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工作中的黄新瑞。
带领村民种植箬叶,助农增收。
全媒体记者 刘学成
从茫然懵懂的外来媳妇,到村党支部书记,到恩施州九届人大代表、恩施州劳动模范,作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黄新瑞一路走来,初心不改。她敢想敢拼,百折不挠,把自己的美好韶华献给了父老乡亲。
2021年,在宣恩县沙道沟镇坛子洞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时年36岁的黄新瑞,全票当选新一任党支部书记,成为带领坛子洞村脱贫致富求振兴的领头人。
扶贫路上 走遍全村家家户户
现年39岁的黄新瑞是广西南宁人, 2004年在外务工时与坛子洞村小伙左宗文相识。2008年,两人决定返乡创业。回村后,两人养猪、养鸡,开荒种魔芋,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017年3月,黄新瑞被聘为村里的扶贫专干,负责全村贫困户信息统计等工作。
“我们老家南宁地形以平原为主,从来没有走过这样的山路,每次都要抓住树枝和绳子慢慢前行。”黄新瑞说,刚到坛子洞村,没走过山路的她苦不堪言,上山容易下山难,很多次都是同行人扶下山、背下山。
“2017年4月,我去五组至八组办危房改造的佐证资料,早上6点出发,晚上12点多才到家。”黄新瑞回忆,那是她第一次走访这几个组,走到小地名黄家沟时,黄新瑞脚一滑,顺手抓住一根“绳子”,没想到抓住的竟然是一条蛇,吓得她赶紧将蛇扔了出去。
“那时候,手机没有信号,一个人走在大山里,很害怕。”黄新瑞说,顾不上那么多,她一路小跑,记不清摔了多少次,等到丈夫找到她时,已是次日凌晨。
“我是外地口音,刚开始给村民打电话,一开口他们就挂了,以为我是骗子。”没办法,黄新瑞只得一家一家入户走访。虽说坛子洞村只有13个村民小组311户942人,但山大人稀、村民居住分散,黄新瑞花了整整3个月才访遍所有人户。走访过程中,她尽量学着用本地话和村民交流。
就这样,一个从小在平原生活的外地媳妇,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走遍全村每家每户,敢走山路、会说本地话,成了真正的本地人。
服务群众 私车成了村民的交通工具
“我们有什么事都找黄书记帮忙,她也是随叫随到。”在坛子洞村,很多村民都这样说。
3月4日,二组村民黄美云不慎摔伤。得到消息后,黄新瑞立即开车将其送到医院治疗。
春节后遭遇雨雪天气,坛子洞村大部分通组公路结冰无法行车,眼看马上要开学了,七组大学生潘仁华却下不了山,只得向村委会求助。黄新瑞接到电话后,让潘仁华的父亲将他送到车辆能通行的地方。等到潘仁华后,黄新瑞驾车将其送下山,让他及时赶到学校。
“村民生活困难,我能帮就帮一下。”村里很多孩子没车下山时都坐过她的车。事后,村民们要给她一点油费,但她从没收过一分钱。
2023年6月,六组村民张合成病情严重,需要立即到恩施手术。得到消息的黄新瑞,第一时间驾车赶到张合成家,将其送到恩施。
2022年,坛子洞村和其他地方一样,遭遇极端干旱天气,很多村民生活用水陷入困境。黄新瑞和同事每天带着村民找水源,为大家送水。七组村民潘民检家居住偏僻,距水源地特别远,家里无人挑水,黄新瑞便和同事开车给他送水。
2018年,黄新瑞考取了驾驶证,买了一辆双排座小货车。“我原计划买一辆小轿车,可想到村民们需要拉货时不方便,就买了辆小货车。”黄新瑞的小货车成了村民的交通工具,她每天开着车行驶在村里各个地方,送农药种子、接送孩子上下学、送村民就医等,所有费用都是自己承担。
“你每天都不在家里陪我,我才是真正的留守儿童。”从扶贫专干到村党支部书记,黄新瑞将全部心思用在了村里,完全顾不到家,儿子常常以留守儿童自称。
“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我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人,欠他们的太多。”黄新瑞说,虽然觉得亏欠家人,但看到村里路通了,环境变好了,村民更加自信了,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让黄新瑞欣慰的是,儿子渐渐长大,开始理解她的工作,假期还陪她为村民办事、送货、接人。
乡村振兴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坛子洞村位于沙道沟镇东南部,距集镇60公里,距县城120公里。全村地势崎岖、狭长,平均海拔达1300米。2018年前,全村13个村民小组中,有9个组不通公路,村民出行困难。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底,通过积极争取,坛子洞村修建两座通车大桥的申请得到了上级同意。可修桥要占用村民土地。黄新瑞主动站出来,多方协调,最后顺利施工。2018年11月7日,祖祖辈辈期盼的大桥终于通车,村民们自发组织了通车仪式。
随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坛子洞村各组相继通车,困扰多年的出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坛子洞村自然环境好,如何将资源变为效益,将风景变为“钱景”,这个问题摆在了村“两委”面前。
多年来,坛子洞村一直生长有野生箬叶,分布面积较广,资源十分丰富。从2019年开始,该村在对口扶持单位的支持下,开始发展箬叶种植,但村民们不看好,认为满山遍野都有,没必要浪费土地种植。
“没办法,我和侯书记(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侯延辉)先在自家种,然后动员亲戚种。”村民们看到箬叶生长时间短,效益好,陆续开始种植。
经过几年发展,坛子洞村箬叶种植面积达1500亩,如果全部达到丰产期,村民每年可增收1500万元。
目前,坛子洞村申请的箬叶深加工项目已得到批复,即将动工。届时,该项目将覆盖全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除主产业箬叶种植外,坛子洞村还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了黄柏、白芨、黄精、七叶一枝花等高山药材种植,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升治理水平,黄新瑞带领大家举办“乡村夜话”“屋场会”等活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大力宣传各项村规民约、法律法规及惠民政策,推动村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好。
曾经偏远贫困的坛子洞村,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得到全方位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