绣技艺,在飞针走线中,让指尖开出了“致富花”。
“结合非遗文化,在传统工艺上创新,融入更多现代化元素,开发更多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擦亮马尾绣名片,实现马尾绣价值最大化。”三都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省级传承人韦应丽说。
目前,以水族马尾绣为旅游产业化主导产业,建成非遗陈列馆、非遗体验中心、非遗一条街、马尾绣小镇等水族非遗主题展示销售平台,成立文创产品企业20余家、水书传习所、马尾绣传习所及双歌传习所12个、马尾绣协会2个、非遗传承基地6个,有力地推动水族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马尾绣绣娘2万余人,制作能手3000余人,绣娘每年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全县仅马尾绣产业就能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带动300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增收。
2023年以来,三都自治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旅”融合作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器”,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不断传承挖掘发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开发特色文旅产品,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提升民族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形象,推进文旅融合取得新成效——
成功举办2023年“红红火火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卯文化系列活动、水族开端大典、苗族吃新节等节庆活动41场次,吸引现场观众40万余人次,带动住宿餐饮等行业消费4000余万元,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成功举办第三届“水晶之夜”音乐节、第二届“凤凰杯”芦笙大赛等品牌活动,邀请唐艺、天生兄妹等省内外著名歌手、网络达人到咕噜景区、赛马城、铜鼓广场等地激情献唱,吸引省内外游客30余万人次,带动住宿餐饮等行业消费3000多万元,持续打响“夜游三都”旅游品牌。
编排的文艺节目《赶共见》《勉睢单娅》代表黔南州参加“讴歌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2023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原生态组)获三等奖、《水武天戈》获贵州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一等奖、《欢乐中国欢乐家》《踏歌行》获贵州省茅台王子杯广场舞大赛黔南赛区一等奖。
纪录片《水书先生》正式发布,并在第28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上斩获“长片十佳作品大奖”;三都自治县成功列入贵州省马尾绣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凤之羽、水仙马尾绣列入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全县接待研学旅行达17万余人次。
无论是水书先生吟诵的神秘,还是民族歌舞的热情奔放,亦或是山水田园的宁静高远……仔细聆听,让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
依托赛事活动 推进体旅融合形成新引擎
近年来,三都自治县坚持以体促旅、以旅带体,以“体旅”融合作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引爆点”,充分整合县域优势资源,深入实施体育强县战略,持续推动全县体育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坚持以赛引流,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旅游”活动,带动旅游消费。
重大赛事活动的举办,是探索“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该县依托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体育赛事品牌资源,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时序安排,主动承接“首届(县域)男子足球联赛(省级总决赛)”“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桂湘三省区都柳江杯篮球赛”“全国老年人气排球之乡交流活动”等体育赛事,创新举办“凤凰杯篮球赛”“全国赛马邀请赛”等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体育品牌IP,打响“中国赛马之乡”品牌。
2023年以来,三都自治县开展了篮球、足球、气排球、舞龙舞狮及赛马、水族端节半程马拉松、八人制足球联赛、黔南州足球超级联赛三都总决赛、黔南州业余超级篮球联赛总决赛、黔桂湘三省区“都柳江杯”篮球赛等大型赛事活动18场次。
通过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既集聚了人气,又有效带动了全县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仅2023年“五一”期间举办为期5天的黔桂湘三省区“都柳江杯”篮球赛,共带动全县住宿、餐饮等消费近500万元,接待游客达21.8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9%,其中过夜游客8589人次,同比增长69.61%,成为黔南州“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为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三都自治县强化宣传推介,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红人效应,讲好三都故事,传播三都好声音。2023年以来,累计承接和举办篮球、足球、气排球、水族端节半程马拉松、端节赛马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活动50余场次,吸引线下观众100余万人次,线上收看近1亿人次,创建了“睢BA”自主IP,有效推动了文旅、体旅和宣旅大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该县民族体育赛事品牌。
在强化多维度宣传推介,打造品牌赛事的同时,三都自治县注重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近年来,该县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不断夯实体育基础建设,全县行政村、社区体育场地实现全覆盖,建成生态体育公园、体育竞技中心和镇(街道)7个五人制足球场,全县体育场地面积达69.8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3平方米。
尤其是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并实现开馆运营,面向广大群众低收免开。全民健身中心作为三都自治县唯一一家具有公益性对外开放的室内专业健身场所,设施设备专业、附属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有室内游泳馆、篮球馆、羽毛球场(内设一个气排球场)、乒乓球馆、健身房、室外网球场等专业场地,配套国民体质监测室、公共卫生间、停车场等设施,让群众享受到全民健身工程带来的便利。
此外,贵州省跳水后备人才基地落户该县,并与县职校联合成立骑师学校,不断提升后备人才发展质量,标志着该县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体育产业的形成,有效促进体育消费,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依托民族村寨 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走进三都自治县普安镇高硐村,极具民族特色的村寨跃然眼前。这座曾经因戏而红的村寨,如今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多彩的民族文化,赢得广大游客青睐,随着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村民们的传统手工艺逐渐点燃了“指尖经济”。
漫步在如诗如画般的村子里,村民们在屋子里忙碌着,或刺绣蜡染,或烤酒刻银,古香古色的村子里,食有美味酸汤鱼,住有特色民宿,玩有水上乐园,赏有日出美景,学有研学基地……
高硐村自2021年入选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以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20字方针要求,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唱响高硐旅游品牌,打造乡村旅游新模式。
高硐村居住着苗族、水族、布依族多个民族,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贵州“第二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每到少数民族节日,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如今,随着高硐村民房外墙改造、环境排污整治等工作的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培训基地的建成,文旅融合发展逐步成型。
近年来,三都自治县立足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在民族文化、体育赛事、生态环境、传统村落等方面做好产业布局,紧扣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目标,突出核心品牌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民族特色村寨。4A级咕噜景区、都江怎雷、九阡水各、普安高硐及拉揽排烧等一批特色旅游村寨,已成为该县重要的旅游品牌,三都自治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既是活态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也是三都自治县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宝贵资源。”三都水族文化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晓义说,三都自治县通过升级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力助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坚持挂牌保护、加大投入、促进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截至目前,三都自治县共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个,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2个。其中,普安镇高硐村成功列入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示范点名录,九阡镇石板村列为国家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以凤羽街道姑鲁寨、龙台王家寨、普安镇野记村、都江镇盖赖村、都江镇来术村、三合街道排烧村、九阡镇石板村石板大寨为中心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设示范点,已纳入州级示范集聚区。
为了在发展中保留民族风情,充分发挥特色村寨内的民族特色文化优势,三都自治县鼓励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展节日庆典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同时,吸引各方游客,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旅游市场的分析和工作调度,以资源开发为引领,强化招商引资,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壮大市场,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推进文体旅融合,以游客满意为根本,提升服务质量,以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契机,融入旅游大板块,创新作为,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高质量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三都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秀举说。
(本版图片由三都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08: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