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缙云丨佘长兴:鞋匠张(短篇小说)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12-02 06:40:00 来源:上游新闻

缙云丨佘长兴:鞋匠张(短篇小说)

鞋匠张(短篇小说)

文/佘长兴

鞋匠张,40多岁,是个跛子,老县城土生土长的人。

县城是座落在长江边上的山城,规模不大,就3万人左右,所有的街道都十分的狭窄。这条街还算是宽的,因为县政府的主要机构都在这条街上。即便如此,这条街上宽的地方只有四米,窄的地方可能就3米。鞋匠张摆摊的位置是道路的瓶颈,是最窄的地方。

“老张,把你那个摊儿往里面挪一点儿要得不,你自己看一下,路都过不了啦。”市管会的老程带着商量的口气对鞋匠张提出要求。

“你们也是,路恁个窄,莫在这里围起看,有么子好看的嘛,散了散了!”老程又用严肃而又不具伤害性的语气驱赶着围观的群众。

“哎呀,不好意思哈,没注意,我马上来挪!”鞋匠张迅速掐灭叼在嘴上的香烟,然后用双手抱着残废的左脚移了一下坐的位置,再用双手将铺在地上的帆布使劲地往里挪动了那么几公分。

“程干部,你看恁个要得了不?”

老程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又无奈地离去。老程心里明白,让鞋匠张的摊位再往后挪的话,他那个摊儿就摆不成了。

其实,今天的这种场景对于老程和鞋匠张来说,不止一两次的出现过,是可以用N多次来概括的。

这条街是一条主街,路面由灰白的石板铺就,有的地方浇注了一段水泥路面,算是对十分破损的石板路进行的改造。街上没有车辆通过,但人员流动量比较大。鞋匠张这个摊位的右手边立了一个政府的告示牌,再往右就是县政府办公的地方,左手边是通往人民广场的一坡梯子。按说,鞋匠张是不能在这个地方摆摊的,但他的情况有点儿特殊。他的家就在摊位的正对面,一个带小阁楼的板壁房。他是一个残疾人,小的时候打针不晓得一下子伤到了哪根神经,就把左腿给弄得失了知觉。天地良心,上个世纪70年代,他一个拖家带口的残疾人要在自家门口求点儿衣食,谁又忍心把他撵走,谁又敢把他撵走?

在县城,鞋匠张的手艺是很有点儿名气的,城里住得再远的人,也要把鞋子送到他那里来补。因此,他的摊位上往往是要补的鞋子垒成了小堆,而等着补鞋子的人往往也在他的对面或者左右两边扎了堆,成了排。难怪老程要经常的到这里来清一下场子。

那个年代生活都比较拮据,有职业的也好,无职的也好,都有补鞋子的需求,皮鞋开裂、球鞋穿帮、布鞋掉线都是常有的事儿,没有条件换新的,只得补了再穿,甚至于穿坏了再补。

大凡补鞋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不急的,家中有轮换的鞋,可以把要补的鞋子放在鞋匠张的摊位上,交代几句后离开,到约定的时候来拿。一类是有点儿急的,家中没有多的鞋子,等着补等着穿。后一类就成了鞋匠张摊位对面或者摊位左右的“候补人”。

看鞋匠张补鞋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他拿着要补的鞋子认真地察看,先是确定修补的方案,然后与顾客进行交流,在征得顾客同意并协商好价格后就开始动手了——清理修补面,打孔,穿针,上线;或者上胶,弥合,压实——鞋匠张的活干得非常漂亮。

那个时候还有一项业务,就是给新买的皮鞋钉掌,一是为了增加皮鞋的耐磨性,二是穿上有铁掌的皮鞋走起路来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音,增加了穿鞋人的自信还达到向他人显摆的目的。

鞋匠张掌钉的工序很流畅,先把鞋底扣在铁砧上,然后手上抓几枚钉子放在嘴唇上含着待用,再然后是左手放钉、 捏稳,右手握锤敲击。他敲出的声音清脆而笃实,他击打的力度坚决而沉稳,鞋钉穿过鞋底进入里层锁牢铁掌,钉尖触碰到铁砧又无耐的回头绽开,降低了脚被刺伤的风险。

鞋匠张之所以手艺被人们认可,就在于他能最大限度的隐去补过的痕迹,这是每一个顾客都心之向往的。

听鞋匠张吹牛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鞋匠张识字,晚上或下雨不出摊就喜欢看小说,《三国演》《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都有情节在脑。他那个摊位以及他交集的人群会给他带来许多的信息,有国家的大事、县里的政事、居民的趣事,许多的信息通过他的加工、喧染以及绘声绘色的讲述,还很能触发那些“候补人”的兴奋点。他往往是吹牛与补鞋两不误,所以他的摊位周边经常地聚了一大堆人。

鞋匠张人缘好,自普通人至县城内的达官显贵,认识的人不少,就连县里面的领导路过,有时候也会跟他打个招呼:

“老张,生意不错哟!”

