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春节出行,二次感染风险有多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11 17: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1日讯(记者 郭文培)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加大。不少“阳康”不免担心二次感染问题。什么是二次感染?风险有多大?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网采访了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高斌。

什么是二次感染?

回答这一问题,先了解下《传染病学》中“再燃”和“复发”的定义。

再燃是指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已逐步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至正常,由于潜伏于组织或血液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导致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而复发是指患者进入恢复期后,体温已稳定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的情形。不难看出,再燃和复发是正在经历的感染尚未结束。

再感染有别于与再燃和复发。最大区别是,再感染不是前次感染的延续,而是同种病原再次进入机体引发的一次独立的“新的”感染。

为什么会二次感染?

在前次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不能产生保护效果时,如被病原体再次侵入,便可发生二次感染。因此,导致二次感染的原因或来自我们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来自入侵的病原体(出现变异逃逸既往已建立的免疫力)。对于新冠病毒而言,同一变异株或不同变异株都可以引发再感染。从三年来我们积累的认识看,导致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原因来自新冠病毒的变异。

二次感染概率有多大?

我们看到,原始株流行后,世界范围主导规模流行的变异株有阿尔发、贝塔、伽玛、德尔塔和目前的奥密克戎。而在奥密克戎流行阶段,它的亚种在免疫逃逸方面的进化仍在不断增强。

关于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再感染保护,有研究显示,2020年-2021年对各种不同病毒变体的保护效果大致相似,再感染率低于1%。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再感染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英国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早期曾观察到,再感染的发生率达到5.92%(305/5153)。后来,再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大。一项针对卡塔尔人口的研究发现,感染BA.4和BA.5变异株患者中,之前感染过奥密克戎BA.1和BA.2变异株的比例为5.99%。

总之,新冠病毒的变异仍在自然力量下不断延续,可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可能相反。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两次感染间隔有多久?

这既受感染者机体保护性抗体维持水平的影响,也受新冠病毒变异的影响。目前尚无简单清晰的划分。从之前的观察研究发现,再感染可以发生在初次感染的90天之内,也可能在90天之后。欧洲疾控中心采用的再感染定义标准,将两次感染的时间进行界定为60天。而美国学者在去年上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14.9%(28/188)的再感染发生在60天以内。

哪些人容易二次感染?

发生二次感染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一些研究显示,老年人、免疫受损人群(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肿瘤患者、HIV感染者等)、合并某些特殊疾病的群体或医务人员更易二次感染。但数据的差异比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次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

当我们出现新的相似或相关的临床症状后,需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确定是否是二次感染。这对我们个体的健康管理同样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看到,毕竟新冠感染与流感病毒等其他病原感染的演变和治疗有很大不同。

感染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显然也受病毒变异这个上层逻辑控制。如果变异仅仅发生在免疫逃逸方面,多数人(但不绝对)的二次感染的症状相较前次感染可能会轻些。然而,对于有基础病的人,二次感染病情的演变未必会同样乐观。因此,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预防二次感染上。新年,我们一起立个flag:“保持不感染,推迟再感染”。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1日讯(记者 郭文培)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加大。不少“阳康”不免担心二次感染问题。什么是二次感染?风险有多大?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网采访了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高斌。

什么是二次感染?

回答这一问题,先了解下《传染病学》中“再燃”和“复发”的定义。

再燃是指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已逐步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至正常,由于潜伏于组织或血液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导致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而复发是指患者进入恢复期后,体温已稳定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的情形。不难看出,再燃和复发是正在经历的感染尚未结束。

再感染有别于与再燃和复发。最大区别是,再感染不是前次感染的延续,而是同种病原再次进入机体引发的一次独立的“新的”感染。

为什么会二次感染?

在前次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不能产生保护效果时,如被病原体再次侵入,便可发生二次感染。因此,导致二次感染的原因或来自我们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来自入侵的病原体(出现变异逃逸既往已建立的免疫力)。对于新冠病毒而言,同一变异株或不同变异株都可以引发再感染。从三年来我们积累的认识看,导致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原因来自新冠病毒的变异。

二次感染概率有多大?

我们看到,原始株流行后,世界范围主导规模流行的变异株有阿尔发、贝塔、伽玛、德尔塔和目前的奥密克戎。而在奥密克戎流行阶段,它的亚种在免疫逃逸方面的进化仍在不断增强。

关于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再感染保护,有研究显示,2020年-2021年对各种不同病毒变体的保护效果大致相似,再感染率低于1%。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再感染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英国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早期曾观察到,再感染的发生率达到5.92%(305/5153)。后来,再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大。一项针对卡塔尔人口的研究发现,感染BA.4和BA.5变异株患者中,之前感染过奥密克戎BA.1和BA.2变异株的比例为5.99%。

总之,新冠病毒的变异仍在自然力量下不断延续,可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可能相反。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两次感染间隔有多久?

这既受感染者机体保护性抗体维持水平的影响,也受新冠病毒变异的影响。目前尚无简单清晰的划分。从之前的观察研究发现,再感染可以发生在初次感染的90天之内,也可能在90天之后。欧洲疾控中心采用的再感染定义标准,将两次感染的时间进行界定为60天。而美国学者在去年上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14.9%(28/188)的再感染发生在60天以内。

哪些人容易二次感染?

