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出走一年,富士康归来仍是少年。
在短视频平台快手上,挂有富士康招聘的直播间里,主播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简单却又有效的招人话术:
“不要学历,不要经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年满18岁就可以,主要是招来做手机的,是适合咱每个人的工作,当天报名,当天入职,当天发牌。”
直播间招人,某种意义上和电商卖货是类似的做法;但区别在于,富士康直播间下方链接里挂着的是四个富士康郑州两个厂区、包括八大街和港区。
和郑州厂区不同的是,八大街主要是制作手机壳,流水线脏一点,港区则做手机零件组装,新一些,干净一点。
在郑州富士康招聘公众号上,今年四月前,该账号每天都只有一篇的更新频率,但从五月起,该账号开始发布带有“入职返费”的招聘帖,且发帖频率也显著上升。
入职返费,这是国内制造业工厂短期内吸引大量工人加入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们在特定时间段内入职富士康,即可在工期达到一定时间后奖励特定的一笔奖金。
尽管他们是名义上的“临时工”,但对工厂而言,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三个月的工期虽然奖励多了,但长期来看依然降低了工厂的用工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现在,富士康在国内开启大规模招聘,也意味着富士康又回来了。
根据媒体的报道,目前富士康郑州园区在7月已经招募了5万工人,且目前招聘仍在持续。
尽管此前富士康曾多次准备撤离国内,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富士康依然无法全部脱离。
根据富士康网站介绍,目前富士康在全球共有28个主要工厂,其中只有7个分布在国内,占比已经大幅降低。
但即便如此,国内工厂对富士康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以郑州工厂为例,郑州工厂是国内最大的苹果生产组装基地,在巅峰时期,郑州工厂容纳了35万工人,2016年,郑州工厂生产智能手机共2.58亿部,其中1.26亿部都是苹果手机。
可以说,富士康作为国内最大的制造业工厂,在巅峰时期凭一己之力,为我国新增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同样的,国内数百万富士康工人,每年也生产了数亿台手机、电脑和耳机等各类电子产品。
这一次富士康又在国内大幅招人,显然是为即将上市的苹果手机做准备。
根据富士康的公告,目前前往郑州富士康的临时工返费还在不断上涨,四月末的时候返费只有4000元,到今天返费已经升到了7500元,不过拿到所有返费的前提条件,都要求员工必须工作满90天才能够拿到这笔奖金。
富士康此番在国内大幅招人,显然是为iPhone 16做准备,今年新款的苹果手机将于9月13日开启预售,9月20日正式发售,用高额返费留住工人加大生产,90天刚好可以赶上苹果手机的发售潮。
这一次富士康在国内大幅招工,正值富士康开启自己的全球化布局一年时间。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已经在全球多地扩大投资,并试点建厂,富士康在越南、印度都增设工厂并大幅招工,试图以摆脱过于倚重国内的产线布局。
而在富士康所有的试点中,最被看好的就是东南亚的印度。
根据CNBC的报道,去年一年时间里,富士康先后在印度两地分别投入6亿美元和5亿美元,又在年末宣布计划在印度加大投资以配合来自苹果的订单需求,这笔投资数额也将高达15.41亿美元。
同一年,墨西哥也收到富士康的5亿美元投资,以扩大产能。
今年初,富士康再次宣布将在越南两地投入共超过5.51亿美元建厂,并预期在2027年5月就正式投产。
从过去一年乃至今年富士康的投资布局来看,今年富士康在国内狂招人,可能是它的最后一次,毕竟全球化,才是富士康未来的战略重心。
更国际化的生产工厂分布,是富士康未来的大方向,过去富士康在国内生产了90%以上的苹果手机,随着富士康的国际化布局逐渐完成,富士康走出去,是命中注定的。
根据《华尔街日报》和摩根大通的分析,苹果公司计划到2025年,将25%的全球iPhone生产计划转移到印度,但截止2023年1月,印度仅占苹果总制造业务的5-7%,到2023年底,印度负责全球14%的iPhone生产。
但也有更为乐观的分析。
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目前都在国内生产,印度工厂去年才开始跟上iPhone 15标准版的生产标准,根据媒体的报道,为了今年首次在印度生产高端iPhone,富士康正培训数千名工人,争取在9月发布会数周后就可以发货。
最近几年苹果明显加快了印度制造计划,看起来也并不如分析的那么不顺利。根据苹果每年披露的供应商名单来看,2019年苹果只有6家供应商在印度建厂,但到2023年已经翻倍增长至13家。
为了加快在印度制造手机,苹果已经对最近几代iPhone标准版采取了高度模块化设计,减少生产工序、降低难度,并不断将原本在硅谷和国内工作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派往印度,指导生产。
苹果甚至还说服了印度地方修改劳动法,放宽工作时长和加班限制,以满足富士康轮班需求。
在苹果近乎“全方位”的努力之下,截止今年3月底的过去一年,iPhone的印度产值已经翻倍,达到140亿美元,全球产能占比已经达到七分之一。
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印度的iPhone生产份额会提升至四分之一,也就是25%,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錡则更乐观,预测今年印度就会生产20%至25%的iPhone。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富士康在国内大规模招工,更像是“回光返照”。
投资印度,对苹果和富士康来说不仅仅是降低风险,还能够为苹果带来丰厚回报。
苹果2023财年的印度营收约6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五成,净利润增速则超过七成,另外得益于印度这个全球最大人口的发展潜力和人口红利化,苹果手机也逐渐在印度市场打开口子。
押中下一个人口大国崛起,这几乎是另一个故事的翻版。
过去数年,欧美逐步意识到供应链依赖较高,会带来什么风险;率先喊出“去风险”的是欧盟,随着这个趋势的进一步固化,我们看到过去数年跨国公司的分散投资策略。
而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它的离开长期来看依然是一个趋势,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30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