“张跛子,又恁个忙呀!”

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谦卑而又大声地致谢几句:“领导好!领导好!感谢领导的关心!全凭领导的支持!”大声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引起邻居和行人的注意——我老张,别看是个……

有一次,邻近的一个叫小梅的妇女趁人少的时候提了一双鞋子找到他,这妇女35岁左右,还有几分姿色。

“张哥!”小梅轻轻地喊了一声。

鞋匠张把头抬起来一看是小梅,竟产生了一点儿慌乱。

“修……修鞋子呀,放……放这里,我马上弄,你等一会儿就好了。”一向能言善语的鞋匠张说话竟有点儿结结吧吧。

“不……不是,有点事想找你帮个忙……”小梅欲言又止。

“说嘛,只要我能做的事你尽管说!”

顿了一下,小梅说“张哥,你知道我屋里的情况,我那口子一直病秧秧的,我那小猴儿已经16岁了,在家耍起的没得事儿做。你认的人多,能不能给这娃儿找点儿事做,不然越玩越野了。”

“你说笑了,小梅,我一个残疾人,修补点鞋子,啷个帮得了这个忙?”鞋匠张很谦虚地推诿着。

“张哥,哪个不晓得你呀,政府院里好多的人都给你打招呼,包括县里面的领导。这个忙你一定能帮,求你了!”

“不行不行,我是真的帮不了,对不起哈。”

小梅没再言语,悻悻地走了。

望着小梅的背影,鞋匠张竟有点儿怅然若失。

第二天,鞋匠张硬着头皮拄着拐进了政府办公室找了主任……

几天后,小梅的娃儿到县里的肥料厂当了临时工,要知道,那个年代当了临时工也很不容易的。

鞋匠张找主任的时候没说是小梅的娃儿,只说是自家的一个亲戚。

自从帮了小梅的忙,小梅就隔三差五地到鞋匠张的摊前坐坐,有时捎上一包劣质烟,有时——“给你带点儿好吃的。”小梅就突然地从手中的蓝子里拿出一碗热气腾腾的包面,或者一小包煮熟的腊肠片。

每当这个时候,鞋匠张的心就会被一种温暖的情绪包裹着。

鞋匠张那段时间有了变化,上身穿了一套半新的中山服,头发梳得顺顺的还上了点油,胡子也刮得干干净净的,连胡须的青荐也看不见。其实,鞋匠张只是腿上有残疾,长相还是不赖的。

过往的行人都戏谑地调侃:

“吔,张跛子,这几天啷个收拾得恁个工整哟?”

“呵,这个张跛子也在操格式哈!”

每每听到这样的调侃,鞋匠张脸上不由自主的泛起一点儿红晕。

“今天给你带点儿好吃的!”一个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鞋匠张先是有点惊喜,继而有些许不快,因为那是老婆略带粗犷的声音。

鞋匠张习惯地打开饭盒,那熟悉的、扑面而来的香气充溢着鞋匠张的鼻孔。猪肝汤、回锅肉、烧茄子——老婆总是变着法子给他弄好吃的。

鞋匠张摆开架式就吃了起来,突然,而且非常地突然,他停下筷子,望着老婆那苍黄的脸就怔了一下。

鞋匠张的老婆是农村的,结婚近二十来年给他生了两个娃儿。老婆的苦唯有鞋匠张知道。经济上虽有鞋匠张的收入支撑,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全由老婆操劳。两个娃儿都是老婆带大的,早上出摊搬东搬西是老婆的,晚上收摊搬东搬西是老婆的,他的生活起居是老婆的,他的一日三餐是老婆的……

鞋匠张眼睛有点儿迷离,大概是饭菜升腾的热气所致吧,他今天只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碗筷。

“你把碗筷拿回去,洗了就睡一个午睡,莫把自己整得恁个累哈!”

