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导弹作战制胜要素体现的是导弹作战的制胜机理。导弹作战的制胜机理是导弹作战制胜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导弹作战制胜要素是导弹作战的核心能力,是导弹作战特点和规律的直接反映,是导弹作战运用必需把握的基本要求。导弹作战制胜要素分为导弹进攻作战制胜要素和导弹防御作战制胜要素。导弹进攻作战制胜要素为“远、快、狠、隐、抗、高”。导弹防御作战制胜要素为“远、广、快、多、强、高”。
(一)远
“远”主要指尽可能拓展导弹作战的作用空间。这个空间越广阔,火力机动的范围就越大,拒敌方于国门之外的距离就越远,敌方在这个作用空间范围内将无处藏身,将无立足之地。
1.发现敌情远
发现敌情远就是要尽远发现敌方的作战目标,尽远地发现敌方的作战态势,更大范围地掌控作战空间内敌方情况、己方情况、战场情况等基本情况和变化动态。
远是相对的概念。只要能够先于敌方发现,远就具有了实战的意义,就能够使己方抢占胜利的先机,取得主动的地位。
2.目标确认远
远距离的敌方情况和目标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很大的不确定性。目标确认远就是要在远距离发现敌方情况的基础上,分清楚目标是敌是友、是军是民、是真是假、是重要还是一般;在对目标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需要打击的目标进行定位,定位的精度要满足导弹瞄准打击的基本需要。
目标的确认过程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知过程。认知的结果既取决于目标信息的多源和充分,又取决于对这些多源信息的融合和联系起来的思考。
3.作战平台机动远
发现和确认目标之后,就需要调整攻防双方的攻防态势。如果己方先于敌方发现,则调整己方兵力和火力至有利于己方进攻、不利于敌方防御的态势;如果敌方先于己方发现,则调整己方兵力和火力至有利于己方防御、不利于敌方进攻的态势。
作战平台在远距离情况下的机动,是调整攻防双方攻防态势的主要和重要途径。调整不是一成不变和一厢情愿的,需根据敌方情况、己方情况和战场情况进行实时、动态地调整。为了迷惑敌方,作战平台的机动和态势的调整需要真真假假,虚实结合。
4.导弹射程远
导弹的射程远,就可以先于敌方进入有利的发射阵位,就可以先于敌方进行导弹的发射和进攻,就可以取得导弹作战的主动权。
导弹的射程远,就可以在敌方的有效防御范围之外,实施防区外导弹打击,从而有效保护己方作战平台的安全。
射程远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先于敌方的命中是导弹作战的最终目的。被命中的敌方目标将会削弱攻防能力,更便于己方实施后续的导弹作战。
5.目标截获远
受制于导弹自身的感知能力,导弹对于目标截获的距离远小于导弹的射程。导弹目标截获距离越远,导弹对作战平台和作战体系的依赖就会越低,对敌方作战目标的定位精度要求就会放宽,敌方的作战目标就更加难以逃脱导弹攻击。
目标截获远有利也有弊。对于实施主动探测的导弹来说,目标截获越远意味着主动导引头开机越早,探测信号强度越大,导弹攻击的意图暴露就越早,就越有利于敌方对己方进攻的导弹进行拦截、干扰和欺骗。因此,截获与被截获始终处于博弈对抗过程之中,需要将截获的技术和战术紧密结合、扬长避短。
6.作战平台脱离远
即便这样,作战平台对导弹的支援和控制越少,导弹中末制导交班越早,作战平台就可以在更远的距离、有更加充裕的时间脱离敌方的控制范围,从而极大地提升作战平台的安全性,有利于作战平台实施连续的导弹进攻和其他作战行动。对许多作战平台而言,攻防转换的速度往往取决于作战平台对导弹的支援程度。
(二)快
“快”主要指赢得对敌方导弹作战的时间差。这既是以快胜慢制胜机理的体现,也是消灭敌方、保存自己的必然要求。
1.抓住目标快
抓住目标快就是要先敌方快速发现导弹攻击的目标,快速确认目标,快速为导弹的攻击规划提供条件。
抓住目标快将使敌方来不及展开作战行动,也会使敌方无法逃脱己方导弹的打击。
2.部署调整快
部署调整快就是要根据敌方情况快速调整己方兵力部署,快速形成火力优势。
部署调整快需要兵力、火力各方面按照统一的部署和指挥实施联动。部署调整快,将使敌方跟不上己方调整的变化,摸不透己方调整的意图,而且敌方容易在被己方调动的过程中露出破绽,给己方以取胜的先机。这是导弹运动战的真谛之所在。
3.指挥决策快
指挥决策快就是要求各级指挥员根据发现的对方情况,迅速判明形势,迅速判断敌方意图,迅速抓住敌方的弱点和短板,迅速定下决心和导弹作战的方案。
指挥决策慢就会贻误战机,且对敌方情况的误判造成的指挥决策失误,将会导致作战的失败。
4.系统反应快
系统反应快是指导弹武器系统能够快速响应指挥员的决策,快速将各作战要素指向导弹打击的目标,快速将目标的相关要素注入导弹的攻击规划之中。
系统反应的快慢不仅取决于武器系统的固有能力,还与敌方对己方武器系统和打击链阻断、迟滞的作战影响密切相关。需要有效地提升对抗情况下的系统反应能力。
5.飞行机动快
