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初中生跟奶奶学踩缝纫机勤俭持家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14 04: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传承好家风成为学校实践作业

初中生跟奶奶学踩缝纫机勤俭持家

初中生跟奶奶学踩缝纫机勤俭持家

奶奶教王小瑞同学“踩缝纫机”。

通讯员刘惠 摄

□ 长江日报记者周锐 通讯员李静 刘惠 郑慧娟

用了40多年的大桥牌缝纫机是奶奶“化腐朽为神奇”的传家宝;爷爷放弃城里的工作回乡照顾年迈的父母,还为没有子嗣的伯父伯母养老送终;一门三代从医,一家14位白衣天使守护人民健康……

新学期第一周,一批充满着向上向善力量的“家风家教”好故事,在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校园里传开。

这缘于学校在寒假布置的一道“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的实践作业。据统计,有3000多学生家庭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

■ “奶奶正在把踩缝纫机的本领传给我”

八(4)班王小瑞同学家里,一台用了40多年的“大桥牌”缝纫机还在“上岗”。奶奶喜欢将旧衣物、废布料“变废为宝”:一张用了10年的旧床单,做成了4个温馨的小坐垫,一把雨伞不能使用了,奶奶巧手变成时尚手提袋……

王小瑞说,家里每一位成员都谨记着“惜人惜物,勤俭持家”的家风:妈妈一件大衣可以穿二十年;爸爸在大学的背包到现在成了颇有年代感的单品。“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心怀感恩、惜人惜物,做一个勤俭的好学生!”

王小瑞骄傲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现在,奶奶正在把踩缝纫机的本领传给我。我一定会好好学,当好接班人。”

■ 立志成为“医四代”,书包里一直装着小急救包

二(4)班的叶芊语同学来自医学世家,家里三代从医。整个大家庭有14位医务工作人员,分别在全国三甲医院的不同科室工作。

叶芊语同学的太奶奶是同济医院护理系创始人之一;奶奶是中南地区ICU创始人之一,同济医院原麻醉科主任,因其在麻醉领域作出的贡献,获第二届“中国杰出麻醉医师”称号;爷爷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学报(医学版)主任;父亲是同济医院肿瘤科医生、博士生导师……疫情期间,全家所有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到抗疫中,家人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她。

现在,小芊语的书包里一直装着一个小急救包,放着口罩、棉签、酒精、创可贴等。“在同学们需要的时候,它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她说。

在一次谈及梦想时,芊语说长大以后也想当一名白衣天使,当祖国需要的时候,第一个冲锋在前。

■ “孝亲敬老的爷爷给我树立了好榜样”

八(4)班雷雪彬同学讲述“家风家教”好故事的主角是自己的爷爷。

爷爷从小坚持自学,虽然没有踏入学堂门,同样掌握一定的知识文化,也因此在1957年他24岁时,被选到了鄂州钢铁厂,不到半年就被提为宣传干事。工作三年半后,接到家人书信——老人病重。为了赡养父母,爷爷毅然放弃了城里的优越工作和生活,辞职回到了农村。

爷爷除了赡养自己的父母,还主动担起了照顾没有子嗣的伯父伯母的重任,把他们接到家里和自己父母一起赡养,给他们送终。

“爷爷用行动对孝亲敬老家风进行了诠释,为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雷雪彬同学说。

■ “太奶奶始终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

六(2)班胡经纬家族的命运因太奶奶的坚持而改写。

“太奶奶出生在湖南农村,幼时父母双亡,被卖做童养媳。她断断续续上过私塾,后被亲戚接走,跟着庙里的师傅读书,能识文断字。家里最困苦的时候,太奶奶始终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在男丁可以挣工分的年代,太奶奶坚持让孩子们去上学,自己以瘦小身躯走街串巷为人接生,将家里3个孩子都培养成才。”

“爷爷少年时每周背着咸菜,徒步几十里去求学,最终在1966年考上武汉科技大学冶金专业。爷爷毕业后,选择做一名教师,在武汉工作四十余年,以特级教师的身份从武钢三中退休。”

胡经纬的父亲高中毕业保送同济大学,后到德国完成硕士学业,毕业回国成为企业高管。

“在老家立着一个碑,上面写着:耕读传家世代继,忠厚待人万古承——这就是我们家的家训。到我们这一代,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大大改善了,仍要传承家风家训,勤奋读书,长大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胡经纬说。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与道德源头,良好的家风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同学们带回来一个个温情而充满力量的家风故事,非常感人,既是家庭的宝贵财富,更是全校师生的精神财富。”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潘丽华告诉记者,学校将会把这些“家风家教”好故事分类汇编成校本课程,进一步发扬光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4 0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个女人什么都舍不得扔,大多是这些心理
...容貌,身材也比较差,但是大庄知道,自己离不开她。是勤俭持家的她,给了他更幸福的生活。一个女人,什么都舍不得扔,大多是有勤俭节约的习惯。她很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希望日子过的有富余
2024-04-12 10:04:00
一封家书诉心曲 代代家风传美德
...对错、善恶好坏更容易产生共鸣,更能够接受崇德向善、勤俭持家、廉洁自律等正向价值观,良好的家风会在和谐的氛围中口口相传、代代传承、润物无声,滋养着孩子的人格成长。南京晨报/爱南
2023-02-14 06:05:00
...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如今已是心怀大爱的教学中坚和勤俭持家的好榜样。2023年,太原市表彰“文明家庭”,张雅亲家庭位列其中。张雅亲说,当节俭变成大家共同追求的时尚,对社会同样
2024-02-23 09:08:00
村口在手电的光亮中
...1964年,我们家已是姊妹7人。到了20世纪70年代,靠着母亲勤俭持家,生活渐渐好起来。母亲种地种菜,无所不能,纺线织布绣花裁缝,无师自通。家里相继添了缝纫机、自行车,那个年
2024-01-06 07:44:00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孝老爱幼传美德 勤俭持家树新风——来宾市扎实推动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小记本报记者 李 晟 通讯员 罗梅凤 张 燕本报记者 李 晟 通讯员 罗梅凤 张 燕“阿姨,我
2023-12-31 07:03:00
藏不住了!徐汇两名初中生被点名表扬
八旬老人倪美清日前亲自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南模初级中学,点名表扬九年级的蒋思妍和刘懿萱同学。原来,两个月前,蒋思妍和刘懿萱结伴走在路上时,突然听到“咚”的一声,她们循声回头看,发现
2024-04-03 11:36:00
三代人用一个杉木箱
...志气,没钱我们可以赚。”过门后,奶奶挽起袖子干活,勤俭持家,两口子相濡以沫,家境很快好起来。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贵有志,勤劳才有饭吃。”上世纪70年代,农闲时,爷爷
2023-08-03 07:06:00
人生底色是清廉
...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奶奶虽不识字,但她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用她质朴的生活阅历规劝提醒,“宁可吃亏,不贪便宜”“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做人做事清清白白”等颇接地气。我感谢生活
2023-07-10 06:46:00
十堰这对夫妇照顾残疾姑姑46年 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
...夫妇二人虽然也已年近古稀,仍46年如一日,孝老爱亲,勤俭持家。今年7月,姜远海、乐文喜夫妇荣获2024年第二季度“湖北好人”称号。良好家风代代传,姜远海夫妇对长辈的孝心影响着
2024-09-13 19:4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