“啷个今天吃恁个少吔,是胃不舒服吗?怪头怪脑的,今天还晓得关心人了哈,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吔!”老婆大咧咧地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用带来的毛巾把鞋匠张的脸和嘴巴擦拭了一遍。

隔两天小梅又来了。鞋匠张冷冷地对小梅说:“我一个残疾人,也再帮不了你的忙了,你有事各人去找别个哈,莫影响了我的生意!”

小梅很知趣,自那以后就再也没到鞋匠张的摊点光顾过。

作者简介:佘长兴,云阳县人大机关退休人员,曾有论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在《公民报》《公民导刊》《万县日报》《三峡时报》《长河文艺》《云阳报》上发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缙云丨佘长兴:鞋匠张(短篇小说)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黄葛树丨刘德:补鞋匠
补鞋匠文/刘德学校门前有一块很大的空地,空地上有一株枝繁叶茂、高大葳蕤的黄葛树,据学校附近的老年人说,这棵黄葛树的树龄大约有八九十年了。其间还遭受了一次巨大的雷劈,据老年人讲述,
2025-05-01 06:49:00
上游新闻“缙云优秀作品奖”(6月月度奖)获奖名单出炉
...51.32万,随笔《又到桥头》一周的阅读数据达到35.67万,短篇小说《倒坑是口井》半个月的阅读数据为18.53万,就连大家曾误认为“式微”的文艺评论和杂文,也有非常不错的阅
2023-07-08 09:40:00
这次我用影像,对你说
...,重新点燃我的电影梦。我回家就在自己众多写重庆的中短篇小说里,选了一个短篇小说,当天就开始写剧本:在重庆市中区一号桥,一个失去父亲的少年窦小明,与开小面馆的母亲相依为命,在医
2023-04-23 06:36:00
六安6旬补鞋匠 毕生坚守绘画梦
... 六安有一位63岁的中老年人,名叫杨永升,是个街头补鞋匠。几十年来,他一面为生计出摊给群众补鞋,一面怀揣着绘画梦坚持自己的艺术人生。大皖新闻记者10月1日上午在六安市金安区
2023-10-01 15:25:00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山西一名73岁修鞋匠,因多年前儿子重病受到社会热心人士捐款帮助,他十多年里一直默默地传递着爱心,不仅将自己大部分收入匿名资助困难学生,还用自身行动呼吁社区街坊
2024-04-04 00:17:00
广州老鞋匠做手工定制鞋二十年:机器还不能完全取代手工
伍超强在广州市人民北路开了一家小店,专门做手工定制鞋和鞋垫,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手巧、用料好,还长期保修,熟客都称呼他“伍医生”,专门“治鞋”。除了因特殊脚型而买不到鞋子的顾客会找
2023-02-13 11:00:00
...明日报●扬 凡5月31日,本报《新闻关注》刊发《残疾修鞋匠赖荣根的自强人生》一文,报道了患肢残四级、今年47岁的赖荣根,身残志坚,不愿等靠要,以顽强的毅力,自食其力,靠着自己
2023-06-28 01:57:00
缙云丨李颖:半小时(短篇小说)
半小时(短篇小说)文/李颖他和她又吵架了。结婚二十多年,他们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羡煞他人。他什么事都能包容她、迁就她;她什么事都力挺他、依赖他。常言说得好,牙齿和舌头也有磕的时候
2024-03-15 06:59:00
【旮旮旯旯光影录】修鞋匠:老手艺磨出旧时光
...阳,学习修鞋技艺。那时候的贵阳,每条小巷几乎都有修鞋匠在路边支摊。陪伴陈志刚12年的补鞋机 学成后,陈志刚在贵阳市房地产大厦附近开了一家修鞋店。在他的记忆里,2007年是最
2023-01-07 13:41: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今日天光|仿佛又回到了夏天,可以穿短袖啦!
今日天光|今天是2025年11月9日,仿佛又回到了夏天,可以穿短袖啦。
2025-11-09 13:02:00
公交司机守护走失幼童
“这孩子一个人在路边太危险了!”近日,太原公交二公司S15路驾驶员闫利锋结束上午运营任务,驾车途经山西实验小学门口准备返回场站时
2025-11-08 18:06:00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