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老厦门的记忆又回来了!古早桌游葫芦问,您玩过吗?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6-18 08:24:00 来源:厦门日报

老厦门的记忆又回来了!古早桌游葫芦问,您玩过吗?

在宣传展示活动中,葫芦问吸引市民目光。

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吴燕如)“这不是葫芦问嘛?我至少50年没见过了!”瞥了一眼桌面,一张画着各色图案的正方形图纸让老厦门人胡先生瞪大眼睛感叹道。

最近,2025思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老剧场文化公园举办。“葫芦问”这个曾经火爆一时的闽南桌游再次进入厦门人的视野,以思明区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身份亮相,勾起不少老厦门人的回忆,也引起许多年轻人的好奇和兴趣。

唤醒儿时记忆

一边玩一边念口诀 输的人会被刮鼻子

葫芦问游戏,简单来说就是由图谱、玩家棋子、黑白骰子和传统口诀结合而成的桌面掷博游戏,主要流行于福建、广东、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闽南话地区。

图谱,即游戏图纸。在近40厘米长的正方形图纸上画有47个图案,由八仙过海人物、生肖、植物等组成。这些图案依次从最外沿螺旋蛇盘至图纸中心,起点是“兔子”,终点为“张果老”。除终点的“张果老”外,其他图案各有两个。每走一步棋都有对应的口诀,引导下一步棋的走向。

念口诀是游戏的最大特色。“九肥坐大位。”活动当天,80岁的陈奶奶看见图纸后,用闽南话脱口而出,“这是棋子走到第9个图案时对应的口诀。这个游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流行,但口诀我现在忘得差不多了。”

放学后和好朋友冲到家里玩葫芦问的场景让柯女士难以忘怀,“玩游戏有输赢,博钱博吃的都有。”她回忆小时候和姐姐、好朋友盘坐在家里的地板上玩,输的人还会被刮鼻子。

胡先生小时候住第九市场边,至今清晰记得当时菜市场门口就有人卖葫芦问图纸。现场,曾女士就购买了游戏图纸准备让12岁的女儿玩,她说,“这个游戏能够成为非遗代表性项目,说明很有特色。孩子的爷爷奶奶会玩,让他们教。”

思明区文化馆非遗馆员柯鹭斌介绍,葫芦问的特色从其非遗命名就可看出,完整名称是闽南童玩-葫芦问(闽南传统桌游与口诀)。游戏过程通过众多诙谐幽默、简练含蓄的闽南话词汇、谚语、“三四句”等,让人一边玩一边念,感悟口诀寓意。

申请非遗认定

走访闽台地区 创新图纸设计

52岁的郑金程是葫芦问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负责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他一直住在八市附近,玩葫芦问也是他儿时最有趣的回忆之一,“小时候常在八市玩,特别是到了周末和春节氛围更浓,我们当时是在铁板上印图形来玩。”

每当春节和朋友相聚,郑金程总会为人们不再玩葫芦问而叹息,一种唤醒文化记忆的强烈情感扎根心中。而祖籍台湾的他在得知鹿港还有玩葫芦问后,更坚定了想法。2017年,他和团队通过走访泉州、漳州等地以及台湾鹿港收集相关资料,综合各类版本最终确定葫芦问图纸。2018年,葫芦问图纸的福建版权申请下来后,他印刷出来送给各地朋友玩。

这款图纸背后附有非遗介绍、游戏规则和寓意,每个图案还配上数字序号。这是郑金程的创新,“有了数字提醒,能更快学会最基本的口诀:一兔、二驴、三甘仔、四乞仔、五鸡、六猫、七宾、八鲤……”因为口诀太多,他还在每个图纸上附了二维码,通过建立微信群把口诀发给大家学,这样也能随时教大家,或者让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葫芦问看似一个小游戏,实则充满闽南特色,还蕴含传统智慧。”2023年,他决定申请思明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将这个项目传承发扬,最终该项目于2024年8月顺利通过认定。

【互动】

葫芦六就双双层、葫芦九无走、葫芦四扒须;扫五一尾呆、扫八一个月、扫九无走、扫三五佮七;鹿九鹿十搁再入、鹿五出圣龙……葫芦问口诀众多,且带有吉祥、诙谐、俚俗的意义。这些葫芦问口诀,你会读吗?

为了进一步传承好非遗,葫芦问非遗保护单位和本报一起向广大读者朋友征集葫芦问口诀,并招募会说葫芦问口诀的市民朋友一起交流学习。读者朋友可通过拨打厦门日报读者热线968820,或在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非遗保护单位将会联系您。

