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水下声呐预警 岸边“天眼”定向 空中无人机抓拍
武汉首次三维跟拍长江江豚戏水
科研人员正在放飞无人机,以拍摄长江江豚出水活动视频。
长江日报讯(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徐雯)借助水听器(水下被动声呐)、高点视频监控设备和无人机系统,武汉首次从水下、岸边、空中3个维度在长江新洲双柳段观察、拍摄到长江江豚“双柳种群”活动轨迹和一段高清的活动影像。
12月15日上午11时30分,布设在新洲渔政趸船上的水下声呐“听到”2至5头长江江豚声波信号。于是,科研人员开启了邻近的“渔政天网”视频监控设备,并放飞无人机跟踪观察。中午12时10分至12时30分,无人机在新洲渔政趸船附近80至150米处拍摄到一段多个小黑点不时冒出江面的视频。通过数据信号和视频画面分析研判,这段视频共记录到5头长江江豚出水活动。
由于当天江面风大,无人机飞行出现强风预警,未能进行更长时间的跟踪拍摄。
武汉渔政工作人员观察到,近段时间以来,长江江豚持续在长江新洲双柳段觅食、嬉戏,有时甚至就在新洲渔政趸船附近出没。
今年以来,长江江豚保护的好消息不断,频频出现多个“首次”。
3月,全国两会期间,“数字江豚”建设首次进入全国视野,被列入议案和提案。
4月,4头长江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8月,长江日报首次独家报道十余头长江江豚诗意栖居武汉两年多。
9月,武汉在长江新洲双柳段布设首套阵列式水下实时声学监测仪(阵列式水下声呐),最多观测到11头长江江豚在双柳水域活动。
11月,武汉泳友拍到长江江豚“游”过泳友身边,这是9年来首次记录到长江江豚重现武汉中心城区。
同样是11月,5位国际鲸豚研究学者成为中国长江江豚首批“全球推介官”。
长江江豚重新游回江城,印证长江生态持续向好。长江江豚频频露面,引来更多关注、更多保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