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春节出行,二次感染风险有多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11 17: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1日讯(记者 郭文培)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加大。不少“阳康”不免担心二次感染问题。什么是二次感染?风险有多大?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网采访了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高斌。

什么是二次感染?

回答这一问题,先了解下《传染病学》中“再燃”和“复发”的定义。

再燃是指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已逐步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至正常,由于潜伏于组织或血液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导致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而复发是指患者进入恢复期后,体温已稳定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的情形。不难看出,再燃和复发是正在经历的感染尚未结束。

再感染有别于与再燃和复发。最大区别是,再感染不是前次感染的延续,而是同种病原再次进入机体引发的一次独立的“新的”感染。

为什么会二次感染?

在前次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不能产生保护效果时,如被病原体再次侵入,便可发生二次感染。因此,导致二次感染的原因或来自我们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来自入侵的病原体(出现变异逃逸既往已建立的免疫力)。对于新冠病毒而言,同一变异株或不同变异株都可以引发再感染。从三年来我们积累的认识看,导致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原因来自新冠病毒的变异。

二次感染概率有多大?

我们看到,原始株流行后,世界范围主导规模流行的变异株有阿尔发、贝塔、伽玛、德尔塔和目前的奥密克戎。而在奥密克戎流行阶段,它的亚种在免疫逃逸方面的进化仍在不断增强。

关于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再感染保护,有研究显示,2020年-2021年对各种不同病毒变体的保护效果大致相似,再感染率低于1%。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再感染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英国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早期曾观察到,再感染的发生率达到5.92%(305/5153)。后来,再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大。一项针对卡塔尔人口的研究发现,感染BA.4和BA.5变异株患者中,之前感染过奥密克戎BA.1和BA.2变异株的比例为5.99%。

总之,新冠病毒的变异仍在自然力量下不断延续,可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可能相反。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两次感染间隔有多久?

这既受感染者机体保护性抗体维持水平的影响,也受新冠病毒变异的影响。目前尚无简单清晰的划分。从之前的观察研究发现,再感染可以发生在初次感染的90天之内,也可能在90天之后。欧洲疾控中心采用的再感染定义标准,将两次感染的时间进行界定为60天。而美国学者在去年上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14.9%(28/188)的再感染发生在60天以内。

哪些人容易二次感染?

发生二次感染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一些研究显示,老年人、免疫受损人群(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肿瘤患者、HIV感染者等)、合并某些特殊疾病的群体或医务人员更易二次感染。但数据的差异比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次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

当我们出现新的相似或相关的临床症状后,需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确定是否是二次感染。这对我们个体的健康管理同样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看到,毕竟新冠感染与流感病毒等其他病原感染的演变和治疗有很大不同。

感染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显然也受病毒变异这个上层逻辑控制。如果变异仅仅发生在免疫逃逸方面,多数人(但不绝对)的二次感染的症状相较前次感染可能会轻些。然而,对于有基础病的人,二次感染病情的演变未必会同样乐观。因此,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预防二次感染上。新年,我们一起立个flag:“保持不感染,推迟再感染”。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1日讯(记者 郭文培)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加大。不少“阳康”不免担心二次感染问题。什么是二次感染?风险有多大?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网采访了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高斌。

什么是二次感染?

回答这一问题,先了解下《传染病学》中“再燃”和“复发”的定义。

再燃是指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已逐步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至正常,由于潜伏于组织或血液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导致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而复发是指患者进入恢复期后,体温已稳定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的情形。不难看出,再燃和复发是正在经历的感染尚未结束。

再感染有别于与再燃和复发。最大区别是,再感染不是前次感染的延续,而是同种病原再次进入机体引发的一次独立的“新的”感染。

为什么会二次感染?

在前次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不能产生保护效果时,如被病原体再次侵入,便可发生二次感染。因此,导致二次感染的原因或来自我们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来自入侵的病原体(出现变异逃逸既往已建立的免疫力)。对于新冠病毒而言,同一变异株或不同变异株都可以引发再感染。从三年来我们积累的认识看,导致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原因来自新冠病毒的变异。

二次感染概率有多大?