飞行机动快是指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具有强的机动性。导弹的机动性正比于导弹的机动过载与机动速度的乘积。机动性是导弹突防能力的基础。
导弹的飞行速度越快,越有利于实现对时敏目标的发现即摧毁,越有利于实现先于敌方命中。导弹在高速飞行条件下的机动过载能力越高,敌方对己方导弹的拦截难度就越大,己方导弹的突防能力就越强,导弹作战的有效性就越高。
实施导弹有效机动的前提是导弹能够自主发现对方的威胁和对己方导弹的拦截,但这就会增加导弹的复杂性。可以利用战术的办法和体系的能力,降低单纯依靠导弹的机动性抵消拦截的难度。
6.随机应变快
随机应变快是指快速适应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坚持敌方变己方变、己方变在先,使敌方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随机应变快,一方面依靠战前充分的导弹作战预案准备,另一方面取决于精确打击体系和作战指挥的灵活高效。
7.波次攻击快
波次攻击快是指对敌方实施连续的导弹攻击,直至达成导弹作战的目的。波次攻击快的前提是对作战效果快速的评估,是对敌方、己方态势快速再调整,是对导弹武器的快速连续发射能力高要求。
波次攻击的速度快是一个方面,波次攻击的变化快是更重要的方面。变化快将使敌方无所适从、应接不暇。
8.攻防转换快
攻防转换快是指由进攻转入防御或由防御转入进攻的时间短、速度快。进攻与防御是导弹作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己方强大的进攻力量之所在,往往是被敌方重点导弹打击之目标。因此,在导弹进攻的同时必须做好防御的准备,在进行防御的同时必须做好进攻的准备,有效缩短攻防转换的时间。
最好的攻防转换是攻防一体,是防御的同时进行攻击,是进攻的同时进行防御。这需要建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攻防作战体系。
(三)狠
“狠”包含“准”和“猛”两个方面。打得狠是打得准和打得猛的有机结合,是导弹作战能力的核心要素。“准”是指导弹作战过程中情况掌握和指挥准确、打击和保障精准。准确是导弹作战的前提,精确是导弹作战的灵魂。“猛”是指导弹作战火力的猛烈程度。猛烈的火力既可以摧毁敌方的目标,又可以压制住敌方的作战行动,不给敌方喘息和反击的机会。猛烈的火力还可以形成对敌方强大的心理震撼和威慑。在导弹支援作战中,可以为后续的作战行动创造有利的局面。
1.敌情感知准
敌情感知准是指及时而准确地感知敌方情况的变化动态。拨开迷雾,准确地发现敌方目标。洞察秋毫,准确地判明示假的诱饵。
感知敌方情况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对方情况态势,还要对一段时期以来敌方情况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地把握,依据敌方的作战理论、作战习惯、作战要求,科学准确地预见敌方的下一步动向,使得导弹作战的火力筹划建立在准确判明敌方情况的前提之下。
2.目标定位准
目标定位准是指预警侦察系统为导弹提供准确的目标位置坐标,为导弹的瞄准提供基础和条件。
目标定位越准确,对导弹发射准备时间、目标截获距离、导弹飞行速度的要求就越低,导弹作战就更加从容不迫,弹种的选择就更加灵活和高效。导弹作战的空间和时间就会更加充足。
同时也应该看到,目标定位越准确对预警侦察系统的要求就越高,就越难做到目标发现远、目标确认快。需要协调平衡、统筹兼顾。
3.威胁感知准
威胁感知准是指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判明敌方进攻的导弹对己方的威胁,以便于己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威胁感知的信息可以由体系提供,也可以由作战平台提供,同样可以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实时获取。
4.协同配合准
协同配合准是指导弹作战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准确配合,导弹与作战平台之间的准确配合,导弹与导弹之间的准确配合。
协同配合作战是形成优势火力的重要条件,是精确打击体系能力强大的内在体现,是导弹作战力量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5.打击命中准
打击命中准是指导弹准确命中目标,从而有效毁伤目标或使目标失能。精准是导弹的应有之义。
有效地毁伤目标不仅取决于命中精度,还与战斗部的毁伤能力、目标的易损结构、引战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作战的环境密切相关。
6.综合保障准
综合保障准是指精准地开展导弹的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作战保障是导弹作战不可或缺的情报、通信、气象、地理等作战要素。技术保障是保持和恢复精确打击体系和导弹武器装备可靠有效的重要措施。后勤保障旨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精准是指不多不少、不早不晚、恰到好处地保障。