【名片】

根据思明区文化馆提供的资料,葫芦问是流行于闽南话方言区的一种民间桌面掷博游戏,远可追溯到古代的“升官图”游戏,约至清中后期在闽南定型为一个富有区域特色的民间掷博游戏。游戏走法变换体现道家哲学和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8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幼儿园和非遗保护单位互动交流 孩童玩起葫芦问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玩葫芦问。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吴燕如)厦门日报一则报道,让同样热爱闽南童玩葫芦问的读者朋友携手联动,共同助力非遗传承。18日,厦门日报刊登
2025-06-21 08:16:00
闽南饮食中的鸭子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味蕾记忆闽南饮食中的鸭子●许晓春 闽南民间普遍认为鸭子滋阴温补,因此在日常饮食里,鸭子占据了一席之地。姜母鸭、咸水鸭、鸭肉粥、鸭肉面线、四物番鸭汤……老闽
2023-08-06 07:25:00
古早味吆喝声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家乡美古早味吆喝声大同中学初一(16)班 陈欣怡 在闽南生活了十三年,记得最清楚的还是大街小巷里那清朗悠长的吆喝声。我读二年级的那年暑假,我们全家人回集美
2023-07-09 07:24:00
15天15城15道大菜 每一口都是家的滋味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覆盖亿级人群 形成亿级传播15天15城15道大菜 每一口都是家的滋味“我们的年夜饭”联动报道圆满落幕,市民游客饱览各地年夜菜肴纷纷点赞 本报记者 罗子
2024-02-09 07:4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昨天的厦门“爵士巴士”成为行走中的LiveHouse,成为滨海西大道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总台央视综艺节目《乐在旅途》第三季正在厦门
2025-03-14 09:02:00
“喜乐园山幸福年” 厦门湖里园山社区举办助企惠民元宵市集暨游园活动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厦门2月5日电 (余乃鎏、陈博)元宵前夕,一场主题为“福兔呈祥闹元宵·喜乐园山幸福年”的助企惠民元宵市集暨游园活动,在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园山社区举行。活动
2023-02-05 11:44:00
夏菜“上新”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夏菜“上新”供应充足,整体菜价有所下降本报讯(记者 沈彦彦)昨天,是端午假期的第一天。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众多夏菜“上新”、果菜丰富,厦门市场200多种肉菜供需稳
2024-06-09 07:35:00
...社团,只见学生们手拿电烙笔,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上勾描上色,随着烙笔的慢慢移动,一幅幅构图饱满、富有层次的焦糖色山水人物画初见雏形,学生们个个“身怀绝技”,普通的小葫芦
2023-09-28 03:54:00
“糖友”患病十年一直未接受正规治疗 瞳孔变成葫芦形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陈芳)每个人的虹膜颜色、形态和纹理各有不同,但瞳孔的形状通常都是圆形的。然而,60岁的糖尿病患者老张最近遭遇了一件怪事——他的瞳孔竟变成了
2025-03-27 08:3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石家庄市新华区举办“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书法展
河北新闻网讯(孙倩蕊)8月29日,石家庄市新华区“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主题书法展在新华区文体中心举行。活动由新华区委宣传部
2025-08-31 12:07:00
凌晨出发赶赴烟台山联谊活动现场,天津大姨跨城替儿寻姻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8月30日清晨,烟台山景区被一场急雨洗得愈发清亮,红瓦上的水珠顺着檐角滴落,绿树在风里沙沙作响
2025-08-31 11:24:00
王瑞雪获2025年中国石化油田企业基层安全竞赛个人金奖
2025年中国石化油田企业基层安全竞赛现场传来捷报:鲁胜公司安全(QHSE)管理部主办王瑞雪以警示标识辨别第一、理论答题满分的成绩斩获个人金奖
2025-08-31 09:07:00
华商网讯 河北张家口蔚县应急管理局8月30日发布情况通报:8月29日下午,一辆越野车在蔚县宋家庄镇嗅水盆村村南野外活动时意外坠崖
2025-08-31 07:18:00
华商网讯 2025年8月30日下午,公安机关接到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报案,称有人在网上捏造散布江淮汽车3000余条虚假信息
2025-08-31 07:19:00
8月30日,由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银发力量”主题征文活动结果揭晓。经专业评审,从174篇征集作品中评选出了一等奖5篇
2025-08-31 07:30:00
8月28日,阳曲县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群众文艺展演,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2025-08-31 07:31:00
今年以来,随着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市面上涌现出一批“沙金”首饰。这类首饰外观酷似黄金、售价却不高,因而受到消费者热捧,被视为黄金的平替选择
2025-08-31 07:51:00
暑期接近尾声,旅游市场有所降温。很多老年人也计划在秋高气爽、价格回落的9月外出旅行,旅游市场的淡季却是老年人旅游的旺季
2025-08-31 07:51:00
老年人的心思儿女懂多少 记者走进西安社区和老人们聊了聊心里话
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老年人需要被照顾,需要社会的优待,需要平静舒适的养老生活……真的是这样吗?老年人到底需要啥?老年人的想法为啥是这样的
2025-08-31 07:52:00
德,就是最美的风景|医者仁心!夏津医生栾天与热心群众公园里“抢”回一条命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邓美平 德州报道8月29日上午,夏津县人民医院迎来了一场温馨的重逢。一个多月前在公园突发心梗
2025-08-30 08:12:00
在山东科为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正进行出厂前的最终调试。这些搭载“零编程”操作系统的机器人,通过直观的拖拽界面和预设工艺模板
2025-08-30 08:19:00
1.4万余名新生昨起陆续走进厦大校园 最年长新生54岁
厦大新生报到。海外新生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熟悉校园。54岁的厦大管理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林溪发。(厦门日报记者 赵博洋 摄)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教育工作室记者 郭睿 通讯员 戴佩琪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除署名外))厦大昨起迎新
2025-08-30 08:31: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姜静)8月29日,东南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报到日,校园内随处可见“热烈欢迎新同学”的横幅和喷绘,许多新生和家长兴奋地合影留念
2025-08-30 09:47:00
从五湖四海而来,在“梦中情校”相遇
8月29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迎来4200余名2025级本科新生。这是自1990年后时隔35年,东大全体本科新生回归具有123年历史的老校区
2025-08-30 0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