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欧阳易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气象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
作为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主题论坛之一,第三届气象经济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议题,其影响深远且维度多,持续高温与低温寒潮等天气状况对人体健康带来挑战。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朱彤认为,要增强防范意识,在天气预警发布时,迅速响应,做好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温工作,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极端温度环境中,从而减轻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同时,提升居住与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控制能力,确保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与工作。
“气象预报作为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时效性及预报范围的提升至关重要。”朱彤说,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预报系统正不断优化,力求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提供更为精确的气象信息,为公众及决策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便提前规划、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朱彤补充说,针对野火、沙尘暴等突发性强、影响广泛的自然灾害,应建立健全的信息传播与预警机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至每一位公众,增强社会的整体应对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6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