发生二次感染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一些研究显示,老年人、免疫受损人群(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肿瘤患者、HIV感染者等)、合并某些特殊疾病的群体或医务人员更易二次感染。但数据的差异比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次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

当我们出现新的相似或相关的临床症状后,需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确定是否是二次感染。这对我们个体的健康管理同样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看到,毕竟新冠感染与流感病毒等其他病原感染的演变和治疗有很大不同。

感染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显然也受病毒变异这个上层逻辑控制。如果变异仅仅发生在免疫逃逸方面,多数人(但不绝对)的二次感染的症状相较前次感染可能会轻些。然而,对于有基础病的人,二次感染病情的演变未必会同样乐观。因此,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预防二次感染上。新年,我们一起立个flag:“保持不感染,推迟再感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锋介绍,元旦假期将至,人员流动增多,探亲访友、旅游出行、聚会聚餐等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加大。要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不同病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动态发布健康
2023-12-29 08:02:00
...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为今后我市新冠疫情精准溯源、风险研判与预警等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023-02-21 08:43:00
...退烧药,比如说布洛芬等大量使用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但腹泻并非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问:奥密克戎家族为何还没有变异出新的以希腊字母命名的毒株?是否说明病毒变异速度在减慢
2023-01-05 06:34:00
上海“阳了”的人又多了?
...型和乙型流感儿童患者包括健康儿童及存在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患者用于合胞病毒RSV感染预防的进口药“尼塞韦单抗”在我国上市上海已经有7家医院开放登记包括复旦儿科、儿中心、市儿童医
2024-08-10 19:04:00
...自我们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可来自入侵的病原体(出现变异逃逸既往已建立的免疫力)。对于新冠病毒而言,同一个变异株或不同变异株都可以引发再感染。“我们看到,武汉的原始株流行后,世
2023-01-10 00:31:00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我省社会面暂未发现XBB变异株流行医生详解如何正确认识XBB变异株本报海口1月6日讯 (记者马珂)近期,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XBB毒株引发关注。1月6日,海南日
2023-01-07 07:02:00
奥密克戎新变种CH.1.1已进入我国,会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新科普
...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
2023-02-03 15:18:00
何为XBB毒株?春节临近,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南宁疾控提醒→
...新闻网记者 胡戴炜 摄 目前,2023年春运已经开启,远途出行人员、返乡人员如何进行防护?徐红提醒,远途出行人员要提前准备,合理安排出行,加强返乡途中交通场站和乘坐交通工具
2023-01-09 16:48:00
李兰娟: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无需恐慌
...表现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等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等途径发现。同时,该方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
2022-12-09 12:3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南京铭医堂中医门诊部正式落户南京,为市民健康注入“传统动能”
近日,一家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专业医疗机构——南京铭医堂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铭医堂”)正式落户南京
2025-11-13 17:14:00
打好防治“组合拳”,抵御流感病毒“年年变”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流感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许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流感似乎每年都会出现,甚至在同一年内也可能多次感染。为什么流感病毒总能“卷土重来”
2025-11-13 16:35:00
禾伊希凭 280 道尔顿 “超级肽”,掀起口服抗衰技术革命
当 “分子量”“吸收率”成为口服抗衰的核心评判标准,人们早已告别 “盲目跟风”,转而追求 “科学精准”的护肤方案。禾伊希 PQQ 鲟鱼子酱胶原蛋白三肽凭借一项核心技术突破 ——280 道尔顿鱼胶原蛋白三肽
2025-11-13 11:50:00
以专业与爱心守护肌肤健康!杭州丽都白癜风皮肤病医院用仁心仁术点亮患者康复希望
在白癜风等皮肤顽疾诊疗领域,杭州丽都白癜风皮肤病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都白癜风医院”)凭借十余年深耕积累的专科优势与人文关怀
2025-11-13 10:33:00
胃癌预防,从了解胃镜筛查开始
日常生活中,“胃不舒服”是常有的事。吃点东西就肚子胀气、胃里反酸灼烧、动不动就腹部痛,大家往往习惯买点药对付一下,但需要警惕的是
2025-11-13 06:45:00
全面解析慢性胃炎的防治与护理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就像食品加工厂,日夜不停地处理人体摄入的各类食物。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慢性胃炎成了高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2025-11-13 06:45:00
癫痫患者的记忆力为何会越来越差
癫痫是以脑内异常放电引起的周期性惊厥为特点的一类神经疾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记忆减退是癫痫病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损害
2025-11-13 06:45:00
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何正确服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又称甲减症,是一种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就目前甲减症的治疗方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2025-11-13 06:45:00
脑梗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脑梗,也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导致大脑供血不畅,造成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
2025-11-13 06:46:00
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石辉兵:直肠癌如何进行科学防控,应注意什么
直肠癌病因复杂,由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多数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癌变过程涉及多阶段染色体改变与基因参与
2025-11-12 14:06:00
脚后跟开裂、皮肤粗糙皲裂,不只是缺水!东城中医医院杜兵主任提醒:防治遵照这三步
近日,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干燥,皮肤不知不觉间变得粗糙皲裂,尤其是脚后跟,不仅干燥起皮,有些地方甚至还开裂了!通常认知是觉得缺水了
2025-11-12 14:08:00
专访上海都市医院“保宫”专家杨冰:帮女性患者保全子宫,是我的毕生追求!
在妇科肿瘤领域,如何在高质高效解除病痛的同时,完整地保留女性的器官功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一直是医学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2025-11-12 14:09: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杜若桑:经期大便干结难排,多是“津亏肠燥”
杜若桑,针灸推拿学博士。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房繁恭主任,房繁恭卵巢早衰&盆底病工作室成员。擅长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卵巢早衰
2025-11-12 14:38:00
全科医生的专业选择:新西兰籍医生在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成功接受CAR-T治疗
近日,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再传佳音:一位罹患多发性骨髓瘤的国际患者,在接受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CAR-T治疗后康复良好,已于10月底出院
2025-11-12 15:57:00
深圳永福医院:便秘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在当今的快节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便秘问题的困扰。根据研究,大约有15%的人口受到便秘影响,而这个比例在老年人和长期久坐的人群中更高
2025-11-12 15: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