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第一次读三国,读到关羽华容道放曹时,禁不住拍手扼腕,咬牙切齿!怒关羽之假仁义慈悲,怨诸葛之明知故犯,怪刘备之姑息纵容,恨曹氏之狗屎运气!真正了解原委后,却觉得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大势所趋,放曹是当时情势下的必然选择。又不禁深深折服于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把握。
华容道义释曹操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江东才俊周郎打败,八十万大军被五万孙刘联军打的是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由于曹操军队多为北方人,所以此次水战淹死之人甚多,可谓是曹操逐鹿中原以来最大的失败。而曹操在此次战役大败之后更是狼狈不堪,带着为数不多的兵马,到处仓皇逃窜,就像那过街老鼠,蹑手蹑脚,生怕那项上人头不保。
可谁曾想,诸葛孔明乃神人也,对他的逃窜路线可谓了如指掌,这不,他召集张飞、赵云,准备在半路截杀曹操。关羽见状,大惑不解,忙问军师为何不给自己安排任务,诸葛亮说:“汝原本受过曹操恩惠,怕汝不忍杀之”。关羽忙向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把他安排在最关键的位置,他这才领兵前去。
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谋士程昱小声对曹操说,关羽向来忠义,丞相您曾经对他那般厚待,今天求求情,应该可以放我们过去。想到自己还有未完成的事业和抱负,曹操想了想,纵马向前,与关羽寒暄起了往事。关羽在曹营的那些日子里,受到了极高的待遇,被封为汉寿亭侯,上马金,下马银,如今骑着的赤兔马也是曹操当年所赐。曹操说,今天我兵败势危,到此已无路,希望将军念及昔日之情,网开一面。关羽忠义,想起了曹操当年对自己确实不错,看看眼前这个灰头土脸的男人,心中越发不忍。最终,关羽还是放走了曹操。
为什么一定要放了曹操
赤壁之战是三国的重要历史转折,因为正是它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从隆中起,诸葛孔明就判断了天下三分的大势,同时之后所有的战略运作也是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进行的,赤壁之战是联吴抗魏的重要战役。赤壁之战之前乃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魏强吴弱,蜀尚不存在,只存在于刘备和诸葛的臆想中。其时的刘备只是处于求生存的状态,所以任何一方的独大都会使刘备的巨大威胁。
赤壁之战的胜利标志着联吴抗魏的目的达到,诸葛这时候要思考的是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解决根据地问题。但如果他选择杀曹,则会给魏造成致命的打击,因为曹操此时是魏的绝对精神领袖,缺曹则魏之危矣;同时赤壁之战承担主力正面作战的东吴的军队,杀曹会极大地壮大吴的军事力量,不仅是在实际力量对比上,更是在精神上,再加上东吴的上下齐心,才华横溢的周瑜,调度有方的鲁肃。
诸葛不能允许东吴借势壮大,所以一定要给他埋下一个力量相当的敌手,以便东吴不能够全身心灭刘。事实也是,在败魏后,周瑜第一件事就是要灭刘,但是被诸葛四两拨千斤,化险为宜了。因此,关羽放曹实际上是诸葛亮的战略选择;而且在战术上也运用得绝对高明,选对了人,选对了地点,同时给自己最好的下台阶的理由。
为什么放走曹操的人选,必须是关羽呢?
首先,
关羽和曹操有旧情过往,有了这段交情,才有放走曹操的理由,这是蜀汉阵营里其他人所没有的。关羽向来重情义,对于曹操昔日的恩情一直放在心上,如今正好借此机会让关羽将人情还上,互不相欠,日后等到真正可以杀曹操的时候,关羽可以做到心无旁骛。
其次,
诸葛亮想借机杀一杀关羽的威风。关羽一直自视甚高,即使是诸葛亮也不放在眼里,此番违抗军令,放走曹操,诸葛亮正好可以借机收服关羽。
总结下,诸葛亮让关羽放走曹操可谓是一石四鸟:
一是让关羽还了曹操情谊;
二是不让孙权有机会做大;
三是不让刘备陷入困境;
四是收服关羽。
可以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什么?
在华容道关羽放曹上充分体现了诸葛作为一个辅国之相的谋略,验证了他的帅才风度。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学习:
1、对大势的把握。
俗语说时势造英雄,但要想成为英雄首先要了解天下大势,否则像吕布只能成为成为一介莽夫,成不了英雄;诸葛深知要争得蜀国天下,首先要维持吴魏对抗的格局,因此才有华容道默许关羽之放曹;
2、对自身实力,竞争格局的洞察。
知己知彼方百战百胜,只有明白了自身的强弱、对手的实力才能够在应对时游刃有余;袁绍因为过于夸大自身实力导致兵败官渡,丧失问鼎中原的机会。对自身实力的掌握和对吴魏实力对比的分析才使得诸葛做出联吴抗魏,借魏制吴的战略部署;
3、战术上的因才施用,指挥得当
;要放曹操要选择合适的人选,不仅要能够完成任务,而且要让自己的战将、要让东吴挑不出理来,所以诸葛选择了曾受曹操大恩的关羽,也成全了关羽的忠义。
在这场捉放曹的事件中,曹操是诸葛三分天下大势的棋子;关羽是诸葛实现战略目标的马前卒;刘备是诸葛保护有限的有生力量的棋子。所有一切尽在掌握中,孔明孔明,洞之若明,吾深服矣!!!
可以从关羽身上学到什么?
从忠于汉室、忠于刘备集团的立场来看,曹操是图谋篡逆的“汉贼”,是刘备集团的死敌,绝对不能放过;但从个人关系来看,曹操曾对关羽礼遇甚高,上马金下马银,赠锦袍、赠赤兔马,表奏汉寿亭侯,恩深义重。而知恩报恩,有恩必报也是关羽一向奉行的为人处事原则。
关羽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在忠与义的面前,关云长最终选择了义,这是超越政治利益的一种选择,这也是完善人格修养的一种选择。“
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义是古时最常用的一个道德概念,是做人做事的最高标准,中国传统文化无不把义作为道德的核心内容。被国人信奉为武圣人的关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义”的代表,是集各种义于一身的典范。华容道义释曹操体现的就是信义,代表着知恩图报、舍身取义等美德的回归。
关羽熟读春秋,深明春秋义理。在义的道德范畴里,古人最重的就是道义,道谓天下通行之路,义谓天下合宜之理。忠义、信义、侠义、仁义都首先要合乎道义,道义是中国古代义的总领。在生活及人际交往中恪守道义,就如天道运行,百姓日用而不知,却又不能违背。社会文明的秩序就在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道义而获得最低程度的保障。道义也是道德的底线。
而关羽的内心一旦同化道义,心即遵循信义之道,内心支配言行,言行符合内心,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成为了那一时刻的必然选择。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是《孟子·告子上》的一句话,也是对义者最富影响力的一句话。
《三国演义》最后写道:关云长放了曹操,引军自回。此时诸路军马,皆得马匹、器械、钱粮,已回夏口;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毛夹批写道:
关公无所得,其所得者义耳。
而这一个“义”字,正是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关羽才是最大的收益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05: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