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勇探未知道路,织密环保法网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3-26 05: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探访热播剧《江河之上》背后的江苏实践 ——

勇探未知道路,织密环保法网

□ 本报记者 顾 敏

近日,随着中国首部环保司法题材电视剧《江河之上》的热播,相对“小众”的环境资源审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部剧从初创到筹备拍摄,从角色设计到剧情发展,都带有浓浓的江苏印记:创作团队的灵感来源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编著的《中国环境司法改革之江苏实践》;环境资源审判法官担当剧本创作顾问,确保剧情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全剧17个案例背后均有真实案例,大多由江苏法院审理……透过这部剧,观众看到了中国环境司法改革之路的崎岖艰辛,看到了江苏法院护航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更充分感受到守护江河之美的法治力量。

改革:

打破传统审判“不痛不痒”的困境

滂沱雨夜,化工厂门口两组人正在对峙,气氛剑拔弩张,人群中的黑影手持铁棍冲向村民……《江河之上》第一集开场,就是一起由化工厂偷排污水引发的激烈冲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马路宽了,高楼多了,钱包鼓了,可是清澈的河水、洁净的空气却成了奢侈品。

作为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的省份,我省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矛盾更早出现,百姓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渴望也更为迫切。

作为江苏人,《江河之上》总导演、总编剧周亚平对此有着切身体会。“江苏人对长江有着深厚感情,在江苏工作和曾经在全国各地拍摄纪录片的那些年,我发现了很多由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也一直在思考:影视创作能够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影视工作顾问后,周亚平将目光投向了环境司法,“江苏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水平,在整个长江流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环境司法改革的江苏实践和江苏的司法案例,对于我们的创作拍摄都有很大启发。”

《江河之上》聚焦的基层环保试点法庭从无案可审、无人理解,走向成立“跨区域、全流域”的环境司法改革历程,与现实相互印证,让亲历这一过程的江苏法官都深有感触。“这正是现实中人民法院环境司法改革的生动写照,回顾10多年的改革历程,江苏环境司法改革的探索步伐始终与党中央部署要求、与人民期待同频共振。”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马杰说。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治护航,但彼时的江苏环境司法却显得“捉襟见肘”——2012年,全省法院受理环境民事案件47件、环境行政案件50件,而全省各级环境保护机关接待的环境污染信访超过4万件。

老百姓为何信访不信法?司法保障不力是重要原因之一。省法院调研发现,从1997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写入刑法到2012年长达16年的时间里,全省法院受理的污染环境罪刑事案件仅有16件,相当于1年1件,且大多判缓刑,只有1件判刑3年以上。

2012年办理的47件环境民事案件中,近三成案件撤诉或驳回起诉,大部分案件中原告所获得的赔偿仅有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要贴钱打官司。“我们判的就像挠痒痒,刑事上不敢判重,民事上又判赔得少,污染者更加肆无忌惮。”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庭长陈迎说。

很显然,传统的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和审判方法,难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也无法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如何打破这样的困境?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探索:

全流域保护、跨区域管辖、专门化审判

改革,首先从环境司法专门化开始。

早在2008年,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中级法院层面率先建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开始了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探索。

但放眼全省,每年全省环境资源案件仅有两三千件,分散在全省120多家基层法院和13家中院,一家基层法院一年仅审理一二十件。如此小的案件量,导致环资审判不被重视,也形成不了专业力量和统一的理念。“打个比方,审案就像刷题一样,只有刷到一定程度,才能积累足够的审判经验。”马杰说。

2012年,江苏法院启动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的全面实践。2013年起,我省法院在全国率先打破三大诉讼程序壁垒,将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同一审判机构归口审理,省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指定部分基层法院在设区市范围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

随着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在我省全面推开,如何打破行政壁垒、系统保护生态这道司法新难题又摆在了江苏法院面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长江走不出治污“怪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仅长江江苏段就流经南京、扬州、南通等8个设区市。传统的行政区域环境治理割裂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地方行政干预、司法保护碎片化、裁判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环境司法功能的发挥。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的要求,2019年7月1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跨行政区划的“9+1”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即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设立长江流域(南、北片)、太湖流域等9家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由全省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案件;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实现跨行政区划的全流域环境资源保护。

