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时迁道:「小弟幼年间曾到大名,城内有楼,唤做翠云楼,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小弟潜地入城,到得元宵节夜,只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遣人马入来。」”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想必都知道,这里说的大名就是历史上那个家喻户晓,非常出名的“北京大名府”。
“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曾经的大名府作为大宋的陪都,繁华非常,人口众多,令人艳羡。但岁月总是不会放过任何东西,大名府也不例外。随着世事变迁,大名府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沦为一个县城。
那么,曾经的大名府究竟为何那么出名,又为何会沦落为一个小小的县城呢?
鼎盛大名府
曾经的大名府繁荣得过了头,被誉为“北京大名府”,意为当时大名府的繁荣程度可与现在的北京媲美。
大名府最早为人们所知,是在春秋时期。一开始作为卫国的属城,大名府被称为“五鹿城”,这个名称在历史上还是挺有名的。可见,大名府很早就已经被人们熟知了。不过,在混乱割据的春秋时代,大名府注定不会只属于卫国。
进入战国时代,在战争的推动下,大名府很快就变成了魏国属城,此后,大名府一直在各个国家的版图上飘忽不定。而由于大名府曾经隶属魏国,它后续的名称中多带有一个魏字。这样的情况一直保留到唐朝唐德宗时期,此地终于更名为大名府,取的是个吉祥兴盛的好兆头。
不知是不是这个名字给了大名城气运,一进入宋朝时期,大名城就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北宋初期,赵匡胤刚刚夺得皇位,对于被献于契丹的土地、城池一时间也是无能为力。在最佳防御地带已经被赠送出去的情况下,赵匡胤只能下令将整个大宋向南。这时候作为中原门户的大名府简直是扼住了大宋的咽喉,一度被赵匡胤设置为北宋陪都,这足以看出大名府对北宋朝廷的重要性。
被设为陪都之后,在北宋朝廷的重视下,大名府似乎突然就有了活力,开始火速发展起来,一跃成为百万人口大的城市。
在军事上,北宋朝廷为抵抗契丹,竭力将其打造为一个军事重地,这个举措,无疑加速了大名府的发展;在经济上,在还未被设置为陪都之前,大名府因其卓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就发展的相当好,如今再加上陪都之名,经济发展的速度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就这样,因其重要的军事地位以及发达的经济,大名府成为了“北京”一样的存在,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大名”。《水浒传》赞其:“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如今看来,是一点也不差的。
不可逃脱的衰败
如此繁华出名的大城市,衰败起来也是一点也不含糊。
巅峰过后往往就是衰败,大名府在宋代盛极一时,宋代之后,自然就迎来了败落。元朝时,疆域辽阔,不再设置陪都,大名府失去了政权的强有力支持,一时间地位骤降,但名气还在。进入明朝,大名府遭受了它有史以来最大的打击——洪水。
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漫灌了整个大名府,肆虐的洪水冲垮了高高的围墙,横扫了城内各大建筑,一时间,大名府内,一片狼藉。经此一劫,大名府各方面都深受打击,城中昔日繁华景象再也看不到,唯余数米深的淤泥昭示着这场灾难的惨烈。在这样悲惨的境况下,大名府人口骤减,搬走的、死亡的,这场洪水,让大名府几乎沦为空城。
就此,大名府失去了所有,经济、人口、万座楼阁,一切它曾经繁华的代名词都化为乌有,它一步步走向衰落,沦为了今天的一个小县城。
无可奈何的灾难
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大名府的衰败绝不是因为丧失了政权的支持,而是因为那场毁天灭地的洪水。
都说天灾人祸不可避免,大名府的衰败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一场洪水让曾经繁华堪比当今首都的大名府顷刻间毁于一旦,看着被淤泥掩埋的故土,居民们死的死,搬走的搬走,光辉了上千年的城市,一时间竟沦为空城,而后很长一段时间无人居住,被划成小县城,这样的结局任谁也没想到。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对于大名府的遭遇与衰落,我们也只能叹一句:世事无常,是它的命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2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