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好味道来自好食材。仲夏晚霞下的兴义市万峰林景区3500亩高标准高产示范田秧苗长势良好,在晚霞的映衬下,群峰翠绿灵秀,农田与村庄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乡村画卷。
规范化生产的贞丰灰粽
刘松林,一个来自册亨县的布依族女子,依靠祖辈心口相传的糯食手艺,2018年她来到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的乡愁集市开设糯食坊,食客的“一句好吃”让她的糯食坊在兴义小有名气,每逢端午成为她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记者 彭高琴 摄
美食讲究传承,刘松林的女儿罗元艳一直在外打拼,为让好吃的布依族糯食能馈赠更多的食客,她将妈妈所做的糯食搬上电商。 记者 彭高琴 摄
布依族灰粽 记者 彭高琴 摄
色美味香的布依族灰粽
纯植物染料制作的彩色粽子,吃起来入口软糯清香 通讯员 韦帮同 摄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在中国无论南北都会有划龙舟、佩香囊、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但是,最为普遍和重要的习俗莫过于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美食,也是端午节的象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
地处在北纬25度的黔西南,这里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布依族作为历史悠久的南方稻作民族之一,布依族人民的稻耕文化可谓独树一帜,特征明显,历史绵远悠长,布依族民众在重大节日里都会制作与糯米相关的美食来庆祝节日,既向祖先表示尊重和敬意,也能在这些节日里品尝美味的糯米食品来犒劳自己,经年累月的磨合,形成独特的糯食文化。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制作粽子的外形花样也是越来越多,有三角粽、背儿粽、还有枕头粽,吃法也是花样百出,可以蒸、煎、炸、炒、烤,咬上一口,软糯鲜香。尤其灰粽,更是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风味成为黔西南一张糯食名片,在馈赠这方民众的同时,更赢得省内外众多食客的青睐。
每一年的端午节前,是黔西南灰粽的高光时刻,无论是规模化生产的糯食食品加工厂,还是隐秘在街巷的糯食小摊,灰粽绝对是主打产品。在黔西南的乡野和街巷,那一份带着植物清香的粽子味总能带着食客和老饕们找到最能满足口腹之欲的粽子。
布依族灰粽配方独特,主要成分为本地产精选糯米、新鲜猪油、板粟、碘盐、香科等,用草木灰与糯米炒拌后,配上鲜肉,用当地产的粽叶包裹上,然后用大锅闷煮三个小时,香飘四溢的灰粽就制作完成了。
灰粽之所以是灰色,诀窍就在于草木灰,制作草木灰的原料是本地产的一种糯谷草。草木灰的烧制也是一项技术活,并不是随便烧成灰就行,而是要精确掌握火候,不能烧不过,也不能烧太过变成白灰。草木灰烧好以后,待它冷却,要用手将草木灰搓细,然后再用筛子筛,一般要筛两道,保证草木灰要非常精细。
别看灰粽的样子“灰不溜秋”,但是味道可不是盖的,每年端午无论是食品加工厂还是街市小摊都会被卖到断货的状态。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文化表达。它不仅能满足我们的味蕾,也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品尝粽子的美味,感受粽子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如果你想在端午节吃到不一样又好吃的粽子,那么我要给你推荐贵州黔西南的布依族灰粽,每一个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制作的,入口您就能感受到那一份专属糯食带来的味觉满足。
新闻链接: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流传和认可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和诗人,他主张联合其他诸侯国抵抗强大的秦国,但遭到了楚王和奸臣们的排挤和诬陷,被流放到江南地区。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悲痛欲绝,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楚国百姓得知屈原殉国的消息后,纷纷划船到江中寻找他的遗体,但都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蛟龙伤害屈原的尸体,人们就用竹筒装满糯米投入江中,以充饥。后来,人们就用竹叶或芦苇叶包裹糯米,并加入各种馅料,做成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并且每年在这一天重复这一仪式。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最初的由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祭祀龙神。中国古代认为,龙是水的主宰和农业的保护神,所以每年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就会用竹叶包裹糯米和肉类等食物,做成粽子投入江河湖海,以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端午节吃粽子,一方面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文化创造力,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是对龙神等自然神灵的敬畏和祈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和农业文化。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大。因此,人们就把龙视为水的主宰和农业的保护神,希望通过祭祀龙神来获得好的气候和丰收。端午节吃粽子,就是要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要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05:45: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