依托新的审判机制,以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真正落到了实处。让污染者痛到不敢再犯,我省法院通过依法判处实刑、慎用缓刑、强化罚金刑等手段,对向新江海河倾倒危险废物的首犯陆某顶格判处7年刑罚;审结一批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判赔百万元、千万元的案件不在少数,对偷排废水的某水务公司开出5.2亿元“天价罚单”。

如今,“9+1”机制仍在与时俱进,不断彰显盎然生机。去年以来,根据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要求和各地环境治理实际需要,我省法院在原有“9+1”机制基础上,推进专门审判机构向基层延伸,共新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汾湖法庭、大运河环境资源法庭等5个基层法院环境资源法庭。而放眼全国,自中央深改委办公室将“9+1”机制作为改革经验进行推广以来,目前已有7个省份先后在中院设立管辖全省环境资源案件的专门法庭。

创新:

不照搬“前例”,实事求是摸索新路

非法排污案、金雕非法买卖案……随着《江河之上》剧情的推进,一件件在现实中可以找到原型的案件呈现在观众面前,江苏法院办理的案例成了剧集创作丰富的素材。

比如,剧集中,以海阿平为首的非法捕捞队,长期在“碧湖”区域捕捞鳗鱼苗并出售谋利,这种使用“绝户网”酷渔滥捕的行为最终受到严厉惩治。该案的原型,就是南京环境资源法庭成立后审理的第一起案件——“特大非法捕捞长江鳗鱼苗公益诉讼案”。该判决是全国首例判令从捕捞、收购到贩卖长江鳗鱼苗“全链条”承担生态破坏赔偿责任的案件。

该案合议庭成员之一、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副庭长姜立说,无论是环境科学还是生物多样性知识,无论是鉴定意见的选择还是赔偿标准的确定,都需要以科学知识为前提,而这仅仅是办好环资案件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要将专业判断与法律判断相结合,才能作出既符合科学原理又符合法律要求的判决。”

在环境资源审判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范例可供借鉴。法官要办好案件,要敢于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而这其中,首要的就是司法理念创新。

不同于其他审判领域,依法公正裁判只是环境资源审判的“底线”,抚平生态“伤口”、恢复绿水青山,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有序有效推进,才是最终目的。

以非法采矿案为例,过去的裁判理念是,破坏了多少山体,就赔偿多少的矿产资源损失。但在审理王玉林等人非法采矿民事公益诉讼案时,陈迎并没有照搬“前例”,“非法采矿,毁的何止是矿山?非法采矿会破坏地表植被,而这些灌木丛面积的大幅减少,对鸟类栖息地会造成破坏,进而影响鸟类繁殖。”最终,法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对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要素受损情况进行整体认定。

其次是规则的创新。一槽罐污水往河里一倒,当时很严重,但过个两三天,就看不出来了。等到诉讼时,现场污染的证据早就没了。“很多时候环资法官面临的难题是,污染后果难以量化、该赔多少难以举证,传统的司法审判是没有证据就不支持赔偿,但是受损的环境需要修复,我们需要在缺乏既有司法规则的情况下,探索符合环资审判规律、符合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同时兼顾公平合理的新的司法裁判规则。”陈迎说。

以卓航公司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武汉卓航江海贸易有限公司先后5次偷排船舶含油污水,但排入江水的含油污水早已无法取样。如何认定排污量、确定赔偿金额?法院最终根据船舶航行轨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污染物处置去向等因素,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明确船舶污染案件证据认定规则,有力打击长江船舶污染犯罪,该案入选最高法第37批指导性案例。

“9+1”机制运行以来,我省法院审理了一批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案件,其中,9件案例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中国环境司法裁判案例;7件案例入选最高法院环资类指导性案例,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情怀:

