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诱导消费、“偷窥”行踪、侵犯隐私……儿童智能手表的诸多隐忧,备受关注。日前,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CCIA)组织制定的《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下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指南》拟从告知同意与权利保障、监护人控制、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等方面对制造者提建议、定规范。(12月20日《南方都市报》)
儿童智能手表,其实可以改称为智能“手机”。其功能,真不可小觑。别看它小小一块戴在手上,其实是个智能终端。定位、通话、社交、娱乐、学习、购物、拍照搜题……功能之强大,令人称叹。现如今,儿童手表已然成为孩子的“标配”,甚至堪称社交“神器”,不佩戴一块,都“不好意思”添加好友。可儿童手表如此“智能”,真的好吗?
免密支付,推送广告,购买付费课程,诱导充值打游戏……手表内“天地广阔”,源于一个开放生态——良莠不齐的App都可借此平台,打着益智、学习等旗号,精准抵达中小学生群体。风险隐患,由此而来,且防不胜防。
儿童智能手表不能成了“坑娃”手表。“智能”应有度,应守规,应以“适用”为原则。一味往里“塞”功能、加花样,反而有损安全这条底线,让家长忧心忡忡,是为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可这些道理,制造者不懂吗?近年来,各大品牌都在争相做加法、“卷”功能,仿佛功能越多就越先进、越高端、越值钱。由此来看,让制造者主动“刹车”、自我约束,不太现实,外部“干预”不可或缺。
《指南》由产业联盟制定,属于业内指引、行业规范。看其内容——列出常见的业务功能及必要的个人信息范围清单,提出应向监护人提供挂失等功能,制造者使用新技术新应用前宜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诸多细节颇费巧思,但发布后能有多大效力,尚不得而知。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从根本上看,还是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比如,进一步完善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针对突出问题,以“国标”划清底线、严加规范。
(夏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1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