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皇宫怪象:只有满族宫女,却没有满族太监,这是为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17: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群服务于皇室的特殊“从业者”,这个“职业”从先秦时期就有了,他们就是:太监。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明朝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的宦官无太监之名。

到了清朝时期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这就使得“宦官”与“太监”成为了同义词。而这些特殊的人,只有极少数可以留在后宫工作,他们既可以见到妃子,还可以见到公主,甚至,能经常见到太后。

一般来说,没有男人愿意去做太监,毕竟,这等同于“绝后”。

但是,出于政治需要,便有人主动去做这份工作。那么,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愿意进宫当太监呢?

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有先天性生理残疾的,或者是一些功能发育障碍的男人,但是,这些人毕竟只是小基数。

第二种,就是自行完成阉割,希望入宫的人。这些人多数因为家庭困难,日子没了生路,所以,只好用这样极端的手法来为自己谋得一条新路。明朝时期,不少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进宫当的太监。明朝太监王振因家境贫寒,挥刀自宫后入宫,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太监。

第三种,则是被迫送进宫内当太监,被净事房的太监强行阉割的人。这些人很可能是犯了罪,不得已进宫当了太监。

等到了清朝时期,虽然,是少数民族——满族当权,但是,依然延续了汉民族的“太监文化”和“太监制度”。不过,这些都是等到后金入关顺治登基之后,才正式确立的太监制度。等到康熙、雍正时期,大清的太监制度,便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清朝时期,在制度上断绝了太监专权的可能,即便是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真实的权力也不大,更别说干涉国政了。其实,铁血大清的基本国策就是“防汉”,因为,汉人中顶尖的大臣,都不如一个满洲奴才的地位高,因此,他们又怎会给汉民太监乱政的机会呢?

然而,仔细翻阅史料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大清没有满人当太监,都是汉民当太监,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能当太监的人,多数都是走投无路之人。在大清时期,当权的都是满族人,他们是中原大地的主人。就算大清不允许满人经商,但却用皇粮养着他们,每月都会发给他们钱粮度日。

满人因身份高贵,压根儿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生计,所以,他们是不可能去当太监的。而且,到了雍正时期,他也明确禁止旗人当太监。并且,还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那就是:大清的太监都是汉人,但是,宫女确是满人身份。那么,这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宫女的身份也很低微,她们作为“交易品”是没有人身自主权的,甚至,凡是被有权有势之人看上的,都能够轻易的“拿去”。从隋唐盛世以来,出现了“万国参拜”的景象,进贡的礼物,除了金银珠宝和奇珍异宝外,自然也会进贡大量的“美女”,而这些奴婢,都会留用在皇宫之中效命。

除此之外,更有意思的是,彼时还有不少太监和宫女是外国人。这些外国人,来自高丽、缅甸、日本等国,因为是臣服国,所以,这些奴隶就被皇宫随意使用。封建时期的生产力以人力为主,人多自然能做的事就多。而外国番邦进贡大量奴隶,也是为了这层意思而考虑。

不过,进贡奴隶的情况,在大清时期就被彻底改变了,因为,统治者认为:外国人的血统低贱,是不配伺候尊贵皇室的。并且,在教给这些下人们如何做事的时候,也经常因为文化差异而闹出不少笑话,久而久之,清朝的统治者就不用这些外国人侍奉了。

在作家金易、沈义羚的《宫女谈往录》一书中,就曾写到:

“宫女必须是上三旗包衣奴隶,这些人都是旗人身份,是没有汉民做宫女的。凡是伺候太后、皇后、妃子、格格的宫女,都是“根正苗红”的旗人。这些旗人宫女们,也讲究“帮教”学习制度,是由“姑姑”们教导新宫女做事、做人的准则。这些姑姑的权力非常大,对新宫女也是动辄打骂,对没悟性的宫女会打发去做杂役,而且,经常拿新宫女发脾气。

并且,祖上曾留下规矩,宫女们在宫内侍奉四五年后,可以出宫嫁人。而且,这些姑姑们都是绝色美人,丝毫不比妃子们的颜值差劲,她们不仅会伺候人,而且,女红也不在话下。另外,姑姑们对穿衣打扮也有心得,每天搭配的鞋袜衣服都是非常精心,但是,这些人本质还是下人,经常天还没亮就起床服侍主子去了。这其中的辛酸,恐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了... ...”

