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08 10:49:00 来源:魅力科学君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而没有选择永生?对于这个问题,或许你会认为,生老病死是所有生命体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就像日升日落那样自然且不可抗拒。然而事实可能并不如此简单,因为从本质上来讲,死亡其实就是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损耗的结果,而已知的研究表明,这种损耗并不是绝对不可修复的。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举个例子,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了一种与生命体的寿命密切相关的现象,即:生命体的很多细胞都不能无限分裂,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分裂后,这些细胞就会停止分裂,最终走向死亡。这个分裂次数的上限,被称为“海弗里克极限”(我们人类的“海弗里克极限”通常是40-60次,大约每两年分裂一次)。

进一步研究表明,“海弗里克极限”其实是由“端粒”的损耗引发的,简单来讲,端粒是位于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们就像是“帽子”一样保护着染色体,然而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点,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染色体就无法保持完整,致使细胞终止其功能不再分裂。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在更深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有一些特殊的细胞,能够合成出一种被称为“端粒酶”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它们能够起到修复甚至延长端粒的作用,比如说很多动物的干细胞、生殖细胞、造血细胞等,就可以合成出这种物质,从而具备了更长的生命周期。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生命应该是有能力突破“死亡”这一限制,进而实现永生,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生命没有选择永生呢?笔者认为,答案其实可以追溯到基因的层面。

我们知道,基因是生命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被称为“生命的蓝图”,生命体的所有特性——从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其实都会受到基因的控制。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基因的目标其实就是让自己种群的生存机会最大化,而生命体的所有特性,都是基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优化选择,相对来讲,种群个体是否会死亡,并不在基因的“考虑范围”之内。

假设某个种群具备了永生的能力,拥有了无限的寿命,这看上去似乎可以有效地实现基因的目标,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因为寿命无限的个体并不会因此变得“无敌”,也无法真正地做到“永远不死”,大自然中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风险,捕食者、自然灾害以及各式各样的意外,都可能在某一时刻终结这些永生个体的生命,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风险的累积就会让种群个体逐渐减少。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除此此外,大自然也并非一成不变,一个种群如果无法通过调整自身来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那它们的灭绝,就只是迟早的事情。

要应对这些挑战,即使是可以永生的种群,也必须具备繁衍后代的能力,因为这可以有效地补充因各种风险而减少的个体数量,更重要的是,在繁衍过程中,基因会发生变异和重组,为种群提供更多的多样性,从而通过进化来逐渐调整自身,使种群在未来的世代中得以延续。

然而如果自然环境条件良好,种群中的新个体会源源不断地出现,而老的个体由于拥有无限的寿命也不会消失,这就会导致种群中的个体数量的急剧膨胀,当种群数量膨胀到一定程度时,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要知道自然界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支撑有限的生物数量,如果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过多,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就会迅速增加,最终就会导致资源彻底枯竭,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即使这个种群具备了永生的能力,也无法逃过灭绝的命运。

也正是因为如此,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基因都选择了“有限寿命”这一策略,而没有选择永生。这种策略的好处在于,通过让生命个体具备一定的寿命,可以在其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确保自己的种群得以延续,在此过程中,生命个体逐渐老去,并最终走向死亡,而新生代则不断补充种群,同时通过进化来调整自身以适应自然环境。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避免种群数量的过度膨胀,也很大程度地保证了种群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对于基因来讲,这种策略显然比永生更加有效。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进行的一种拟人的说法,实际上,基因并没有思想,更不会主动去选择某种生存策略,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过去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那些无法适应自然环境的种群,都被严酷的大自然“淘汰”了,或许在那些“被淘汰者”之中,就存在过一些理论上可以永生的个体……

总而言之,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其实是基因在数十亿年中演化出的最佳策略,不过考虑到基因无论多么复杂,归根结底只是一段一段的遗传代码,所以我们或许可以乐观地认为,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人类终有一天能够洞悉基因的奥秘,进而打破这一古老的生存策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病毒是外星物种?科学家发现:噬菌体的基因组不像地球生命
...,这也意味着,在地球之外的地方,应该也有大量的类似生命体存在。这个发现对于研究地外生命,也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者认为,或许未来可以通过对于地球上病毒的进一步了解,从而揭晓地球
2022-12-26 07:00:00
人类为什么至今都没有发现外星人?或许一开始寻找方向就错了!
...命,因此似乎有逻辑地推断,相似的环境或许是寻觅其它生命体的理想场景。然而,放眼可观测宇宙,有千亿计的星系,每个星系中又有千亿颗星辰,其中大多数星辰周围都环绕着行星,据此计算,
2024-11-25 10:45:00
生命体细胞如何应对外部入侵?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分子机理
...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自然界中的生命体时时刻刻都需要应对细菌、病毒等各种外部入侵,生命体的细胞为此会产生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分子,它们通过转录后基因调
2023-10-03 18:54:00
新发现:地球生命的共同祖先出现在42亿年前,以二氧化碳和氢为食
...是指如今地球生物最原始的共同祖先,是地球上所有现存生命体的共同起源体。之前也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比如在2016年,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认为地球生物的“最近共同祖
2024-07-17 13:56:00
水熊虫,天地间无所畏惧的生命体!你了解它有多可怕吗?
...来仿佛平凡无奇的名字,却隐藏着史上最顽强、最恐怖的生命体秘密。它源自地球上最险恶的环境,几乎无所畏惧地生活于各种恶劣的条件下,被誉为“生命的不死鸟”。你或许以为它只是一种微小
2024-01-29 11:51:00
探索繁殖之谜:男女搭配的背后原因,为什么无性繁殖不行?
在自然界中,生物繁衍是生命的基本法则。而我们人类的繁殖方式与其他许多物种截然不同,我们需要男女相配才能进行繁殖。这种性别搭配的背后,隐藏着令人着迷的原因。或许你曾想过,为什么不能
2023-10-31 16:10:00
...科走向学科交叉,范畴由多层分科走向探索共性。细胞是生命体的核心单元,人体就是一个由约37万亿至40万亿个细胞构成的复杂系统。心与小肠在解剖学上并没有直接联系,怎么会在生命活动
2023-07-15 02:14:00
为何一定要男女搭配繁殖后代?无性繁殖不行的真相!
...选择吗?这个问题引发了无数科学家们的探索,使我们对生命的谜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让我们一同探索,无性繁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为何只有男女搭配繁殖才具备独特的优势。或许,这个
2023-08-23 14:22:00
...生命科学的意义也不充分了解。在人的全生命周期中,其生命体内全基因的功能表达是受天地自然环境因子制约的,人的臓气是法时的。从生物全息论的角度看,人体全基因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后的
2024-01-12 08: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