我们看到,原始株流行后,世界范围主导规模流行的变异株有阿尔发、贝塔、伽玛、德尔塔和目前的奥密克戎。而在奥密克戎流行阶段,它的亚种在免疫逃逸方面的进化仍在不断增强。

关于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再感染保护,有研究显示,2020年-2021年对各种不同病毒变体的保护效果大致相似,再感染率低于1%。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再感染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英国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早期曾观察到,再感染的发生率达到5.92%(305/5153)。后来,再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大。一项针对卡塔尔人口的研究发现,感染BA.4和BA.5变异株患者中,之前感染过奥密克戎BA.1和BA.2变异株的比例为5.99%。

总之,新冠病毒的变异仍在自然力量下不断延续,可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可能相反。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两次感染间隔有多久?

这既受感染者机体保护性抗体维持水平的影响,也受新冠病毒变异的影响。目前尚无简单清晰的划分。从之前的观察研究发现,再感染可以发生在初次感染的90天之内,也可能在90天之后。欧洲疾控中心采用的再感染定义标准,将两次感染的时间进行界定为60天。而美国学者在去年上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14.9%(28/188)的再感染发生在60天以内。

哪些人容易二次感染?

发生二次感染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一些研究显示,老年人、免疫受损人群(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肿瘤患者、HIV感染者等)、合并某些特殊疾病的群体或医务人员更易二次感染。但数据的差异比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次感染后需要注意什么?

当我们出现新的相似或相关的临床症状后,需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确定是否是二次感染。这对我们个体的健康管理同样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看到,毕竟新冠感染与流感病毒等其他病原感染的演变和治疗有很大不同。

感染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显然也受病毒变异这个上层逻辑控制。如果变异仅仅发生在免疫逃逸方面,多数人(但不绝对)的二次感染的症状相较前次感染可能会轻些。然而,对于有基础病的人,二次感染病情的演变未必会同样乐观。因此,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预防二次感染上。新年,我们一起立个flag:“保持不感染,推迟再感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锋介绍,元旦假期将至,人员流动增多,探亲访友、旅游出行、聚会聚餐等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加大。要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不同病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动态发布健康
2023-12-29 08:02:00
...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为今后我市新冠疫情精准溯源、风险研判与预警等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023-02-21 08:43:00
...退烧药,比如说布洛芬等大量使用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但腹泻并非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问:奥密克戎家族为何还没有变异出新的以希腊字母命名的毒株?是否说明病毒变异速度在减慢
2023-01-05 06:34:00
...自我们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可来自入侵的病原体(出现变异逃逸既往已建立的免疫力)。对于新冠病毒而言,同一个变异株或不同变异株都可以引发再感染。“我们看到,武汉的原始株流行后,世
2023-01-10 00:31:00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我省社会面暂未发现XBB变异株流行医生详解如何正确认识XBB变异株本报海口1月6日讯 (记者马珂)近期,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XBB毒株引发关注。1月6日,海南日
2023-01-07 07:02:00
奥密克戎新变种CH.1.1已进入我国,会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新科普
...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
2023-02-03 15:18:00
何为XBB毒株?春节临近,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南宁疾控提醒→
...新闻网记者 胡戴炜 摄 目前,2023年春运已经开启,远途出行人员、返乡人员如何进行防护?徐红提醒,远途出行人员要提前准备,合理安排出行,加强返乡途中交通场站和乘坐交通工具
2023-01-09 16:48:00
...以上级别的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或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此外,我们要高度关注高龄老人,没有接种疫苗的、有基础病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因为无论是首次感染变异株还是二次
2023-05-12 08:49:00
李兰娟: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无需恐慌
...表现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等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等途径发现。同时,该方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
2022-12-09 12:38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