总的来说,太监和宫女都是封建时期的糟粕产物,是对人权的踩踏,更是为满足封建统治者私欲而设立的畸形职业。最终,随着宣统帝溥仪的退位取消帝制,这些糟粕的职业也就淡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成为了鲜为人知、被封存的一段历史过往。

参考资料:

【《周礼》、《管子·君臣》、《宫女谈往录》、《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在皇宫摆摊卖馒头,宫女太监频繁光顾,皇帝知道后哭笑不得
...,这天他在街上捡到一个很像令牌的东西,上边有汉字和满族的文字,虽然他不认识,但是他之前看过唱戏的,他知道这就是进城里边的要排,果然这就被他猜中了。接下来,王库儿就准备带着这个
2023-02-17 13:51:00
清朝灭亡后,那些妃子宫女都去哪里了呢
...仪还封了两位贵人,分别是祥贵人和福贵人。祥贵人出身满族贵族,是溥仪出宫后再纳娶的,不过祥贵人22岁便去世了。福贵人同样是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算是溥仪的第四位妻子。1957年离婚
2024-06-15 16:41:00
一起看看慈禧的年夜饭是怎么过的
...立刻打开盖子,原来是一盘热气腾腾的隔年煮冻饺子。”满族人将冻饺子称为“煮饽饽”,是当年在入关之前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吃年夜饭不忘祖先,所以这个习俗一直被清朝皇宫保留了下来,要
2023-01-10 17:12:00
历代皇宫中伺候皇帝的大多是太监,这种现象的背后都有什么原因呢
太监的作用要比宫女大很多,减少皇帝受到莺莺燕燕的干扰,进而专心处理国事,历代皇宫中伺候皇帝的大多是太监,这种现象的背后都有什么原因呢?历朝历代皇宫中的人基本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皇
2024-03-19 15:31:00
太监和宫女成亲后,日子是怎么过的?
太监和宫女结婚后,日子过得怎么样呢?答案让人哭笑不得,我国古代有这么一句老话,那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对传宗接代这件事看的非常重。古人认为,每一个男人最基本的义务就生孩子,
2022-12-19 11:54:00
太监和宫女结婚后,日子过得怎么样呢?答案让人哭笑不得,我国古代有这么一句老话,那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对传宗接代这件事看的非常重。古人认为,每一个男人最基本的义务就生孩子,
2022-12-20 11:40:00
清朝皇宫规矩多,宫女不遵守只有死路一条,连自杀都不敢
...的规矩。《延禧攻略》中,最让人吐槽的,莫过于剧中的宫女了,这些宫女可以说是完全不遵守宫中规矩,经常是主子在一边谈论正事,边上的宫女就冷不丁插话,还有经常顶撞主子,剧中的宫女简
2023-05-18 09:52:00
古代皇帝为什么没有选择宫女贴身服侍
皇帝完全有能力让身边服侍的人全部是宫女,但事实上皇帝身边总是围绕着很多的太监,这是为什么呢?太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独特而神奇的产物,由于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人物,以至于我们都习以
2024-04-20 15:20:00
皇帝身边的“左膀右臂”:太监为何比宫女更得宠?
...身边的那些人。你有没有想过,在皇宫里,皇帝对太监和宫女的依赖程度可大不一样呢?这里面的门道可多啦。就像洪秀全,你知道吧?他在历史上也算是个特殊的人物,不过呢,主流历史对他这个
2024-11-05 10: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