保障力也是战斗力。精确地保障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导弹作战的能力,可以提高保障的效能和效益。
7.体系猛
体系猛是指导弹构建的精确打击体系具有健壮有力、勇猛强势的特征。体系的勇猛是导弹作战部队作风勇猛的具体表象,是体现精确打击体系力量强弱的根本标志。
构建要素健全的体系、冗余关键的体系要素、体系具有在高对抗条件下的任务能力和体系受损条件下的灵活重组能力等,是体系猛的有效和常用的措施。
8.兵力猛
兵力猛是指导弹作战部队的作风勇猛和作战平台的机动勇猛。两强相遇勇者胜,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只有靠猛攻、猛打、猛冲、猛追,才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抓住对方的一丝慌乱和胆怯,从而赢得导弹作战的胜利。
勇猛的战斗作风是一支作战部队的光荣传统。作战平台的勇猛机动,除了依靠作战平台自身的性能之外,更需要依靠作战部队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
9.网电猛
网电猛是指在导弹攻击之前先进行猛烈的网络进攻和电磁频谱作战,以削弱敌方的作战体系战斗力或是其瘫痪,为导弹的进攻奠定基础。网电进攻越猛烈,持续时间越长久,敌方作战体系的能力就会受到越大的局限和压缩,导弹的进攻就会更加的顺利。因此,信火一体是任何作战一方都追求的境界。
网电进攻之后往往伴随着导弹进攻。如果频繁地进行网电进攻,并不总是伴随着导弹进攻,就会造成对方的麻痹和消耗,就会使导弹进攻更具有突然性和隐蔽性。
10.火力猛
火力猛是指集中火力的程度高。多军种、多弹种、多方向、高密度的火力覆盖是火力猛的一种表现,持续不断的波次打击是火力猛的另一种表现。
猛烈的火力既可以摧毁对方的目标,又可以压住制对方的作战行动,不给敌方喘息和反击的机会,猛烈的火力还可以形成对敌方强大的心理震撼和威慑,在导弹支援作战中,可以为后续的作战行动创造有利的局面。
11.威力猛
威力猛是指导弹对目标毁伤的猛烈程度。不同的战斗部种类,可以对目标产生不同的毁伤作用。导弹作战有效性的最终检验,就是看能不能有效地毁瘫目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导弹功能的拓展,导弹携带的载荷不再局限于战斗部,许多功能载荷和能量载荷陆续地装载至导弹上。对侦察载荷而言,威力猛体现在对目标侦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方面;对通信载荷而言,威力猛体现在能够有效地沟通导弹与导弹、导弹与作战平台、导弹与体系之间的信息联系;对能量载荷而言,威力猛体现在最大功率或者是功率密度方面。
(四)隐
“隐”是指隐藏和隐蔽导弹作战行动。这是达成导弹作战突然性的决定性因素。历次战争的导弹作战实践表明,突然的导弹打击能够造成敌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从而发挥导弹作战出其不意的突击效果。
1.作战意图隐
作战意图隐是指不让敌方发现己方实施导弹作战的意图,或者通过隐真示假,造成敌方对己方真实作战意图的误判。
隐藏真实的作战意图一般通过战略欺骗达成,因为意图本身是难以真正隐藏起来的,一种结果的出现往往有一万次症候的暴露。
2.作战平台行踪隐
作战平台行踪隐是指作战平台的行踪可以暴露兵力调整的动向和意图,隐蔽作战平台的行踪就可以使敌方难以跟踪作战平台的去向,从而难以展开有效的导弹作战。
隐蔽作战平台的行踪可以通过实施无线电静默、选择特殊的天候和气象、利用特殊的地形和地理条件等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隐真示假、虚实结合的方式实现。
3.发射症候隐
发射症候隐是指隐藏作战平台发射导弹的症候和痕迹,避免过早地暴露导弹作战的行动。
作战平台发射导弹有许多症候,比如半主动制导雷达对目标的照射、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时导弹出水和出筒的噪音、作战平台保持一定的航向航速不变等等,这些症候如果被敌方探测到就会使敌方有充足的时间做好防范的准备,从而削弱导弹作战的效果。同时,这些症候还会暴露发射作战平台的性质和位置,使得作战平台自身受到敌方导弹打击的威胁。
他机发射、无源式制导、人为地制造发射症候造成对方频繁虚警等,是隐蔽作战平台行踪行之有效的方法。
4.飞行机动隐
飞行机动隐是指导弹隐蔽飞行,造成导弹作战行动突然的战术原则。如果敌方掌握己方进攻导弹的飞行踪迹,就会相应地做好目标的防护,就会在导弹沿途组织拦截或者诱扰。
对弹道导弹而言,最有效的隐是降低弹头的雷达反射面积RCS、增加导弹的诱饵、实施导弹的变轨飞行等。对巡航导弹而言,最有效的隐是降低导弹的飞行高度,使其目标特性隐藏在海杂波和地杂波之中,造成敌方难以发现和难以拦截。对临近空间飞行的高速导弹,主要是通过机动飞行增加敌方拦截的难度。
