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有了汉晋和唐宋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2 21:29: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有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后,后人本不应该在相同的事情上,犯下相同的错误。

可既然如此,为什么汉、晋、唐、宋等朝代的国家政治制度都在不断改善时,朱元璋却还坚持用分封制来管理大明呢?

有了汉晋和唐宋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与集权制的优缺对比

民间有传言,刘邦夺取天下后,一直为该用什么样的制度来管理国家而发愁。

原本有大臣建议,效仿秦始皇的郡县制,结果刘邦一听,这怎么行,秦二世而亡,汉朝用了郡县制管理,又能延续多久呢?

想想周朝的分封制,好歹传承了数百年,果然还是分封制更好。就这样,汉朝决定以分封制来治理国家。

有了汉晋和唐宋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

可事实上,上述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民间老百姓的玩笑话而已。在真实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刘邦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一大堆功臣,嗷嗷待封。

虽说功高盖主不对,但立了功,却没有封赏,显然也不对。刘邦决定,临近国都的地方,实行郡县制,偏远的确则实行分封制。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中央不断向诸侯施压,一点一点的将诸侯的武力削弱,最终达到全国范围内,由中央集权的目的。

有了汉晋和唐宋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

汉朝之所以能够传承数百年,其原因也就在于诸侯和中央的明争暗斗,一直刺激着汉朝的统治者们,必须拥有旺盛的精力治理国家。

倘若想着荒淫无道,贪图享乐,那诸侯们可就得好好教导一下皇帝,什么叫风水轮流转、皇位轮流坐了。

当然,在分封的细节上,皇帝肯定要注意很多地方。也唯有将皇权、外戚和诸侯这三方势力平衡下来,国家才能真正的传承许久。

有了汉晋和唐宋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

汉朝在这一点上做得挺好,尤其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更堪称史上最无解的阳谋之一。

反观晋朝,则纯粹是在养虎为患。八王之乱为什么能够爆发,不正是中央对诸侯的压制力越来越小,最终导致诸侯完全可以反制中央吗?

至于郡县制的优缺点,那就更容易理解。就优点而言,国家权力全部集中在中央,当国家需要颁发,或者实行某一项政令的时候,就十分简单。

可缺点就在于,一旦采用了郡县制,亲王们就无法为皇帝提供任何帮助。一大家子在京城之中生活,最终大概也就只能充当啦啦队的角色。

有了汉晋和唐宋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

像唐朝安史之乱,和宋朝靖康之耻发生的时候,皇亲国戚们就无法像周朝和汉朝一样,起兵勤王。

只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朱元璋的改良

了解了两种制度的优缺点后,再来看看朱元璋所处的时代背景,大概是什么样子。

彼时,朱元璋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中原内部,而是始终盘踞在大明北部的蒙古部落。虽然已经被大明军队赶出中原,却依旧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因此,在朱元璋的设想中,一旦北元发动进攻,郡县制很难有效的进行抵抗。反倒是分封制,倒可以为明朝设立重重防线。

有了汉晋和唐宋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

蒙古铁骑,想要再次驰骋中原的愿望,还没开始,就得胎死腹中。

此外,朱元璋在分封制的细节上,还做了优化处理。即军权和地方行政治理权,不能被诸侯王同时拥有。倘若某个诸侯王想要造反,那至少要有钱才行吧。

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拿什么威胁中央?而当中央需要调动诸侯王的时候,地方官员就会主动与诸侯配合,分工明确,一同为国家效力。

有了汉晋和唐宋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

所以朱元璋为什么选择了分封制,也不担心诸侯造反?原因就在于只要某个地方的诸侯王,插手了地方经济和行政,朝廷就知道他心思不纯。

当朝廷在绝对的优势下,还拥有绝对的先手时,诸侯怎么可能造反成功。更别说诸侯之间相互牵制,以一国战一地,完全就是躺赢局。

然而朱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他尽可能为皇太孙朱允炆,争取了如此巨大的优势下,朱允炆还是打输了。

倘若朱元璋在天有灵,或者转世重生,多半拼了老命也得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

有了汉晋和唐宋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何还要实行分封制?

不过朱棣靖难之役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否又说明朱元璋的分封制度是错误的呢?其实错的不是制度,而是朱允炆本人的政治眼光太狭隘,以及面对朱棣靖难时的犹豫不决。

想要依靠这样的人,完美的理解并运用朱元璋留下的“锦囊妙计”,根本不现实。

朱允炆一心想着削藩,到头来却把自己的皇位削没了,真可谓时也、命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2 22:12: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前车,朱元璋,汉晋的资讯:
有了汉晋的教训和唐宋的经验,明代的朱元璋为啥还要捡起分封制
朱元璋和刘邦有一个不好的名声,那就是滥杀开国功臣。在大部分人眼中,开国功臣对一个王朝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优待。但是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开国功臣愿意听皇帝
2024-06-26 10:52:00
朱元璋明知道汉朝晋朝的前车之鉴,为什么还要大肆分封藩王呢?
朱元璋明知道汉朝、晋朝的前车之鉴(汉朝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为什么还要大肆分封藩王呢?咱们都知道以史为鉴,洪武大帝怎么会不晓得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呢?一个放牛娃
2024-11-07 10:10:00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4大预言是什么
...个人就是楚霸王项羽。第二似觉无虞,只恐燕子来明朝的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后,就一直担心自己的江山能不能稳固下来。朱元璋的大儿子叫朱标,为人谦和老实,是有德行的君子,朱元璋本想把
2023-07-23 16:46:00
朱元璋疯狂分封藩王,难道不知道西汉西晋因藩王大乱?
...不用说也知道是谁,从放牛到当和尚,从造反到当皇帝,朱元璋这三级跳可是够可以,从最底层直接跳到九五之尊的行列,朱元璋的脑子可真的是灵光。可是,纵是如此聪明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在大
2024-12-13 09:59:00
万历帝如此怠政偷懒如此任性,为什么没有大权旁落呢
...人没有大权旁落,其他皇帝亦是如此。就是因为与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定下的制度有关系,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废除丞相制,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虽然君权进一步集中,但皇帝自然是更累了,
2022-12-30 12:15:00
朱元璋找3个人画像,前两个都被杀,只有第三个活着
...“龙颜”。古代皇帝的画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可是唯独朱元璋不一样,他拥有两幅画像,并且这两幅画像的朱元璋相差十万八千里,看上去根本不是一个人,一个奇丑无比,一个浓眉大眼!因此,
2023-01-27 14:56:00
他被誉为明初书法第一,晚年却留下一大谜团
...第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号称书法第一的人,晚年却因为朱元璋对江南文人的迫害而人间蒸发,生死未知。宋克生于公元1327年,字仲温。少年时期的宋克在博览群书之余,竟然还喜欢练习武术
2023-07-06 13:48:00
乾隆差点传位给这个孙子,比嘉庆优秀,遗憾的是有一个劣势
...可选,嘉庆资质平庸,各方面能力并不如绵恩,但因为有朱元璋传孙子的前车之鉴,乾隆最后还是选择了嘉庆,绵恩有一个致命的劣势,就是他是皇孙,而不是皇子。小编认为:乾隆所考虑的不仅仅
2023-01-05 17:32:00
一代妖僧姚广孝,为何要辅佐朱棣“造反”
...上最有作为的和尚,可能大家第一反应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但大家可能想不到,在朱元璋驾崩几年后,还有一个和尚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在大明疆土上搅弄风云,凭借自己的天才谋略,让本就
2024-06-20 16: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