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10月28日讯10月28日,潍坊寿光洛城街道屯田西村文体活动中心格外热闹。潍坊市文化指导员“链”基层行动走进屯田西村,同时,村里300多位73岁以上老人齐聚一堂,屯田西村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茶话会举行,老人们赏书法、看演出、享聚餐、领福利,欢声笑语满溢乡村。

活动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潍坊市文联书画院院长逄春伟带领十多位书法家来到结对村屯田西村,为村民现场创作书法作品。这场双向奔赴的文化与温情盛宴,源于潍坊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10月9日,潍坊市首批22名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正式受聘上岗,他们以结对形式,与潍城区、寿光市、临朐县的22个村(社区)开启基层文化服务试点(其中寿光有8个村),目标是推动基层文化从“送文化”的单向输入,向“种文化”的内生培育、“创文化”的活力激发跃升。

“潍坊寿光有仓颉造字传说,文化底蕴浓厚,屯田西村还有仓颉汉字艺术馆,这是宝贵的文化资源。”逄春伟在现场创作时坦言,要把书法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陪着乡亲们用笔墨书写自己的家乡故事,让书法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乡村生活的纽带。当天,书法家们围绕“家乡美”“敬老情”等主题挥毫泼墨,一幅幅饱含温度的书法作品,或赠予老人,或装点村文体活动中心,让墨香与乡土气息交融。

潍坊市寿光市在此次基层文化服务试点中的“全链条保障”思路,为文化指导员工作落地见效筑牢了根基。从试点村的筛选、文化人才的配套,到活动开展的全程跟进,构建起层层递进的支撑框架,避免工作“碎片化”。在试点布局上,寿光坚持“点面联动”,在潍坊市确定的8个试点村(社区)基础上,同步在各镇街筛选50个村作为“储备库”,目前已在13个村开展活动,待试点成熟后,将以“一村一策”的方式逐步推开,形成“市级示范引领、县级协同推进”的格局,既确保试点村能“趟路子、出亮点”,又通过层级带动实现“面上覆盖、整体提升”,破解“单点孤立”难题,让文化资源效益最大化。

同时,潍坊寿光改变“送文化”的单一模式,转向“送文化+种文化”双轨并行。一方面,依托公益培训联盟、“蔬乡文脉・互鉴共赏”交流平台,统筹试点村现有人才资源,重点培育“懂文化、善组织”的村班子,让村干部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头雁”;另一方面,组建20支本土化文化文艺队伍,通过“手把手教、常态化练”的方式,把专业技能传授给村民——从舞蹈编排到乐器演奏,从书法入门到戏曲演唱,专业指导员的耐心指导,让村民从“文化旁观者”变成“文化参与者”,为乡村留下了“带不走的文化队伍”,从根本上破解基层文化人才“断档”难题,激发乡村文化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而当天的重阳节茶话会,正是“种文化”成果的生动体现。除了潍坊市文化指导员带来的书法服务外,屯田西村的文艺爱好者纷纷登台,献上了舞蹈、京剧、小品等18个自编自演的节目,村民们穿着整齐的服装,伴着熟悉的旋律起舞,一句句字正腔圆的京剧唱段,一个个贴近乡村生活的小品包袱,引得台下老人频频鼓掌。村里的志愿者们也提前忙碌起来,精心准备了热气腾腾的菜品、包子、水果等食物,让老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里不仅有宽敞的休闲娱乐场地,还能请来文化指导员给我们‘送文化’、做指导,精神文化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74岁的村民葛孚丰难掩喜悦,他带领村里的太极剑爱好者走上舞台,一招一式舒展流畅,赢得满堂喝彩。

据屯田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葛茂学介绍,为让老人们过个舒心的重阳节,村里还特意准备了鸡蛋、牛奶等过节福利,就是想让老人们感受到村里的关爱,让敬老、爱老的氛围越来越浓。
文化指导员“链”起专业资源,村民自发组建队伍“种”下文化种子,重阳节里浓浓的敬老情,屯田西村的这场活动既是潍坊市文化指导员“链”基层行动的一个缩影,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下步,在寿光,随着“全链条保障”“点面联动”模式的持续推进,将有更多村(社区)像屯田西村一样,在文化的滋养下焕发新活力,让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红火。(通讯员 纪哲)
责任编辑:赵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