江河无言,守护有我

探索新的审判机制,确立新的司法裁判规则,这意味着不仅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法官愿意冒着可能被改判的风险,敢判、敢担当。

“为什么敢这样判?”在采访一件件全国首例时,记者不禁向法官发问。

“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正在做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陈迎说,推动一个个案件从判决走向生态修复的过程,也是反复自我确信的过程,“越做越有信心”。

“被危害的动植物不能呜咽,被损害的土壤、河流不能控诉,但环资法官必须有这样的情怀和坚守,扎扎实实办好每一起案件。”姜立说。

从事环境资源审判法官的职场奋斗,是《江河之上》聚焦的主线——剧中塑造了罗远、耿念、林海岚等一批个性鲜明、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法官形象。周亚平告诉记者,最初并没有把环资法官的个人感情生活、家庭生活纳入进去,因为担心会落入电视剧的“俗套”,但是在江苏以及其他长江沿线法庭采访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创作团队实实在在地了解到一线法官们的辛苦和不易,“他们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的艰难选择,他们对公平正义和职业尊荣感的执着追求并不矛盾,比较全面地展示他们的AB面,有必要,既真实也很打动人。”

整部剧对环资法官工作与生活的真实还原,也让很多追剧的法官表示感同身受,从剧中看到了“自己”。让马杰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长期和妻子两地分居的法官耿念,回家等到晚上爱人休息后,仍在台灯下坚持看书。“这对于环资法官来说太真实了。”马杰说,无论是日益完善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还是各种环保专业术语、环境评估报告等,都需要法官始终保持学习状态。

