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记得按时服用抗凝药,回去后也要多注意身体。”10月21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里洋溢着喜悦与希望。贵州省第二例接受人工心脏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张大哥(化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与康复后,各项指标恢复良好,今天顺利出院,开启全新生活。张大哥(化名)难掩激动之情,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现在感觉好多了,走路也不累了,这种感觉太幸福了。”
据了解,今年44岁的张大哥(化名)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常年在广东省务工。7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工地忙碌,突然发觉身体出现异常,走路很累,不能走太快,做什么事都累。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后,便继续回到工地干活。可没想到,不适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后续检查更是查出“心脏增大”,病情已不容乐观。
就在张大哥(化名)病情危急、家人一筹莫展之际,他的姐姐偶然得知,遵医附院能够开展“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安装”手术。8月6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张大哥(化名)慕名来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此时的他,已经处于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生命危在旦夕,常规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改善他的病情,经该院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并多次MDT联合会诊确定,要想挽救生命,最好的途径就是做“人工心脏”植入。
2025年9月26日,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带领团队对张大哥(化名)进行了“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术后,在医疗团队的精细化护理下,经过不到1个月的住院康复,患者指标正常,达到出院标准。
“当时弟弟心衰很严重,心力衰竭的症状不断加剧,我们就联系了这边的医院,9月26日做的手术,10月12日我们就转到普通病房,那时候他就能下床走动了。超乎我的想象,恢复得挺快的!”张大哥(化名)的姐姐激动地表示。
据了解,“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装置)是一种使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者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甚至作为永久性治疗;是延续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与有效手段。
此次张大哥(化名)“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的成功及顺利恢复出院,是贵州省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这是贵州省第二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进一步巩固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更多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表示,通过这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他们对于肺高压的治疗,尤其是右心功能的维护,有了更深的体会,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未来,遵医附院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开展更多前沿性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
主创:余从源 杨勇杰
一审:王 信
二审:余 旭 姚 腾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