5.探测信号隐
探测信号隐是指导弹隐藏自身携带的传感器和末制导装置对外辐射的探测信号,从而使敌方的被动探测系统和告警系统难以在远距离下感知到导弹进攻的威胁。
导弹往往采用主动体制的末制导雷达来截获和感知目标,为了实现远距离的截获往往需要采取增加飞行高度、提高发射功率等措施和手段。这种主动辐射的大功率信号具有明确的雷达指纹,不仅可以警示敌方导弹的进攻,而且也为敌方对来袭导弹的拦截和干扰提供目标指示。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采用低截获技术的探测器、采用被动探测体制、采用光学成像制导、利用外来信息进行协同探测和制导等,是隐藏导弹探测信号常用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6.对抗诱扰隐
对抗诱扰隐是指进攻的导弹能够有效地应对敌方目标释放的诱饵、干扰,己方导弹目标的高隐身特性会造成敌方的探测难和诱扰难。诱饵会使导弹打错目标,干扰会使导弹偏离目标,隐身会使导弹难以截获和稳定跟踪目标。
配置不同体制导引头的导弹协同攻击、深入地研究诱饵特性和干扰特性、增加导弹感知目标的信息维度、提高导弹处理目标信号的智能化水平等,是对抗诱扰隐的常用和有效措施。
(五)抗
“抗”是指导弹作战体系的抗毁能力、抗拦截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导弹作战是攻防双方作战体系的对抗。对防御方而言,摧毁进攻方导弹作战体系、拦截和干扰来袭导弹,是进行体系对抗、削弱导弹进攻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对导弹进攻方而言,导弹作战体系的抗毁能力、抗拦截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就成为导弹进攻作战成败的关键。
1.抗毁能力
抗毁能力是指导弹进攻作战体系在敌方实施体系破袭作战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体系有效作战的能力。
抗毁能力一般通过体系的冗余设置和灵活重组实现。
2.抗拦截能力
抗拦截能力是指导弹的突防能力。突防能力是指进攻导弹突破对方导弹防御拦截的能力。
抗拦截能力一般通过技术突防、战术突防和体系突防获得。
3.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是指导弹进攻作战体系预警探测、指挥控制和导弹末制导抵抗敌干扰的能力。
抗干扰能力一般通过技术体制抗干扰、战术运用抗干扰和体系支援抗干扰获得。
(六)高
“高”是指导弹作战的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一场战争需要打击的目标,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每个目标都至少需要若干发导弹和若干个波次的打击,精确制导弹药的消耗是惊人的。由于精确制导弹药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必须合理、高效、节俭地使用。
1.体系高效
体系高效是指高效地构建和运用导弹作战的精确打击体系。通过高低搭配和老旧结合,构建满足要求、皮实耐用的精确打击体系。通过对不同目标、不同场景的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精确打击体系的能力和效能。
高效的精确打击体系可以缩短OODA作战环的闭环时间,可以方便地满足不同弹种、不同任务的导弹作战需求,可以灵活地重构精确打击体系。
2.筹划高效
筹划高效是指高效地筹划兵力和火力。火力的筹划涉及面广、动态性强、时空协同要求高,战前的筹划往往不能适应战时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必须根据战场的变化,快速高效地筹划新的导弹作战方案。
火力筹划不能只依靠筹划系统的自动生成和推演,在作战的紧要关头,更需要指挥员的直觉力和决断力。充分地筹划预案,可以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3.协同高效
协同高效是指导弹与导弹、导弹与作战平台、导弹与体系、弹种与弹种、军种与军种之间的高效协同,目的是实现集中优势火力打歼灭战。
高效地协同可以使发射于不同作战平台的不同导弹,从不同的方向几乎同时抵达目标,使敌方防不胜防,难以招架。高效地协同可以使前一波次爆炸的导弹硝烟,不影响后续导弹的制导和控制。高效地协同可以使导弹的作战实现高低搭配、快慢结合、节奏可控。
4.打击高效
打击高效是指用最低的打击成本完成导弹作战的任务。先用高价值的导弹毁瘫指挥和信息节点,再用中价值的导弹毁瘫防御系统,最后采用凌空轰炸的方式,使用低成本的导弹或制导炸弹,对大部分目标实施打击。
高效的打击是应对现代战争残酷性和持续性常用和有效的措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3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