江河之上是什么?“江河之上是人民,江河之上是生命,江河之上更是未来。”这是《江河之上》给出的答案。《江河之上》之外的江苏,以法之名守护绿水青山的探索创新仍在路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6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交汇点讯 6月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江苏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2年6月—2023年5月)。全省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的价值引导、评价功能,紧紧围绕“公正和效率”主题,
2023-06-05 14:40:00
司法之手描绘“青绿”江苏生态画卷
...性司法裁判落实。设立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是江苏法院深化环境资源审判“9+1”机制改革,不断创新“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的成果缩影。2019年,根据江苏拥
2023-01-17 05:44:00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江苏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去年6月至今年5月,全省法院共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6025件,其中,审结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的刑事案件866件,
2023-06-06 07:13:00
...大众报●2020年,盐城中院“申请设立跨区域的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入选全省“法治惠民实事优秀项目”,并被评为盐城市“法治惠民实事项目”特别奖。●2020年,施某某非法狩猎刑
2023-09-24 03:14:00
江苏高院举办第三届“江苏最美法官”推介活动
...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陈燮峰、灌南县人民法院灌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庭长蒯舒、盱眙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周婷、东台市人民法院三仓人民法庭庭长徐刘根、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2023-02-18 22:00:00
江苏南京:植此青绿愈林伤
...高伟所在的玄武区人民法院里,设有“西南低山丘岭区域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发生在南京市、句容市区域的环境资源一审案件。设立该法庭是江苏省环境资源审判机制改革的重要一环,这一改
2023-12-05 07:44:00
...环境的探索之路。电视剧以长江流域江苏环境司法改革和环境资源审判实践为背景,剧中的故事大多取材于江苏。有人说,环资审判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环资审判的法官就是美的缔造者和守护
2024-03-21 21:49:00
展示环境资源审判的一扇窗
...法案件为主线展开,剧情跌宕起伏,展示了近十年来我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发展成就,勾勒出一幅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改革蓝图,谱写了一首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发声、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赞歌。《江
2024-04-21 01:20:00
猎杀“鸟中大熊猫”只为饱口福?四男子获刑!
...界环境日。当天上午,江苏省盱眙县人民法院洪泽湖流域环境资源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涉“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30余家媒体、平台对此次庭审进行了全程直播
2024-06-06 13:20: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电影《寻砖》首映式在河北迁安举行
摄制丨河北日报记者师源 见习记者安洋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师源、见习记者安洋)10月31日,电影《寻砖》全国首映式在河北迁安举行
2025-11-01 19:32:00
美剧派对畅享美剧月 搜狐视频关注流明星共推美剧盛宴
作为独具特色的美剧平台,搜狐视频“美剧月”活动在10月至11月掀起年度美剧资源观剧热潮。而作为美剧月最为亮眼的盛大活动
2025-11-01 19:40:00
中共一大纪念馆微电影《宣誓,传薪之火!》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10月31日下午,中共一大纪念馆原创微电影《宣誓,传薪之火!》点映礼在新天地UME国际影城举行
2025-11-01 15:45:00
速看!“戏聚榕城”闭幕晚会来了,文中有福利……
好消息来啦!“戏聚榕城”2025年福州市闽剧优秀选段(折子戏)展演闭幕晚会将于2025年11月2日晚19:30在福州闽剧院剧场举行点击可免费领取门票这场收官盛宴将集结福州闽剧界的
2025-11-01 17:48:00
由李玉执导,方励监制,张子枫、张伟丽领衔主演的电影《下一个台风》,今日曝光“姐妹相护”正片片段。片段展现了林沫沫(张子枫 饰)遭受侵害后反被污名化
2025-10-31 10:52:00
ACG 刘咏涵个展 《重构》落幕,艺术里藏着青春蜕变
2025 年 10 月 26 日,北京 798 艺术区一九・空间内暖意涌动 ——ACG 国际课程在读学子刘咏涵的个人艺术展《重构》在此圆满举办
2025-10-31 14:24:00
倾颜×《剑来》动画推出联名系列,以清爽之力破界江湖!
摘要:国货国漫携手,跨越次元联动近年来,国漫在“Z世代”人群中备受欢迎,不仅是日常娱乐,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审美表达。这一趋势也为品牌提供了与年轻人对话的新契机——读懂国漫
2025-10-31 14:24:00
《一路繁花2》第二期高能上线,繁花团体验牧场生活,姐弟开启观点交锋
近日,爱奇艺自制综艺《一路繁花2》第二期正式上线。何赛飞、刘嘉玲、刘晓庆、宁静、张柏芝与柯淳、邵子恒共同组成的新一季繁花团
2025-10-31 14:24:00
手绘丨好评鄂州,高“言”值亮相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刘璐 刘浩 通讯员 陈稳定)10月29日,鄂州市第三届主题网络评论大赛颁奖仪式举行,来自各地的网评作者代表齐聚千年吴都,3名获奖嘉宾现场分享创作心得
2025-10-31 15:02:00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乌兰图雅随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
千帆艺动驰草原 万里铸文耀北疆。为积极推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在基层落地生根,10月26日至28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怀揣对文化的热忱与使命奔赴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
2025-10-31 15:55:00
电影《即兴谋杀》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电影《即兴谋杀》于10月31日全国上映。近日,在北京举办的“致命盛宴”首映礼上
2025-10-31 16:10:00
讲述基层干部的真实故事,电影《深深眷恋》在京放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10月30日,由人民院线推介的现实题材电影《深深眷恋》在北京华夏电影中心举办路演活动
2025-10-31 16:10:00
连续斩获国际声乐大奖 李瑷希的“三级跳”音乐教育之路
当李瑷希(Aixi Li)在2025年连续摘取四项国际声乐大奖,西方媒体聚焦她光芒四射的舞台表现时,国内教育界将更多目光落在她背后那条罕见的“三级跳”培养路径上
2025-10-31 16:25:00
题材丰富 异彩纷呈|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新片推介会举办
10月27日上午,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新片推介会在广东珠海举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宋智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主任王璐
2025-10-31 16:55:00
光影铸史 精神永存|纪录电影《我的身后是祖国》珠海首映礼致敬抗美援朝英雄
10月25日,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核心活动之一——纪录电影《我的身后是祖国》首映礼在广东省珠海市圆满举行
2025-10-31 1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