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要明白这句话的深意,不必穷究书本,应该去街头的小店走走看看。
每家小店都有着丰富独立的个性,也有各自不同的境遇。有的小店藏在犄角旮旯里,虽不起眼,却凭着经年累月的好口碑,活成了传奇,托举起市民“稳稳的幸福”。
在小店开张的漫长岁月里,总有故事在发生。唯一共通的,是真实不欺、将心比心。它们用络绎不绝的客流,告诉我们,无论卖商品,还是做服务,真诚永远是经营的不二法门。
烟火小店,向阳而生。看似平淡,不失精彩。这里没有套路,只有奋斗组成的四季人生,只管秉承初心、只管遵守契约精神,剩下的交给时间,它会替所有坚持寻到答案,让真心找到另一颗真心。
别人没的我要有
几分几毛都是客
每天6点,临平区五杭小集镇上的五杭农贸市场门口,包子铺准时升起第一缕炊烟,周小扣的百货行也就张罗着开门迎客了。而当下一个6点来临,则是小店打烊的时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有小镇自己的生活规律。周小扣的小店,就跟着大伙的作息一道起落、互相守望。这一守,就是42年。
42年间,眼看着街巷的店铺门头换了一波又一波,恐怕没有谁比他更懂,做百货是一门多“不讨巧”的生意——“东西多,利润薄,有些只赚几分钱,批发的价格做零售的买卖。但不管生意多小,得要实事求是。街坊邻里几代人都找我买东西,就因为我这里货品齐全、童叟无欺,从不卖假冒伪劣产品。”
在周小扣眼里,“百货”的精髓从不在多,而在于全——“哪怕一年到头卖不了几件,你也得备着。商品本身也没有高下之分,每一单,都是情谊。”
这年头能用几分钱买到的东西不多了,可周小扣愣是能给你找出来,比如,一包绣花针,也能一根一根卖。就这一根针,你还能找到不同年代的不同版本,比如蝴蝶牌、东风牌等。有些未标注品牌的物件,是纯手工制作,随着制作它们的人逐渐老去,愈显珍贵。说是百货行,却有几分博物馆的意思。
种类这么多,管理自然费神。不到40平方米的铺子,仅留出一人通行的过道,堆满了各色杂货,都是周小扣从各地搜罗来的“宝贝”。每件货品背后的讯息,他都门儿清。“像日化类的生活用品,有保质期,都要定期检查,把过期的剔除掉,绝不能让客人买到不好的商品来退货。所以即便网购发达了,我这里还是有不少客人,有的不识字也不会用智能手机,他们要的货别处难找,得到我这。”提到顾客,他的脸上总是不自觉露出笑容。
今年62岁的周小扣,是旁边的博陆村人。从18岁开始,他就在街边摆摊卖杂货,挑着担子来往于杭城各大供销社与市场之间,“比如‘红太阳’,就是后来的环北小商品市场;再后来交通便利了,就往义乌、昆山、苏州到处跑”。久而久之,周小扣也养成了习惯,每次出门前,都要问问客人们,需要捎带什么回来?逛街看到新奇的货,也总想着带几件回去以备不时之需。
“我的防水围裙、捆香肠用的线,都是小扣那买的。有些小东西,他甚至不收钱。这里的老人小孩,谁不知道买东西找小扣?”隔壁开猪肉铺的王建锋说起周小扣,竖起了大拇指。开店7年,现在王建锋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也三天两头往小扣店里跑。
“我们都放心他,因为他这人把利润放后头,所以细水长流。”在王建锋心里,小扣就是生意人的楷模,“我们都要向他学习,踏踏实实,才能做得长久。”
进门像家人一样
出门你只管漂亮
左边标“盘发”,右边标“美发”,中间是店名,工工整整像是贴对联。这家开在凯旋路人民社区门口的美发店,名叫花海,开张于1999年。
门头简单、定位清晰,很有上世纪的风格。店长张松莲,说话爽快、动作利落,也很有“上古遗风”。虽然小店只有二十几平方米,但张姐不在乎“舞台大小”,更不在乎是否有“围观群众”,只管将一把吹风机舞出指点江山的气势。15分钟后,客人的一头及腰长发,梳成了立体的复古盘发。
记者到店时,张姐刚送走一批客人,正等待下一位预约的顾客上门。“平时这里就我一个人打理,来的好多是熟客,不只杭州,海宁、上海,甚至北京的也有,经常趁着出差,来找我做头。”张姐很骄傲。
客人的年龄段也广,下至几岁的幼童,上至90岁的老人。不过张姐最擅长的还是盘发,那些毛躁的头发,到了她手里,立马服帖。细软的发丝,松松向上拱起,层次分明,勾出几段华丽的造型,既增发量,又显年轻,让阅尽千帆的阿姨们连连点头。
这也是张姐最自豪的地方——“我靠手艺吃饭。”张姐来自丽水,19岁入了理发行业,来杭州打拼也有29年了。当初从家乡来杭,就是为了精进手艺,“后来发现自己模仿能力比较强,看过的造型很快就能复制;当时杭州理发店兼做盘头的少,就跟着杭州业内知名的美发师踏实学了4年”。
笑称自己是“70后”的徐惠英,是最早光顾这家小店的客人之一。徐阿姨年轻时就爱赶时髦,退休后成了模特老师,组建了一支时装队,与姐妹们一起四处走秀,参加演出,日子过得格外充实。在吹头发的间隙,徐阿姨告诉记者,在张姐还是学徒时,她们彼此就认识了,“手艺又好,人又耐心,绝对不会给你提一堆意见然后推销产品,价格很公道,收费也透明。新客老客她一视同仁,很诚恳。”徐惠英感慨:“家门口能有这样的小店,幸福感都提升了。”
一旁等待焗发的沈阿姨,坐地铁专程从三墩赶来,落座后打散头发熟练得像在自己家。沈阿姨曾在采荷街道住过一段时间,帮家人带孙子,虽然现在住的地方门口也有好几家理发店,但她还是习惯了让张姐替她料理这“头”等大事。她说,人老心不老,不管到几岁,都要活出精气神儿,而张姐的手艺就是大家活得漂亮的底气。
“大家来这里就像家人一样的,她们照顾我,我更要好好干。”像家人一样,是张姐始终如一的待客之道。今年张姐也50岁了,换做别人,已经在谋划退休生活,但她依然守着这家小店,像为老朋友守着一方温暖的港湾。
“从她这儿出去的都漂亮——我们都希望她继续做下去,哪怕要排队等,我们也愿意。”说话间,预约的赵阿姨到了,一边招呼张姐做发型,一边跟店里的熟客闲聊。
“哎马上马上,出了这门,你只管漂亮。”张姐笑着对记者说,“在我眼里,她们都像花儿一样灿烂,这就是‘花海’存在的意义。”
记者手记
何谓诚信?诚,是真实不欺;信,是表里如一。在这个善变的时代,真诚是珍贵的品质,也是为人待客最好的武器。
周小扣的百货行和张松莲的美发店,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却依靠着最基本的诚信之道,赢得了各方口碑,从上世纪一路走到了今天。
有句话叫“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小店虽小,却生动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无论是理发、修鞋、改衣做服务,还是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百货生意,小店的存在,是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有时,也是支撑着我们继续向前的那盏暖灯。
采访中,小店的顾客们反复提到,希望小店开得久一些,再久一些。这种“缺你不行”的互信与依赖,增添了尘世的烟火气,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温暖底色。
致敬!每一位真诚的人。加油!每一家坚守的小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1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